第三讲、应用题之行程问题。
主要内容:流水行船,环形路线问题,平均速度之物理平均.
教学重点:1. 在流水行船问题中,实际速度=船速水速;
2. 在环形路线的相遇问题中,每次相遇的路程和就是周长;在环形路线的追及问题中,每次追及的路程差就是周长;
3. 在复杂、多阶段的行程问题中,适当分段考察,而分段的主要依据是速度。
本讲建议以《导引》上的例题为主:
导引例1:体会平均速度——前一半路程55千米/小时,后一半路程65千米/小时,那么平均速度就是60千米/小时了吗?如果路程一半改为时间一半呢?本例题可以改数。
例2是比较基本的行程问题,学生水平不高时可以选用来复习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例3到例6是流水行船问题:
其中例3是基本例题,体会顺风(水)时速度=人(船)速+风(水)速。
逆风(水)时速度=人(船)速风(水)速。
例6是较难例题,关键点:
1. 甲船到达b地时,乙船同时到达a地;
2. 因此两船行驶过程中始终保持速度和不变,且速度和就是两船的静水速度和;
3. 两船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一次同时到达目的地为第一阶段,之后到第二次相遇为第二阶段,这两阶段路程和相等,速度和相等,所以所用时间相等,都是40分钟;
4. 在第二阶段中,两船速度差是水速的4倍,由得水速。
例7到例15都是环形路线问题,可根据各班情况选用相应例题:
例7很简单,它起到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环形公路上相遇(或追及)路程就是周长,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
例8是比较简单的典型例题,一是要通过本例题说明图示的重要性,明确一些好的画图方法,二是体现了相遇路程与周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了当速度和一定时,路程之比等于时间之比,等于单个对象的路程之比。
例9到例12都是稍有变形的例题,可作例题,也可以稍作修改后作为课堂练习题。例12出现“第一次看见”,可让学生体会,第九届华杯赛总决赛考过一个与之类似的好题,感兴趣的老师可查找一下。
补充例题与习题:
例7. 如图1,甲、乙两人同时从环形跑道上的a点出发都沿顺时针方向行走,甲的速度是185米/分钟,乙的速度是150米/分钟.当他们出发后又一次在a点相遇(在一起即称为相遇),则两人停止运动.那么在两人在行走途中总共相遇了多少次?
分析:本题中并不知道环形跑道一圈的长度,那我们没有办法求出具体的相遇时间和相遇地点.既然不知道跑道的长度,其隐含意思也就说明了:无论一圈的长度是多少,得出的结果应该都是一样.所以我们可以采取“设数”的办法.
解:设环形跑道的周长为35米.(想想为什么设为35米?)
在甲、乙最后停下来之前,它们一直在环形跑道上行走,那么这是一个多次追击的问题,而且每次的追击路程恰好就是一圈的长度.那么每相邻两次相遇的时间间隔为35(185150)=1分钟,也就说明每两次相遇之间,甲走185米,乙走150米,甲恰好比乙多走一圈.
第一次相遇时,甲走185米,乙走150米,因为150不是35的倍数,所以相遇点不在a点.(本应该考虑185和150是否都是35的倍数,但只需要考虑185或150其中的一个就可以了,为什么?)
第二次相遇时,甲走1852=370米,乙走1502=300米,300也不是35的倍数,所以相遇点也不在a点.
考虑[150,35]=1050,(150,35)=7;所以至少是第七次相遇时,甲走857米,乙走1507=1050米,此时1050是35的倍数,相遇点回到a点.
当然途中相遇并不包括最后停止的那一次,所以两人途中共相遇了71=6次.
a城在一条河的上游,b城在这条河的下游.a、b两城的水路距离为396千米.一艘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的渔船从b城往a城开,一艘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30千米的治安巡逻艇从a城往b城开.已知河水的速度为每小时6千米,从a流向b.两船在距离a城180千米的地方相遇.巡逻艇在到达b城后得到消息说他们刚才遇到的那艘渔船上有一名逃犯,于是巡逻艇立刻返回去追渔船.请问巡逻艇能不能在渔船到达a城之前追上渔船?如果能的话,请问巡逻艇在距a城多远的地方追上渔船;如果不能的话,请算出巡逻艇比渔船慢多少小时到a城.
解:可以追上.
开始时,渔船的速度为每小时1266千米,巡逻船的速度为每小时30636千米.巡逻船到b用(396180)366小时.
此时,渔船距离a有***千米,巡逻船的速度变为每小时30624千米.追上渔船用时(396144)1814小时.
追上时,渔船又走了14684千米,距离a有1448460千米.
甲乙两人往返于a、b两地,甲从b地出发,速度为每小时28千米,乙从a地出发,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由于风速很大,甲乙两人顺风时速度都加快4千米每小时,逆风时都减缓4千米每小时,风向为从a到b.已知两人第一次相遇的地点与第二次相遇的地点相距4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千米.
乙从a到b的速度是每小时20424千米,甲从b到a的速度是每小时28424千米,两人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相遇的地点是中点,并且当乙到达b时,甲刚好到达a.乙从b到a的速度是每小时20416千米,甲从b到a的速度是每小时28432千米,甲速是乙速的2倍,所以第二次相遇时,甲走了全程的,乙走了,那么第二次的相遇点到第一次的相遇点的距离是全长的,这等于40千米.所以a、b之间的距离是40240千米.
如图,甲乙两人沿着长方形跑道abcd以逆时针方向练习跑步,在跑道每条边的三等分点处各有一个写着数字的标志牌.甲从a出发,始终以每秒5.4米的速度前进,乙从b同时出发,在bc、cd、da三条边上以不同的速度前进(但是在同一条边内速度不变).当甲到达b、c、d时,发现乙正跑到4号、6号和7号标志牌处,并且最终两个人同时到达a点,那么乙从b出发时的速度是每秒米.
解:设乙走完bc、cd、da的三分之一分别要用a、b、c秒,则根据条件可得方程组,解得,这说明乙在bc上的速度与在da上的速度之比为5:4。
因为最后甲从d到a的时候乙走的路程是da,所以那个时候乙的速度是米/秒。因此乙出发时的速度是每秒米。
如图3,有一个边长为120米的三角形跑道abc,甲乙两人沿着跑道以逆时针方向练习跑步。如果甲从a出发,乙同时从b出发,那么2分钟后甲第一次看到乙跑在自己的正前方;如果甲从b出发,乙同时从a出发,那么当甲第二次跑到a点时,恰好第一次追上乙。那么甲跑一圈需要多少秒钟?
在一次汽车耐力赛中,甲、乙两车从a点同时出发,绕着周长为3000米的跑道逆时针行驶。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90千米和每小时117千米,但是由于雨后跑道泥泞的原因,两车在每圈最后400米(从b到a)的速度都是每小时72千米。那么乙车在出发后第5次追上甲车的地点距离a有多少米?
(结果用假分数表示)
甲跑一圈的时间为124秒,乙跑一圈的时间为100秒。
2500秒时,甲跑了20圈多20秒,乙跑了25圈,说明乙已经追上甲4次,并且此时两车的距离为500米。
乙下一次追上甲需要秒,离a有米或者说是米。
五年级奥数 平方数
22 4,32 9,52 25 像 这样的数,推及一般情况,我们把一个自然数平方所得到的数叫做完全平方数或叫做平方数。如。12 1,22 4,32 9,42 16,112 121,122 144,其中1,4,9,16,121,144,都叫做完全平方数。下面让我们观察一下,把一个完全平方数分解质因数后...
五年级奥数平方数
5 平方数。1 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数不可能是完全平方数?哪些可能是完全平方数?不可能是平方数的是。可能是完全平方数的是。2 1表示一个三位数,在方框上填上合适的数字,使它成为一个完全平方数,符合条件的所有这样的三位数的总和是。3 先仔细观察,找出规律,然后进行计算 那么 1 3 5 7 9 11 2...
五年级奥数
小学2008 2009学年五 下 数学科竞赛卷。一 填一填 每小题3 共30 1 五个数,平均值是100,再加上一个数,平均值增加2 再加上一个数,平均值又增加2,第七个数是 2 小东把一根钢管锯成5段,共需要40分钟,锯成12段要花 分钟。3 在 里填上同一个数,使等式成立。15 60 3 4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