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统测物理

发布 2023-04-10 23:46:28 阅读 8606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三次统测。

物理。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要求,选对得4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如图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根据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b该实验是理想实验,是在思维中进行的,无真实的实验基础,故其结果并不可信。

c该实验充分证实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

d该实验是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甲物体的重量比乙物体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高处与甲物体同时自由落下,在它们落地之前(g取10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 下落h高度,它们所用的时间不同。

c. 各自下落5m时,它们的速度均为10m/s

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3、物体沿一直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2s内的位移为4.0m,第3s内的位移为6.0m,则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它的加速度大小是2.0m/s2b. 它在前7s内的位移是56m

c. 它的初速度为零d. 它在第2s末的速度为5.0m/s

4、如图所示,物体p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用轻细线跨过质量不计的光滑定滑轮连接一个重力g=10n的重物,物体p向右运动的加速度为a1;若细线下端不挂重物,而用f=10n的力竖直向下拉细线下端,这时物体p的加速度为a2,则( )

aa1<a2 ba1=a2 ca1>a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5、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 )

a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b木块a处于超重状态,其加速度大小为2g

c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为2mg d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为mg

6、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a、b两端相距x=2m,以v0=4m/s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顺时针旋转.现将一小煤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轻放在a点处,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4,g取10m/s2.由于小煤块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会在传送带上面留下划痕,则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 )

a 小煤块从a运动到b的时间是0.5s b 小煤块到达b的速度是8m/s

c 划痕长度是2md 皮带运动的距离是2m

2、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0~1s内的加速度是1~3s内的加速度的2倍。

b.0~1s与4~5s内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c.0.5s与2s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d.质点在0~5s内的平均速度是0.8m/s

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

8、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上,如图所示,已知木块重g=6n,木块与墙壁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f=25n时,木块没有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25n

b.当f=10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5n

c.当f变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会一直变大。

d.当f=0时,木块将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

9、如图所示,物块a、木板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表面水平,a、b的质量均为m=1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b与地面之间光滑。用一根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与a、b相连,轻绳均水平,轻绳和木板b都足够长。

当对物块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6n时,a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这个过程中,a相对地面的加速度大小用a表示,绳上拉力大小用t表示,g=10m/s2,则( )

a.a=1.5m/s2 b.a=2m/s2 c.t=2.5n d.t=4n

10、某人在地面上用弹簧测力计称得其体重为490 n.他将弹簧测力计移至电梯内称其体重,t0至t3时间段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10所示,电梯运行的v-t图可能是图11中的(取电梯向上运动的方向为正)(

11、如图所示,a、b两条直线是在a、b两地分别用竖直向上的力f拉质量分别为ma和mb的物体,实验得出的两个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图线,由图分析可知( )

a.两地重力加速度是ga>gb mb

第11题图第12题图。

12、如图所示,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符合实际的是( )

3、实验题**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第13小题8分,第14小题6分,共14分)

12、在**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小王同学采用如图装置,如图1中小车及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沙桶及沙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计算出.

1)往沙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沙子,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__时,可近似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沙桶和沙的重力;在释放小车__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系列的点.

2)在平衡摩擦力后,他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如图2,该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是___m/s2,当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求合力的方法。将一木板(图中未画出)竖直放置与铁架台和轻弹簧所在平面平行。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

1)如图甲,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

2)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细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将弹簧末端拉到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图乙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

3)该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测力计拉力fa、fb的大小和方向以及fa、fb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

4)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到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

4、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8分)

15、(8分)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下落过程中,通过第一层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16、(9分)如图物块的质量m=30kg,细绳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绕过光滑的轻质定滑轮,当人用100n的力斜向下拉绳子时,滑轮两侧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物体在水平面上保持静止,滑轮上端的悬绳竖直(取g=10m/s2).求:

1)地面对物体的弹力的大小;

2)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

3)滑轮上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

17、(10分)如图,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小木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定外力f作用下,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前进了4.0m抵达b点时速度为8m/s。已知木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素μ=0.

5,木块质量m=取10m/s2.

1)小木块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的加速度大小是多少?

2)木块所受外力f多大?

3)为使小木块通过b点的速率为[\\sqrt', altimg': w': 43', h': 43'}]m/s,求恒力f连续作用的最长时间t

18、(11分)一木箱放在平板车的中部,距平板车的后端、驾驶室后端均为l=1.5m,如图所示处于静止状态,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现使汽车以a1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速度达到v=6m/s后接着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匀加速刹车(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g=10m/s2)求:

1)若木箱与平板车相对静止,加速度a1大小满足什么条件?

3)若a1=6m/s2,当木箱与平板车的速度都达到v=6m/s时,木箱在平板车上的位置(离驾驶室后端距离);

2)若在木箱速度刚达到6m/s时平板车立即刹车,则要使木箱不会撞到驾驶室,平板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满足什么条件?

学年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检测

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第三次检测。家长签名成绩。积累运用。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z r n n m n chu n z o shu ng l ng x zh 二 比一比,再组词。4分 枝镜受活。肢境授阔。三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横线。3分 前爪 zh o zhu 下降...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练习

七 选字填空。她他它。1 是我的爸爸2.是我的奶奶。3 小白兔真可爱,我很喜欢 有友门们。小红 一个好朋 叫小瑛。星期天,她 一起在大 口玩儿。八 阅读小短文,回答问题。盲人摸象。从前有几个盲人摸到一头大象。摸到大象的腿的人说 大象像一根柱子。摸到大象的身体的人说 大象像一堵墙。摸到大象的尾巴的人说...

2023年春高一第三次月考

2015年春季学期高一阶段3考试试卷。地理。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 1 选择题 60分,每题2分 1 区域的类型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下列区域属于均质区的是 我国北方方言区 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区 海南经济特区 西部经济地带 四川盆地。a b c d 2 青藏高寒区,海拔高 气温低,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