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 课改实验班

发布 2023-04-07 12:35:28 阅读 9645

广丰一中课改实验班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说明:全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共六大题,18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姓名、班级、考试号和座位号写、涂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在答题卷里按题号书写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措施。

沈雅婷。历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农牧业生产活动引起的对森林、水源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这种思想,常常是不自觉的、甚至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周代,人们就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先秦时期,人们对生物资源的保护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逐渐地发展到自觉的、比较清楚的阶段。

②西周时期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而且极为严厉。

西周**把对人口居住环境的考察和保护列入了西周的朝政范围。春秋时期的管仲、战国时的荀子都曾明确提出过保护生物资源的主张。先秦关于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唐代不仅把山林川泽、苑圃、打猎作为**管理的范围,还把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管理的职责范畴,同时还把京兆、河南二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这就从管理范围上超过了先秦时期。

③宋代,特别是北宋,也相当重视生物资源的保护,并注重立法保护,甚至以皇帝下诏令的方式,一再重申保护禁令;同时,还命令州县官吏以至乡长里长之类的基层官吏侦察捕拿违犯禁令的人,可见其认真程度及执法之严。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表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新出现的环境问题相当敏感。明代对山林川泽的保护一直到仁宗时,都承袭前代的有关规定进行管制,而且范围相当广泛。

到仁宗时,为了缓和“工役繁兴,征取稍急”的困难局面,减轻人民负担,就开始放弃或部分放弃了管制措施。

元朝对环境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蒙古人对适合耕地的环境进行大面积的破坏和荒废,由于蒙古人不适合中国古代的山水环境,所以强制破坏了万年已久的森林和水土,大面积的改变所处环境的作物和物种,大面积的放牧加剧了北方土地的荒芜化。清代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及林木破坏与水上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已经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并提出了切中时弊的警告,但是,所有这些警告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在继续进行,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

我国建国之后,也是盲目地垦荒,扩展农田,造成现在的土地沙漠化严重,历史一再重演,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

节选自《中华文本库》)

1.下列关于原文第①、②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活动,已由不自觉的、模糊的阶段发展到十分自觉、清楚的阶段。。

b、西周时颁布的《伐崇令》中的一些规定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极为严厉的法令。

c、从远古时期起,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有了一些不自觉的、甚至带有迷信色彩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

d、先秦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唐代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和做法对其有一定发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的统治者相当重视环境保护,他们都通过立法方式和皇帝下诏令的方式加强对生物资源的保护。

b、 清代统治者未对有识之士的警告引起重视,仍在继续不合理的垦殖,给中国的环境带了巨大的灾难。

c、元朝的蒙古人不适合当时的环境,对耕地、森林、水土、物种等的破坏是历朝历代甚至世界罕见的。

d、 西周和唐代,**都曾经把对环境的保护列入**管理的范围,这体现了统治者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元、明、清三代,以及建国初对环境的忽视和破坏都是为了解决现实困难,做法也是合理的。

b、唐代、宋代、明代关于环境保护的制度既承袭了前代的有关规定,又在管制范围上有所扩大。

c、宋代和清代的一些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已经有所察觉,他们也看到了一些新出现的环境问题。

d、古代的环保观念在现代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要吸取教训,保护环境,不要让历史重演。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

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

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

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俱。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

“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

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以寿终。

节选自《汉书·疏广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辞:口才好,有口才。

b.居岁余居 :居住。

c.宜从丈人所丈人:长辈,有名望的人,这里指疏广。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 窃:暗中。

5.下列用“/”给画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b.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c.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d.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

6.下列对文章中相关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是孔子依据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国史整理修订而成的,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b.“幸”在古代特指皇帝亲临某地。如“幸顾”指帝王临幸垂顾。

c.师和傅都是古代官名,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统称为师傅、师保、保傅。

d.古代**自请退职称之为“乞骸骨”,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俱。(5分)

答: (3)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5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湘东驿。

范成大。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睛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注:本词作于作者突然被贬,赴广西上任的路上。

8、 赏析首句的“忽到”“真是”两词,其中蕴含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 9、 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词句赏析。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真的猛士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

乙选考题。请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上学期期中答案

高中一年级语文试卷。4 6c ad 不只有正面描写,还有侧面描写 7 8 以 水面平 直写水面平静,又用 明镜 为喻,可以 映照檐楹 生动地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美。9 一 二两句以 水面平 明镜 照檐楹 等写出了荷塘雨后静态。三 四两句用 忽起 垂杨舞 及 万点声 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

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物理

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 卷 选择题,共45分 一 单选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1 物体在平抛运动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哪个量是相等的?a位移b加速度 c平均速度 d速度。2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哪个物理量是不变的?a速度b向心力 c加速度d速率。3 设想把物体放到地球...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物理

2011 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中一年级物理试卷。第 i 卷 3 2 分 请将所有题目答案用2b铅笔填入机读卡,否则答无效。一 选择题 每题4分,共32分 说明 各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为正确答案,全部选择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1.关于重力加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