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1-80首必须背得滚瓜烂熟。
专题一:拼音。
一、 字母大小写(26个) 要求会默写。
二、 声母(23个) 要求会默写。
三、韵母(24个) 要求会默写。
四、整体认读音节(16个) 要求会默写。
五、拼音字母的大写要求会判断、运用。
六、标调规则要求会运用。
有a在,给a带,a要不在o e戴,要是 i u 一起来,谁在后面给谁带。
七、隔音符号的使用要求会判断。
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不明,易产生歧义,则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í’ǎo(皮袄)、xī’ān(西安)。为了便于他人看清楚,有时没有歧义也用隔音符号,例如:
hǎi’ōu(海鸥)
八、轻声了解。
九、朗读时变调了解,知道有这种现象就行。
1、语气词“啊”的音变。
1)前面音节的末尾因素是a o e i ü(韵母ao iao 除外)的,读作“呀”(ya)
2)前面音节的末尾因素是u 或韵母是ao iao的,读作“哇”(wa)
3)前面音节的末尾因素是n的,读作“哪”(na)
4)前面音节的末尾因素是ng的,读作“啊”(nga)
5)在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和特殊音节er后面的,读作“啊”(ra); 在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后面的,读音是zi延长后的音加上a,读作“啊”(za)
2、“一”的变调。
不”的变调。
十、儿化。专题二:汉字。
一、 汉字的字体演变和造字方法。
汉字自产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形体在不断演变。商代:甲骨文。
西周和春秋时期:金文。秦代:
小篆、隶书。汉代:隶书、草书、行书。
魏晋以后:楷书、行书。
汉字从书体而言,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现行汉字经常使用的是楷书和行书。
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重点掌握象形、形声、会意的判断)
1、象形:用线条描画实物,以此来表示字义。
2、形声: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的新字。“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发音。
如:“忍”字下面的“心”是形旁,表示“忍”属于心理活动,上面的“刃”是声旁,表示“忍”的读音。形声字的一般结构有以下6种: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人”和“言”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言语真实。“鸣”由“口”和“鸟”组合而成,用来表示鸟的叫声。
二、 汉字的常用笔画名称要求准确掌握。
三、 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语文书自己复习,要能找到某个汉字在哪一页)
2、部首查字法。
1)分析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数清部首的笔画。
2)按这个部首的笔画数,在“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
3)按部首目录提示的页码,在“检字表”里找到这个部首栏目。
4)在这个部首栏目中,根据这个字除去部首后的笔画数找到这个字在字典正文中的页码。
5)按所指定的页码在字典正文中找出所要查的字。
四、 常用的多音字
书本里头出现过的多音字自己要重点复习。
五 、猜字谜。
专题三:词语。
正确使用“的、地、得”(口诀记忆法)
结构特殊的词语。
前后反义构成:生死开关来往多少成败出入进退动静。
新旧上下黑白快慢冷暖褒贬早晚贫富。
前后近义构成:死亡思想明亮温暖寒冷看望语言学习。
不同的“我”
交际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体名称妙喻。
表示“第一”的词语:
首、元、甲、冠军、状元、桂冠、问鼎、领衔、榜首、夺魁、鳌头、夺标、蟾宫折桂。
月亮的美称:婵娟、玉盘、太阴、玉蟾、玉兔、蛾眉。
量词举例:一轮明月一泓清泉一腔热血一抹红云一缕情思一方手帕。
一叶扁舟一艘**一尊佛像一弯新月一幢楼房一缕阳光。
一道瀑布一片深情一场演出一张纸一页纸一卷纸
一朵花一枝花一束花一株花一幅画一张画
一丝微笑一丝空闲一声叹息一味中药一帘绿色一缕清风
比喻人的习惯语。
数字俗语。含“手”的词语。
专题四:成语(重点掌握)
一 、成语的出处。
1 、**于寓言故事 (最好每个寓言故事都能查一查,了解一下内容)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买椟还珠杯弓蛇影狐假虎威滥竽充数。
叶公好龙画蛇添足画龙点睛守株待兔自相矛盾南辕北辙。
坐井观天刻舟求剑掩耳盗铃惊弓之鸟螳螂捕蝉郑人买履。
鹬蚌相争抱薪救火鱼目混珠黔驴技穷杞人忧天南柯一梦。
画饼充饥点石成金塞翁失马。
2、**于神话故事 (最好每个神话故事都能查一查,了解一下内容)
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愚公移山。3、**于传说 (最好每个传说都能查一查,了解一下内容)
牛郎织女八仙过海月下老人返老还童鸡犬**含沙射影。
天衣无缝海市蜃楼点石成金。
4、**于古诗文。
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2)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草长莺飞。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千门万户。
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
5)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心有灵犀。
6)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
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万紫千红。
10)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
5、**于《三国演义》
缓兵之计三顾茅庐初出茅庐锦囊妙计步步为营单刀赴会。
宝刀未老桃园结义割发代首反戈一击进退两难青梅煮酒。
乐不思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6、**于《西游记》
火眼金睛情投意合半路出家倒打一耙摇身一变叫苦连天。
一本正经囫囵吞枣冤家路窄抓耳挠腮。
7、**于《红楼梦》
金玉良缘无精打采无法无天丢三落四安分守己安身乐业。
8、**于《水浒传》
进退两难逼上梁山天诛地灭扶危济困偷鸡摸狗一马当先。
走为上策人非草木官逼民反替天行道改邪归正有眼不识泰山。
从长计议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9、**于《史记》 (最好每个故事都能查一查,了解一下内容和相关人物)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青云直上乐极生悲约法三章运筹帷幄。
指鹿为马韦编三绝纸上谈兵背水一战多多益善破釜沉舟。
四面楚歌抱薪救火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0、**于历史故事
最好每个故事都能查一查,了解一下内容。故事对应哪个人物要背下来)
一、 不同的结构。
1 、aabb式。
吞吞吐吐世世代代干干净净三三两两家家户户千千万万。
口口声声原原本本日日夜夜风风火火平平淡淡是是非非。
2、aabc式。
芸芸众生头头是道津津有味念念不忘井井有条息息相关。
斤斤计较闷闷不乐心心相印历历在目步步为营朗朗上口。
格格不入落落大方依依不舍遥遥无期。
3、abcc式。
书声琅琅议论纷纷人才济济大名鼎鼎千里迢迢风尘仆仆。
得意洋洋死气沉沉喜气洋洋无所事事想入非非怒气冲冲
4、abbc式。
自欺欺人不了了之言人人殊。
5、abac式。
不闻不问无边无际自由自在自作自受无影无踪一心一意。
半信半疑人山人海毛手毛脚全心全意不三不四不知不觉。
大手大脚一五一十全心全意尽心尽力百发百中一模一样
1、 描写春景。
2、 描写夏景。
3、 描写秋景。
4、 描写冬景。
5、 形容天气热。
汗流浃背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挥汗如雨烈日炎炎大汗淋漓。
6、 形容色彩美。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姹紫嫣红桃红柳绿绚丽多彩。
色彩斑斓一碧千里光彩夺目。
7、 描写花草树木。
8、 与鸟兽虫鱼有关。
9、 描写雨。
10、 描写山。
11、 描写水面。
12、 各种各样的“快”
13、 各种各样的“手”
14、 各种各样的“多”
15、 古代巧妙的计策。
瞒天过海反客为主围魏救赵借刀杀人草船借箭调虎离山。
16、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胆小如鼠挥汗如雨挥金如土铁证如山巧舌如簧势如破竹。
骨瘦如柴爱财如命暴跳如雷心乱如麻守口如瓶骄阳似火。
门庭若市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呆若木鸡繁花似锦归心似箭。
光阴似箭柔情似水如坐针毡轻如鸿毛冷若冰霜。
17、 含人体器官。
18、 含植物。
19、 含动物。
20、 含十二生肖。
21、 含数字。
22、 含色彩。
23、 含人名。
24、 含地名。
25、 含昆虫名。
26、 含表示早和晚的词语。
27、 成语之众“海”不同。
28、 成语之“食”有不同。
29、 成语之“手”意不同。
30、 成语之“马”喻不同。
31、 成语之“最”
32、 成语之“快”
33、 看数字猜成语。
34、 填成语、猜成语。
35、 看图猜成语。
36、 根据几个词语猜成语。
37、 成语加减法。
专题五:歇后语 (在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背下来)
白布掉进染缸里——洗不清八十岁的老太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一年级语文课外积累
反义词。上 下冷 热老 少前 后有 无开 关 来 去左 右长 短天 地里 外头 尾 先 后南 北出 进东 西黑 白高 低 好 坏对 错远 近弯 直多 少笑 哭 大 小男 女早 晚古 今出 入高 矮。难看 漂亮难过 高兴喜欢 讨厌 扩词练习。年 一年 过年 明年 今年 左 左方 左手 左右 左边 瓜 ...
高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语文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语文网一直陪伴您。阅读的基本任务。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 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 社会科学类文...
高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外知识语文知识 语文网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语文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以下是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年级语文学习方法,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语文网一直陪伴您。阅读的基本任务。阅读的基本任务,就是读懂 理解篇章和文段。高考试题的取材都来自教材之外,自然科学类文章 社会科学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