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1、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物体,物体具有形状,大小,轻重等持征。
2、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3、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4、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小组: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每组一套。
2.全班:《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教师随便拿起粉笔、课本等,告诉学生这就是物体,并板书“物体”。
2.提问:我们周围还有些什么物体?你会怎样描述它?(比如铅笔细长,橡皮白色,桌子很大等)
3.学生自由描述,教师随机板书,记录学生交流产生的词汇或短语。
二、初步感知自主**。
1.认识具种常见的物体。
老师今天准备了8种物体,让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出示幻灯)根据**的顺序,学生口答完成名称连线,认识8种常见的物体。
2.凝趣:老师今天把这些物体都带来了,你们想不想好好观察一下?
3.说明要求: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诗论万具个人要观察回一种物体,那该去么办?(写引导:可共同观察,但若能分类观察更好。)
4.组长辆取交验器材,组员每人选择一种物体进行观察。
5.组织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板书揭题:发现物体的特征)
三、反馈交流合作**。
1.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介绍主要观察方法和能观察到的对应特征。
看一看:颜色、形状、厚薄、是否透明、是否可见、是否流动等。
闻一闻:气味。
摸一摸:粗糙程度、厚薄等。
掂一括:轻重。
2.活动手册指导说明。
翻开活动手册第1面,要求学生先写上日期,再说明“水”和“空气”这两列以后再补充,然后指导贴图,并提示可以更改物体的名称,把“木块”改成自己观察的其他物体。
3.强调活动要求: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4.学生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
四、拓展训练实践**。
1展示学生的活动记录。填到全班记录表上,有争议的内查组织学生论。
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你有任么收获?还想研究什么?
教学反思】2、谁轻谁重。
教学目标。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判断比较物体的轻重,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准备。1、跷跷板,大小不同的毛绒小动物玩具若干。
2、大小不同的积木若干;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沙或水。
3、天平一台,冰块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学生用目测判断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
结论:跷起来的小动物轻,沉下去的小动物重。
二、初步感知自主**。
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积木的轻重。一样重。
4)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和铁球。玻璃球轻,铁球重。
教师准备丰富而适宜的活动材料,学生尝试对多种材料进行探索与比较,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性与探索、比较的热情。
三、反馈交流合作**。
1、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一样重。
2)引导学生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通过加沙的分量来改变水杯的轻重。
2、天平两端分别是:一块大冰块和两块小冰块,两边重量相同,如果两边冰块的融化速度一样快,过一会儿天平还会是平衡的吗?是平衡的。
3、天平上同样重的皮球和冰块,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冰块会变得越来越小,会越变越轻,天平会倾斜,皮球会滚掉。
四、拓展训练实践**。
带领学生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学生自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3、认识物体的图形。
教学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3、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
4、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
难点:**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
教学准备。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
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那你能猜猜里面是什么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式,根据形状去猜。
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的重要特征。
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
二、初步感知自主**。
**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
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中。
2、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的最多。
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歌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
三、反馈交流合作**。
讨论:“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
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热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部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星。
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敏,真的能够部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兵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
四、拓展训练实践**。
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
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
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
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思考:为什么兵乓球能摆进盒于的数是比大小整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
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兵乓球没有将盘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
教学反思】4、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1.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2.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3.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经历一些简单的分类活动,初步学习分类方法,为今后的思维方法的训练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
每组5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 普通铅笔(削尖一支,未削的2支)。
可选择书上的四个杯子,也可以选择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教师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铅笔,本节科学课我们就来找出它们的不同和相同,给它们分类。
2.板书“给物体分类”。
二、初步感知自主**。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找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学生会从整体上关注铅笔的某一特征(颜色、粗细、长度等)去比较,也会从铅笔某一局部特征(是否带橡皮头、是否削尖了)来比较。
2.按比较的结果分类。
同学们,我们根据比较的结果来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个放在一起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整理的作用,并总结按铅笔的哪些特征整理没有意义。引导学生经历分类整理过渡到科学分类的过程。
)3.认识分类过程。
1) 让学生演示“我们请某某同学来演示她的分类。”
2) 学生演示完后,提问:“你是用什么标准给它们分类的?”
3) 学生交流,说说分类的过程。
4)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依据标准分类。
4.小组提出自己新颖的分类标准,并总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活动交流中,教师可以及时板书学生的分类方法,最后对活动予以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
三、反馈交流合作**。
小组竞赛:1)分类物品: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
2)快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标准。
3)全班汇报交流,互相评议。
4)师小结:可以按照是否有盖分,按照是否敞口分,按照透明与不透明分,按照是不是塑料做区分……运用到我们的一分为二的方法。
四、拓展训练实践**。
教师讲述,学生看图方式,了解我国古代人们认识自然的历史,了解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其中对动物就有了分类,从而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五、评价总结反思提升。
教师出示**,各种图书散乱摆放,并给学生布置课后延伸任务,让学生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
教学反思】5、观察一瓶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本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避明等。
2.水和洗发液一样,部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本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3.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预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进度
2018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供参考 一年级数学学科 北师版 周课时数8节。周次1234 时间2.20 2.242.25 3.33.4 3.103.11 3.17 教学内容及进度。一 加与减,买铅笔,捉迷藏,快乐的小鸭,开会了,跳伞表演,美丽的田园。练习一。做个加法表。二。观察...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人,在学习 生活等方面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们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想象力丰富 敢于表现自己,对一些绘画构图着色,手工剪贴制作的技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多数同学能够独立完成较完整的美术作品。但由于个人的美术天赋 爱好及接受能力...
统编 一年级语文下册 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 统编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 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学生人,经过老师一学期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 生活习惯,对学习语文兴趣较浓。在朗读 写字 口语交际阅读 写作 运用汉语拼音识字 正音 学说普通话等知识领域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