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提纲-最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1、天气与气候: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2、天气符号:p58 会识别:台风;沙尘暴;晴天;雨;雪;多云、阴天;风力风向等。
风向:风的来向,有“北、南、西、东”四个基本方向。
风力:风的强弱,共分13级,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3、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
的可能性越大。
4、空气质量的高低可以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气温。1、气温:大气的冷热程度;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需要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个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气温的测定:一日4次(8时、14时、20时、2时);日均温(除以4),年均温的计算。
3.气温日(年)变化: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4.一天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
5、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 一天中最低气温。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最低月平均气温。
6、气温曲线图读取:①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②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③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④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7、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步。
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数值越大,气温越高;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为高温中心;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说明气温差别小。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8、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因素 :世界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地形因素: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度。
三、降水。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的条件:水汽;气温下降;有凝结核
降水量的测定:月降水量和年降水量(计总和)
3、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将水的季节变化。
4、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降水量相等。
5、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
纬度因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因素: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温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距海洋远,降水少。
地形因素: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6、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珠穆朗玛峰南坡);阿塔卡马沙漠。
四、世界气候。
1、气候的组成要素:气温和降水。
2、气候类型的分布。
纬度因素影响:
海陆因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赤道及其附近地区);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
5、影响气候的分布的因素:地形因素: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气候寒冷;纬度位置: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海陆位置: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6、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二氧化碳增多,增多的原因一是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二是砍伐森林。
第四章居民和聚落。
一、世界人口。
1、总数:65亿,2024年3月。
2、增长:18世纪以前增长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迅速。
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下降,寿命延长。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5、世界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人口的疏密程度即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单位:人/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气候湿润、农、工业最早、最快地区。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四大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6、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教育、医疗等。
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7、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a乡村人口增长快造成劳动力过剩;b.城乡差别大:城市有较。
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
人口迁移主要形式: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迁移 。
8、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
9、人种的分布: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美国。
二、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语言:汉语-使用人数最多英语-范围最广西班牙语-拉丁美洲。
2、联合国六大语言及分布: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汉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英语: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
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和其前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3、世界的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4、中国的回教和清真教属于伊斯兰教(回族、维吾尔族等信仰);喇嘛教属于佛教一支(藏族、蒙古族、满族等信仰)
三、聚落。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叫做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的组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3、①乡村聚落有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等不同类型。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
4、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5、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6、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有关。
7、湿热地区——双层结构、屋顶倾斜(坡形屋);寒冷地区——墙厚窗小;炎热干旱—屋顶平(平顶屋)、窗小厚墙。
6、聚落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中国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安徽皖南的西递、宏村、福建客家的土楼等。
、聚落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应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数量: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丹麦)
3、面积大小:记住面积居世界前6位的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记住国家轮廓图、分布。
4、人口多少: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其中中国和印度人口超过10亿。亚洲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
5、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6、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中国)。
7、占世界人口84%发展中国家只占世界20%的全球国民生产总值,发达国家人口占16%,国民生产总值却占80%。
8、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历史上受殖民侵略。
9、发达国家大多位于北半球,以“北”代指;而南半球大多为发展中国家,以“南”代指。“南北对话”:国际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0、联合国——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2024年,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
1、联合国的宗旨: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2、国际**方面,发达国家以计算机、汽车、轮船、飞机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科技含量高,**昂贵,赚钱多;发展中国家以石油、矿石、木材、橡胶等原料和初级加工品为主,科技含量低,**低廉,赚钱少。发达国家的农业实现了大规模机械化。而发展中国家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试题A
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 100分。一 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1 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活动中,最需要地理知识的是 a 上网聊天 b 篮球竞赛 c 外出旅游 d 烹调做饭。2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资
第1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 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 易。系辞 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 能源 水源 市场和运输条件等因素。2 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地图具备方向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等要素。3 方向的辨别 有指向标的指示方向的,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 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 上北下南...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
第一章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12 威海学业考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地球是圆形。地球是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 371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abcd.2.下列四地的人们最能体现 坐地日行八万里 现象的是 a a地 b b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