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发布 2023-03-05 03:15:28 阅读 7563

2012-2013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

班级姓名___分数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1. 班里组织讲故事活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讲一个发生在隋朝的故事。虽然大家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有一位同学讲的故事却不符合要求,他(她)是谁呢?

a.开业大运河的故事b.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

c.修筑赵州桥的故事d.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

2.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他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3.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正式创立于( )b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4. 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b.店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5.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6.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的融合。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7. 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分别是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少数民族建立的。

a.契丹、党项、匈奴b.契丹、党项、女真。

c.党项、女真、回纥d.匈奴、回纥、吐蕃。

8.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a.隋唐b.两宋c.元朝d.明清。

9.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种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视东南沿海地区的开发 b.经济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c.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南方 d.东南沿海的农民赋税较轻。

10. 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 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的重要商埠。

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盛 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bcd.②③

11. 2023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的机构是。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c.行省 d.宣政院。

12. 《东京梦华录》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这一材料反映了宋代。

a.社会分工完成 b.市民生活丰富 c.民间艺术精湛 d.边境**繁荣。

13. 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你知道这一制度是。

a.行省制 b.科举制 c. 郡县制 d.厂卫制。

14. “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

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5.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6“在**撤中书省,废丞相,六部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管辖。”这些措施是下列哪个朝代实行的。

a. 秦朝b. 元朝

c. 明朝d. 清朝。

17. 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8. 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

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19.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明大兴“***”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d.统一思想。

20. 当今的中学生,可以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等途径自由自在地遨游知识簿洋,享受成长的快乐,但是,300多年前的清朝,实行严酷荒唐的***,读书人就没有这样幸运了。***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造成衽会恐怖②摧残了人才③禁锢了人们思想④有利于科技进步。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①②

21. 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d.促进中国的海外**。

22. 1405—2023年,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

a.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波斯湾和红海沿岸。

23. “他的第一次远航,比哥伦布首航早八十七年,比达伽马开辟东方新航路早九十三年,比麦哲伦从美洲航行到菲律宾早一百一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的( )

a.鉴真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24.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5. 2023年,南平市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入延365周年出版了大型画册。这主要基于他的功绩---

a.七下西洋b.抗击倭寇

c.收复台湾d.抗击沙俄。

二、材料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3分,共25分)

26、史海泛舟(10分)

材料一: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1)根据材料一,请你谈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不得照抄材料)(4分)

2)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4分)

3)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有什么本质区别?(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材料一是哪一朝代的谚语?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2) 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2分)

3) 综合材料。

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3分)

4) 想一想,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反思

醒悟。期中考试反思。看到这次期中考试分析,自己的心情犹如这个季节,咋暖还冷,一丝酸楚涌上心头,脑海中一个疑问久久挥之不去,我的课堂教学怎么了?时间都到儿了?窗外虽已是浓浓的夜幕,万物也已归于平寂。然昔日热闹的宿舍,今晚却异常的平静,没有了讨论和争执,心中却多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思考。理一理纷乱的思绪...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分析

一 试题概况。本次考试分为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两大题型,选择题50分,材料解析题50分,考察了1 14课内容。二 成绩分析。总平均分 53.28分,90分以上13人,不及格570人。三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1 题目特点 50分的选择题,50分的材料题,大部分选择题 全部材料题都是做过的的原题。这次因为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一 选择题 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 中。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 长安 b 洛阳 c 涿郡 d 余杭。2 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 北齐 b 东魏 c 西魏 d 北周 3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