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地理”一词的**: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是公元前5世纪成文的《易系辞》
2、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人口分布图。
3、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4、确定地平面方向有:指南针定向、北极星定向、太阳定向、太阳和手表定向。
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6、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7、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8、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9、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11、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对地球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浑天”说、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卫星**。其中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开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2、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依次经过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2)站得高,看得远(等高望远)。
(3)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4)北极星高度的变化;(5)麦哲伦环球航行;(6)卫星**。
4、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5、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6、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能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
7、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按逆时针方向运动,南极上空看是按顺时针运动。
8、纬线: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都是圆(除极点外);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等长的纬线圈只有对称的两条。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9、经线: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10、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1、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12、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方位。
13、地球的自**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4、地球的公**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5、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6、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7、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18、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地面平坦,起伏小(亚马孙平原);
高原:海拔较高,>500米,地面坦荡,边缘陡峻(青藏高原、巴西高原);
山地:海拔较高,>500米,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喜马拉雅山脉);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江南丘陵);
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高,中间低(刚果盆地)。
19、海底地形从近海向远海依次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20、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弯曲是山谷,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弯曲是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处等高线密集,坡缓之处等高线稀疏)
21、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
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离——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的集中分布地带。
世界两大火山、**带:a、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火山**带。b、环太平洋火山**带。
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区。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 = 总人口/总面积(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分布:
a 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b 人口稀疏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3、世界三大人种特点(2)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书上p45)
3、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4、世界三大宗教:**教、伊斯兰教、佛教。
**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经典为《圣经》
伊斯兰教: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在中国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经典为《古兰经》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宗教建筑:**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 佛教——寺庙,佛塔。)
我国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5、聚落:包括乡村和城市。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因纽特人的冰屋、黄土高原的窑洞、傣族竹楼。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气象预报图(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往往下面的雨就越大。
3、气温是表示大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海洋上分别推迟一个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海洋上分别推迟一个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4、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
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5、世界降水量的分布一般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世界“雨级”);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马沙漠(世界“干极”)。
6、a、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在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而夏季相反。b、全球最高温度带并不在赤道上,而是冬季在5°~10°n处,夏季移到20°n左右。c、南半球不论冬夏,最低温度都出现在南极。
北半球仅夏季最低温度出现在极地附近,冬季最冷地区出现在东部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地区。
7、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复习提纲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之二 提纲请保管好 四 认识区域。一 亚洲。图一图二。1 在图一中找到赤道 北回归线 北极圈,在相应位置写上欧洲 太平洋 北冰洋 印度洋。1 位置 半球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半球和半球。海陆位置 地处大陆东部,北 东 南分别濒临着洋 洋 洋。经纬度位置 位于11 s 81 n与26 e ...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 赤道略鼓 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 6371千米。2 大小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 赤道 二 经纬网。下面的规律请你一定要记住并会使用哦!1 在经纬网上判断南北纬 s n 东西经 e w 时 纬度...
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球体不规则球体地球仪。地直觉臆断航海实践卫星测量 球形状 球体 实证 站得高望得远 月食时地球影子是球面 远处归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后面到船身 大小 平均半径 赤道周长表面积。地球仪 地轴 地球自转轴 假想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球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