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发布 2023-03-01 00:34:28 阅读 5215

七年级上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1)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2)麦哲伦环球航行。

3)卫星**。

4)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

5)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6)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地球仪。

1)经线、纬线和经线圈。

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构成,并且这两天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2)经度与纬度。

经度的划分:以0°经线(本初子午线)为界,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最大为180°(180°以东为西经,以西为东经)。

纬度的划分:以0°纬线(赤道)为界,以南为南纬,以北为北纬,最大到两极为90°。

3)经纬网。

a确定地球上一点的地理位置。

a)确定度数。(横纬纵经)

b)确定东西经和南北纬。(向东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e,向西度数越来越大为西经w,向北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n,向南度数越来越大为南纬s)

b确定地球上两点的相对位置。

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确定四个方位。

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判断两点位置。

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

2、地球的运动。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从b—d(3月21日到9月23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这半年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从d到b(9月23日到第二年3月21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在c达到最北,过了这一天开始向南移,到a达到最南点,过了a又开始向北移。

五带的划分:

a)划分依据: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

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

5°s-66.5°s)、南寒带(66.5°s-90°s)。

三、地图三要素。

1)方向。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所指示的方向为北方。

2)比例尺。

定义: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表示方式:a、数字式如1:100 000或1/100 000

b、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千米”

c、线段式 0 1 2 3 4千米。

在地图上量算距离时,比例尺较大的地图比比例尺较小的要精确些)

(3)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解释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山高、海深的数字等。(记住地图上常见的图例)

4)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法: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四、世界的海陆分布和世界的地形。

一)海洋与陆地。

1、世界海陆比例:海洋占71%,陆地占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沟通太平洋和北冰洋)

其他几个海峡或运河也要注意)

(二)世界地形。

1、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陆地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

五种地形的比较。

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陆地最低点是死海。)

世界两大山系:

1)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东岸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和安第斯山)、西岸为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组成的岛弧

2)横穿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大陆北部的山脉带: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和阿特拉斯山。

2、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所标示的数字就是这些地方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公式:相对高度=高处的高度—低处的高度。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4)地形类型:山顶(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向弯曲部分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鞍部(两个山峰中间的部分)、陡崖(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三)海陆变迁。

1、地表形态变化:处于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之中。

海洋—陆地: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海洋生物化石;地中海不断缩小。

陆地—海洋:台湾海峡森林林遗迹;东非大裂谷将形成海洋。

2、大陆漂移假说: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认为地球上原本只有一块大陆“泛大陆”,一块大洋“泛大洋”,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海陆轮廓。

3、板块构造学说:

1)内容:a、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有六大板块。

b、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几乎全部位于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

c、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

2)六大板块名称与分布

4、两大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五、世界的居民。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及沿海地区)

2、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总人口数(人)/ 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3、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的问题:

1)社会方面: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犯罪率上升、人均教育经费减少。

2)资源方面: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减少、人均耕地减少等。

3)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噪声干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4、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的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此类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

三)语言和宗教。

1、语言。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宗教。中国大多数人不信教,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4)聚落。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水源充足

气候适宜 ⑤交通便利 ⑥自然资源丰富。

六、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与气候。

注意:风和日丽、狂风暴雨等是描述天气,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是描述气候)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地图。1 地图三要素。1 方向。辨别方向 一般方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法 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 比例尺。定义 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分子相同情况下,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读...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七年级上册。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 6371千米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3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 站得高,看得远 登高望远 2 麦哲伦环球航行。3 卫星 4 北极星的高度因纬度而异。5 站在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