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世界气候的分布。
1、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3、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4、 风向:是风的来向;风力是风的强弱。共分十**(0-12级)。
5、 彩色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6、 空气质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越小,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7、 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1)自然因素(2)人类活动(人为)因素。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8、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是最主要的两大因素。
9、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的平均数。
10、气温的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午后2时左右或14时)与最低气温(日出前后)的差。
12、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一月最低,海洋上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气温2月最高,8月最低。
13、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14、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
15、世界气温分布特点:(1)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原因:受纬度影响,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多少不同);(2)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3)在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海拔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见3.16图)
16、世界年平均气温(3.17图)在20℃以上的地区,其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南北纬23.5°)之间地区。低于-10°的地区主要位于南北极圈以内。
17、世界上最炎热的大陆是非洲,最寒冷的大陆是南极洲。
18、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平直,原因: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
19、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我国降雨多以锋面雨为主。其次:地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
20、年降水量:是指这个地方多年平均的降水量。
21、等降水量线: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22、影响降水的因素:(1)纬度位置(2)地形因素(3)海陆因素。
低纬度降水多,高纬度降水少(纬度因素);近海且受到海洋影响,降水多。距海远或距海近却受不到海洋影响,降水少(受海陆位置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
23、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⑶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见3。
21)24、世界降水最丰富的地区是赤道附近,最贫乏的是两极地区和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25、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但缺少: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26、影响气候的因素:(1)纬度因素(2)海陆因素(3)地形因素。
纬度因素:低纬度气温高,降水多;高纬度气温低,降水少;(2)海陆因素: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近海且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多,距海远和虽近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少;(3)地形因素:
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气温高。山地迎风坡,降水多,(属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
27、气候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显著。有时侯,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
28、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将会被淹没。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 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两者之差就是自然增长率(即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 知道自然增长率》0,<0,=0分别代表的意义。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非洲,欧洲。
3、 2023年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4、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增长速度大大加快。
5、 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的原因: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在每年新出生的婴儿数大大多于死亡的人数。
6、 出生率是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7、 死亡率是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8、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人/平方千米)。
即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是表示人口疏密程度的一个概念。
9、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是不平均的,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原因在66页)、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原因在66页).并能够从纬度,海陆,地形三方面分析其原因: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四大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并能够在66页的图上分别找出一个例子。
10、由4.3图可知:世界人口每年增长10亿所需时间逐渐趋短,表明此段时间内,人口增长的速度逐步趋快。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生产赶不上人的需求。
(如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1、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社会经济负担加重,老年人口生活困难等。
12、人口的发展,必需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13、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①较多的就业机会;②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③较好的生活条件;④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好处: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每到春节前夕,民工买许多商品带回家,活跃了城市商业。带来的问题:
太多人口拥入城市,城市人口会拥挤不堪、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受影响等。
15、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可分为白,黄,黑三个主要人种。北美洲、南美洲的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同属黄种人;背诵 72页的图,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印度北部主要分布着白种人;印度南部分布着白种人和黑种人。
16、从世界人种的分布图(4.11)上可以看出: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17、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8、世界上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分布见课本第75页表图)
可结合图4.11和4.13一起记忆。
19、三大宗教:
20、在中国,多数人不信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回教或清真教,集中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结合76页和77页图4.14和图4.15,掌握三大宗教建筑的特点,并认识各建筑及其名称)
21、聚落就是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它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2、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23、乡村聚落分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人们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24、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出的景观就有较大的差异。(图4.18)
25、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
26、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较发达,聚落分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的分布及原因)
27、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图4.21---4.
25这些建筑分别有何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为何要这样?
)页阅读材料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我国的地区。
29、聚落增长主要表现在: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30、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31、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2、为什么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语言,如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2 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 3 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20e 和 160w 4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5 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6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8 四大洋中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1 赤道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2 南北半球的界线是赤道 3 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20w 和 160e 4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5 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6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 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 7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8 四大洋中面...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形状认识过程 直觉天圆地方 月食景象推测 球体或近似球体,覆盘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卫星 目睹实貌,证实地球是球体。地球的卫星 确证地球是球体。2 地球是球体的其他证据 1 登高远望。2 海面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整个船身。3 大小 二 在地球仪上认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