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发布 2023-02-24 12:54:28 阅读 2319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18课。

竹影。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惬qiè意。

水门汀tīng

徘pái徊huái 参cēn差cī

点拨:注意多音字“参”“差”的读音。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

2)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

二、重点句子。

1.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

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

2.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

三、文学(文体)常识。

竹影》选自《丰子恺文集》,作者丰子恺,原名丰润,现代画家、散文家(称谓)。

全文以“竹影”为线索,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关键是要培养在生活中感受艺术的能力。

p128注释1丰子恺,原名丰润,画家、散文家。

1.重点段:p131第5-6段。

1)竹子难画在**?(第5段)(2)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比喻)

说明:中国画重写意(神似),西洋画重写实(形似)。

2.记叙线索:孩子兴趣转移(看人影—画竹影)

3.爸爸的角色:艺术领路人,寓教于乐。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19课。

观舞记。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褶zhě裙。

颦pín蹙cù 粲càn然。

嗔chēn视。

叱chì咤zhà

点拨:“嗔”不要误读成zhēn。

2.解释下列词语。

1)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2)嗔视:生气地看。

3)叱咤:形容威力极大。(4)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像湿婆天一样,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2)最精彩的是“蛇舞”,颈的轻摇,肩的微颤:一阵一阵的柔韧的蠕动,从右手的指尖,一直传到左手的指尖!

点拨:所填词语体现了“蛇舞”的动作特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三、文学(文体)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冰心,选自《冰心全集》。

观舞记》由正题与副题组成。正题点明中心话题——观舞,副题充满感情,是对正题的具体化说明。文章先从一个观赏者的角度写自己对卡拉玛姐妹舞蹈的总的印象,然后具体描写他们的舞蹈,最后写出观感。

文章运用比、排比等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地舞蹈。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

词语积累:p135注释1;p136注释1-4;p137注释1-2

1.修辞:排比(2-5段)、比喻、引用(白居易的诗句)

2.五个角度描写舞蹈美:神态、舞姿、服饰、外貌、动作(飞动的美)

3.侧面描写(p136第17段从“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铮铮的弦响”)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20课。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呓yì语。hōu声。

中间jiàn力拉崩倒之声。

曳yè屋许hǔ许声。

几jī欲先走。

点拨:注意多音宇“几”的读音。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2)施八尺屏障。

施:设置,安放。

3)少顷:一会儿。(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

抚:抚摸,安慰。

乳:喂奶。(6)众妙毕备。

毕:全、都。

7)未几:不久。(8)意少舒。

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夹杂。(10)虽人有百手。

虽:即使。11)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12)奋袖出臂。

奋:畅起、举起。

13)两股战战。

股:大腿。(14)几欲先走。

几:几乎。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

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点拨: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三、文学(文体)常识。

**》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清代人。

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先写一家人由睡而醒,再写一家人由醒复睡,接着写一场大火灾突然而至,再从宾客的神态、动作等方面烘托,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艺。文章选自《虞初新志》,这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

词语解释:p;p;p

通假字:“坐”通“座”

词类活用:宴(举行宴会)、妇抚儿乳(喂奶)、名(说出)

1.侧面描写(第2-4段。

最后一句)、正面描写(第2-4段。

其余部分)课后练习。

二、三、四(答案见《三点一测》p215十三)

3.时间线索:少顷—既而—当是时—未几—忽—俄而—忽然。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第一单元 12 3 4 第二单元 6 789 第三单元 1112 13 重14 第四单元 16 171819 第六单元 26 2728 伤仲永 北宋 王安石 政治学家,文学家 临川先生文集 翻译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 忽然哭着要它们。他的父亲对此...

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

1 确凿 确实。2 菜畦 菜地。3 臃肿 这里形容何首乌块根的粗大。4 机关 这里是秘密的意思。5 攒 凑在一块儿。6 鉴赏 鉴定与欣赏。7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8 无从 没办法。9 方正 正派。10 宿儒 书念得很多的老学者。11 人声鼎沸 形容人声喧闹。12 叮嘱 再三嘱咐。13 徘徊 在一个地...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

基础字词识记。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1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 迸溅 向四外溅。2 商酌 商量斟酌。3 伫立 长时间地站立。4 谰语 没有根据的话。5 无虞 不用忧虑。6 孤零零 形容孤单,无依无靠或没有陪衬。7 萋萋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