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家长联系**成绩:
一、科学收获:(我的知识最丰富!)(每空1分,共65分)
1、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这一学说又叫。
2是地球的卫星,沿着圆形轨道每个月绕旋转一周。
3、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时。
世纪植物科学家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编制了一个花钟。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
5、地球自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称为地球的。
6、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公转,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月球的公转形成了的变化。
7、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开始,向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运动的。
8、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前后。月球围绕转,地球围绕 ,当转到和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9、月球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才发亮。月球是一个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千米。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大约个月球才有地球那么大。
10、 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索的先河。中国的探月计划称为 。
11、地球的公转形成了地球自转形成了。
12、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设计实验来研究蚯蚓生活环境。
13、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等。 动物与环境。
14统称植物的向性运动。
15、动物保护自己的方式有。
16、人们把动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 .食物链相互交错形成了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构成了 。
17、我国的珍稀动植物有等。
18、珍稀动植物频临灭绝的原因有等。
19、人们根据葱叶的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物品这就是 。
20、月球上没有没有没有。
21、喜鹊、燕子等称为动物,猫头鹰、蝙蝠等称为动物。
二、珠海拾贝:(每小题2分,共12分)
1、木棍的影子在同一天中的长度是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太阳围绕银河系转 d 月亮围绕地球转。
2、月食发生时,太阳、地球、月球在中间的是()
太阳b地球c月球d以上都不是。
3、许多重大发明都受到了生物的启示,如:人们根据()发明了船。
a、鱼 b、蜻蜓 c、蝙蝠。
4、一年中,日出较早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提出“日心说”的是()
布鲁诺b伽利略c哥白尼d爱迪生。
6、根据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移动的现象,可以知道地球运动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
三、我会画(6分)
画图说明日食形成的原因:
四、实验**活动:(8分)
实验材料:培养皿、长方形木槽、盛水的烧杯、 、镊子10条蚯蚓。
实验过程:第一步,将木槽的底部分成大小相同的两个格子,在其中一个格子顶部盖上黑布。把蚯蚓从培养皿中用镊子取出,放置在有光的格子里。5—10分钟后观察。
第二步,在其中一个格子里铺上干燥的泥土,另外一个格子里铺上潮湿的泥土,把蚯蚓从培养皿中取出放置在两格子中间,两个格子都用黑布盖上,5—10分钟后观察。
1)、在第一步的实验过程中,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答:蚯蚓集中到的格子里。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2)、在第二步的实验过程中,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蚯蚓适于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答:蚯蚓集中在有的格子里,说明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生活在的环境中。
五、简答题:(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每小题3分,共9分。
1、写食物链:豹子、野兔、蛇、田鼠、虫子、鸟、老鹰、狼、羊、草请从上面的生物中选择3条食物链写下来。
2、至少写出3条你对月球的了解。
3、一些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发明的,写出3种你所知道的仿生产品。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B卷
姓名家长联系 成绩 一 科学收获 我的知识最丰富!每空1分,共65分 1 地球自西向东绕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地球的自转形成了。2 地球绕着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 周期。地球的公转形成了。3太阳中心说又叫 是波兰天文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六年级下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学情检测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等级。一 填空。1.下图是某市文化生活区方位图 度量图上距离时,都取整厘米数 1 少年宫在电影院 偏o方向米处。2 影视城在电影院 偏o方向 米处。2.下图是某市3号公交车行车线路图,请根据线路图填空。1 3号公交车从起点站出发,向 行驶到达青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五单元测试题
第四 五单元测试题。满分 100分时间 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k 39,ca 40,h 1,na 23,cl 35.5,c 12,s 32,n 14,o 16 一 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45分 1 2015,怀化 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标志是我国 国家节水标志 的是 d 2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