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2-06 16:46:28 阅读 3142

2019-2023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份晚报》教学设。

计。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5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感受。

4.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受到女孩儿对母亲的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描写小女孩儿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作者的相关作品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1.板书课题。

2.你能就课题提几个问题吗?二、自读课文、读中悟爱。

1.自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课文,可以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速读、朗读均可,目的是梳理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初步感受小女孩儿对母亲的爱。2.自学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用习惯的符号,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作好批注。

3)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给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列出提纲,准备复述故事内容。3.自学反馈。

1)理清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为复述做准备。(2)讨论交流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三、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思考:小女孩儿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2)各自试着把这种感情变化用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来。(3)指名试读,评价、点拨。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3.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引导学生辨析:辫——辩、辨;嗯——恩;诧——宅;怔——证。4.指导书写。(重在自主观察)a

观察: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丿”,右边最后一笔是“丨”。“摊”右边部分要写紧凑。

塞”中间是三横,上下要写紧凑。bc

范写,学生临写。指导评议。

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假如你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会向你的学生提些什么问题?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这篇课文什么问题是值得大家去思考与**的?

这个问题我又该怎样回答?(1)默读思考。(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各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可将学生的想法加以归纳,提炼出深入学习文本的两个问题:作者是怎样抓住女孩儿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来表达她对母亲的爱?作者在整个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4)教师对各组提出的其他有价值的问题要进行评价、解决。二、汇报交流,体会亲情。1.

学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是怎么读书思考的,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小女孩儿对母亲爱的依据,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2.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1)“她十来岁的样子,相貌清秀,扎着一条小辫子。”

这样一个看起来文静、乖巧的女孩儿,为何在晚上九点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你能感受到女孩儿此刻的心情吗?

2)女孩低着头说:“我晚上给妈妈送晚饭时,还剩下一份晚报,她说如果不卖掉,明天就没人买了。她在那儿等了快一个多小时了……”从最后一句话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女孩儿也悄悄地陪着妈妈等了一个多小时,感受到她内心的那份急切。)

3)看到已在外面卖了一天报纸的妈妈还不能回家,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表现在**?

急切地对我说:“叔叔,叔叔,请等一等!”(通过朗读来感受女孩儿的心情。)

嗯,买份晚报。”女孩边说边把一枚硬币塞在我的手里。(抓住“塞”感受女孩急切的心情)3.指导朗读。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默读,体会作者的心理先后有哪些变化?

教师要抓住关键词,指导朗读,点拨体会)

2)体验读文。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女孩和“我”,女孩和“我”的对话该怎样读?读书其实就是和书中的人物对话,用心灵相互碰撞。

请你们走进书中,和文中的人物对话,用心和他们交流,你会有很多的收获。三、想象升华回忆反思。

1.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一谈自己曾帮父母做过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四、设计作业。

想一想该怎样回报父母,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行动中。

附送:2019-2023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3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资料。2.桂林山水的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2023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

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

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水光潋滟:

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危峰兀立:

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地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4)试背这一自然段。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

“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

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

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

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份晚报 教案设计范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份晚报 教案设计范文。1 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1 教师引导学生拿出妈妈的 用一句话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妈妈。2 教师小结 ...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份晚报》教案设计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份晚报 教案设计范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份晚报 教案设计范文。教学目标 1 读通诗歌,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熟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

一份爱心,一份关爱四年级作文

一份爱心,一份关爱。真奇怪,同学们都在讲什么?原来,昨天王小霞被摩托车撞了,正住在医院里,谁不知道王小霞家境贫寒,他的父母整天在地里工作,哪有那么多钱让他 同学们决定帮助王小霞,把各自的零钱捐给它父母。决定在教后的白杨树下汇合。第二天,同学们拿着自己的钱来到了白杨树,我也不例外。班长已经在那里等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