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发布 2023-01-10 18:33:28 阅读 6161

学习目标。

1.说出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说出公车上书的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简述百日维新的开始、失败标志,归纳百日维新的内容。

3.归纳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意义、失败原因,说出维新变法的进步性,感受维新人士的爱国精神。

4.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预习导学。1.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背景:2023年 《马关条约》 的签订。

经过: 康有为和梁启超 ,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1300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请求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你知道“公车上书”的影响吗?

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维新。

创办报刊:维新派在北京创办 《中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 《时务报》 ;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在长沙创办《湘学报》来宣传维新变法,宣传新思想。

成立政治团体:维新派还组织创办学会、学堂宣传变法,如北京的强学会 、长沙创办南学会、时务学堂等。

2.百日维新。

1)背景:“公车上书”后, 康有为又多次上书光绪帝,痛陈变法,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心变法自强。

2)时间: 1898 年6~9月。

3)主要内容。

4)名称:2023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

5)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2023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 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就失败了,又称“百日维新”。

6)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 ,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合作**。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请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四个方面了解变法内容,逐条分析四个方面变法内容的意义,并写出变法的影响及我们得到的启示。

问题二。如果袁世凯不告密,戊戌变法会不会失败?为什么?

仍会失败。因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①维新派没有实权,又不能发动群众,更没有获得强大的武装支持,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自上而下的变法自然不会成功;②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顽固派力量过于强大;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想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这条路是很难走通的。

问题三。怎样认识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逐步变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②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抨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3.对本课内容仍存有的疑问,由老师引导学生共同**解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姓名班级。自主学习 一 自主学习 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变法背景签订,中华民族危机严重。2 变法经过 1 序幕 1895年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帝,反对请求史称从此。2 准备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 梁启超创办后更名为...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7戊戌变法

3eud教育网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第7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 文件奏折 宣传画 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 政治原因...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

第6课戊戌变法。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 1 背景 1895年春,马关条约 签订。2 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 梁启超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 迁都 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公车上书 3 结果 没有上达光绪皇帝,失败。4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