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活页第二单元答案语文活页第五单元答案

发布 2023-01-09 19:26:28 阅读 3639

中考回放。

苏州园林》 1.假山和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2.“大多”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池沼都引用活水,用词准确。“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水面成河道模样,会安排桥梁,不排除特殊情况。两者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举例子、打比方、做比较;这样写的作用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4.建筑色彩的特点:①极少使用彩绘 ②色彩淡雅,如:

梁柱、木窗、阑干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是白色,水磨方砖是淡灰色,屋瓦和檐漏也是淡灰色。产生的效果:①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

②到了花开的季节,这些颜色与花相映成趣,把花衬托得更加“明**眼”。

中考链接。园林建筑的空间美感》1.可行、可游、可居;可望 2.一是透气功能;二是审美功能。(摘抄文中原句作答亦可)3.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答“过渡作用”亦可) 4.因为民间老式房子的天井、院子,既“可居”,又“可望”,符合园林艺术的特点,所以,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意近即可) 5.不是……而是……

中考链接。鸟是树的花朵》1.天空2.

因为小鸟的跳跃,冬天的风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因为一只鸟的歌唱使树木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树与小鸟再造了冬天的生机。

3.比喻,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一年四季鸟儿给树木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4.因为鸟儿给树木带来了舞蹈**,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让人在沉寂的静止的树木中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灵气,一种活动的生命的感悟。

课文链接。园里有棵柿子树》1.不能。①作者在文中主要回忆小柿子树被挖走前的情形,以“园里有棵柿子树”为题,更切合文意;②小柿子树站在园里的情景,永远留在了作者心里,以“园里有棵柿子树”为题更能突出作者对小柿子树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遭遇了三次意想不到的伤害:①它来后的第三年,被人拦腰劈断;②尚未成熟的小柿子,连续两年被人野蛮地拧走了;③小柿子树最终被人连根挖走。3.以浑身是宝的老柿子树,引导读者展望小柿子树的美好未来,从而引发人们对小柿子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但由于人类的伤害,这个美好的未来无法变为现实,令人惋惜,这样写更能激起人们对伤害小柿子树行为的批判。4.小柿子被人强行拧走之后,小柿子树很快走出了痛苦,茁壮生长,并且不计前嫌,继续为人类带去欢乐。5.①生动刻画了小柿子树勇敢、坚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由衷赞叹之情。

②“挤”“探头探脑”“窥视”三个动作,生动表现了小柿子勃勃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其可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对小柿子的无比喜爱之情。③大地紧紧的拥抱反衬出人类行为的野蛮,“瑟瑟发抖”一词形象刻画了小柿子树被挖走之后惨不忍睹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小柿子树的惋惜和对人类行为的控诉。6.示例:

①人们自私自利,不考虑别人的感受。②缺少对生命的珍爱。③缺少对自然的敬畏。

④环保和生态意识不强。

单课练兵。治水必躬亲》精彩演练 【基础攻坚】 duó;zī;pián zhī;hènɡ;hào yì wù láo 2. (1)拘泥(2)轻易(3)水停聚的地方(4)这里指河流的形势(5)观察和测量(6)因此(7)迎着,顶着(8)追究到底(9)成功,办成(10)代词,这样(11)事理(12)亲自 4.

a (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6.

《履园丛话》;钱泳;清;治水必躬亲;海瑞;躬亲;清廉。7. (1)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2)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3)必须像这样,以后才能做成事情。(4)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

【重、难点突破】8.例证法:以海瑞治水成功为例;正反对比论证:

列举海瑞治水不辞辛劳最终成功的事例,与“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的行为做对比,阐述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9.执一,泥于掌故,妄意轻信人言;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

10.躬亲治水、勇于担责、讲究方法、清廉。11.

从反面强调治水要防止的现象,引出对治水成功原因的**,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张本。12.身体力行、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

13.不矛盾。这两句是说既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又要对已有事理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治好水利。

【拓展延伸】14.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材料抒写了海瑞的理想和追求,表现了海瑞高洁傲岸的节操和效忠国家、至死不渝的情怀。

15.温总理亲历现场,勘察灾情,不顾个人安危,体现出身体力行、不畏艰辛、为民着想、以身作则的领导作风。

课文链接。大禹治水》1.(1)平息 (2)再次(3)感叹(4)计度、测量。

2.(1)天下的人都认为舜杀了鲧是对的。(2)缺粮少食的地方,便调有余地方粮食来补其不足,务使各诸侯境内丰歉均一。

3.①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②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③薄衣食,致孝于鬼神;④卑宫室,致费于沟淢;⑤令人发放稻种粮食,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⑥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4. 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

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5.答案不惟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事必躬亲、以身作则、清廉自律等。

阅读加油站。

【实战演练一】1.示例:2023年 (十九世纪初),美洲大陆的旅鸽多达50亿只(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但欧洲人破坏旅鸽栖息的环境,滥杀旅鸽,到了2023年(十九世纪中后期),美洲已见不到成群的旅鸽。

人们为了经济利益,大量捕杀旅鸽,旅鸽数目急剧减少,2023年(两年之后),旅鸽只剩下数千只了,到了2023年,最后一只旅鸽在鸟笼中死亡。2.要点:

所摘录的须是运用“列数字”说明方法的句子,分析时须扣住例句在语境中是如何具体说明的。示例:例如第段中“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

这一句用详细具体的数字说明了人类破坏自然、人为干预物种灭绝的速度是如此触目惊心。3.例一:

我觉得《在鸟笼中消失》更好,旅鸽在百年间因人类的贪婪和自私,因人类的滥杀,由地球上数目最多的鸟儿到最后灭绝,给我们极大的警示,最后的一只旅鸽玛莎是在鸟笼中消失的,说明当时已经没有野生的旅鸽了,这是一个更加触目惊心的事实,而若用《最后一只旅鸽》则看不出这层意思。例二:我觉得《最后一只旅鸽》更好,点明了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旅鸽百年悲剧命运令人深思,强调最后一只,更发人深省,也与文章中的玛莎所受的关注相呼应,而《在鸟笼中消失》则看不出是写何种鸟类,消失是否是全部灭绝?

意思不够明确4. 要点:联系现实,联想具体事例,感受符合情理,表达清楚。

【实战演练二】1.(1)呼应文题,吸引读者(2) 为下文做铺垫2.恬淡、闲适、平和的田园风光图。

3.他们对“我”来拍摄大鱼有一种戒备感,怕我的这种做法会给大鱼带来伤害。4.

对过去那些大树遭砍伐的感伤,希望湖里的大鱼不再被人伤害。5.表达了期望人们珍惜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还给自然以本来的生态面目的心愿。

6.完善法律,对伤害野生动物的人进行及时严厉的惩处,加强宣传工作,让人们意识到伤害野生动物的危害。

实战演练三】1.突出了草原的荒凉和豹子的孤寂,为全文奠定了荒凉和伤感的氛围,引出了下面寻找豹子的情节。2.

“怜悯”一词本指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在这里指豹子为土拨鼠不担忧自己的生存而表示同情。3.

通过与土拨鼠和橡树的对话可以看出,它们都很久没有看到豹子及自己的同类,这让豹子感到自己寻找到其他豹子的希望是渺茫的。4. 示例:

无边无际的大荒原。它又饿又渴,只有当天下雨时,它才能大张着嘴冲着天空喝几口雨水。这天,它终于见到了一棵大树——它已很久很久没有看见树了。

天空的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在燃烧。这些话都表明了自然环境的恶劣。5.

“水中的豹子”意为虚无,说明这世上根本没有其他的豹子了,这是最后一只豹子,与文题相对应,也预示了豹子的必然结局。6.示例:

我们应该保护动植物,爱护环境, 与自然和谐相处。

单元基础知识测评。

一、现代文基础知识积累 (一yào(4)jūn壑镂琢玲 (2蔓栖弥喧(3)硕觅剿钟(4)驻诞萧涉(5)猬附眺倏 (6耽悖伊焚 (7恬瘠孵遗3.(因裁嶂仰 (2嶙峋安诸具 (3居事事惮避(4)司空习禁等 (5曲旁例幻测 (6悚清速鳞栉(二)1.叶圣陶叶绍钧 《倪焕之》 《汉乐府·江南》 2苏州园林甲江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舒乙舒庆春 《骆驼祥子》或《四世同堂》 《茶馆》 二、文言文知识积累1.(钱泳清(2)海瑞明朝吴晗 《海瑞罢官固执一端,不知变通随意(2)水停聚的地方河流的形势(3)观察和测量事理(4)因此、所以横行勒索 (5完成、做好那么4.(固定不变的方法数词(2)连词,表并且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 (3像如果(4)对于在从5.(古代的典章、制度;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2)就因为;遮盖或者遮盖的东西(3)追究到底;生活困难(4)成功;往上托 6.非相度 / 不得其情,非咨询 / 不穷其致。(2必如是 / 而后事可举也。(3则 / 事不举 / 而水利不兴矣。

7.既不能固执不求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2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明白事理。(3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4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5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8.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3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9.示例:治理水患要亲自深入,掌握第一手资料,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随时变换策略,不可拘泥于已有的经验,忽略实际变化。推而广之,干什么事情都是这样,都要求我们深入实地(实事),能够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金状元第四单元自测题。

1、知识操练营 2.姑——菇晃——恍班——斑 5.(1)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2)乱花渐欲迷人眼(3)阴阳割昏晓杜甫(4)水中藻荇交横(5)示例: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6. 近水远山皆有情 7.奥斯特洛夫斯基疾病缠身,失去了战斗能力8.

(1)示例:同学们,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建议你们去趟苏州的周庄。

那儿有小桥流水、亭台画舫,可让你们尽情领略江南水乡古镇的风韵。大家千万别错过这一陶冶身心、开拓视野的良机哟。(2)示例:

各位游客请注意,近日西双版纳气温偏高,请大家做好防晒抗暑热的准备。另外,到昆明时,大家如果能及时带好雨具,那儿的小雨就不会影响我们此趟旅游的兴致了。二、阅读精品屋(一)9.

(1)寒冷(2)愣住(3)向西(4)走到……尽头10.(1)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或:

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2)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1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12.甲文动静结合,突出水的清澈明净,乙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水的干净碧绿。

13.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二)14.在树身之间穿行了一阵下山的路上15. 宁静(或“静谧”等);这里写若有若无的声音,反衬了林区环境的宁静,这种以声写静的手法会使人感觉更加宁静。

16.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阿里山树木姿态各异及排列整肃的特点。17.

树龄长;树木高大;虽遭巨创依然拔地参天,八面威风。18. 以此表明阿里山的景与人共同构成了阿里山的风光之美。

19.示例:瞻仰“神木”巨树,赏览阿里山风情。

(三)20. ①结构上启领下文;②引出全文写作重点“香山性格的那一面”。21.香山的空落、清静和骨气。

22.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松枝苍绿茂盛、红日绿松融为一体的美景感受。 23.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24.①冬日香山的空落、清静;②冬日香山的安宁、虚静;③冬日香山有松柏常青之魂和她的骨气。

三、作文演练场25.略。

语文活页第二单元答案语文活页第六单元答案

名著快车道。1 一英笛福英国 和报刊文学之父2 伦敦非洲土耳其海盗贩运黑奴3 野山羊4 两斗大米两斗大麦面包5 两六6 18野人星期五星期五7 288.没有食物,他到处寻找,打猎 捕鱼 畜养 种粮 没有住所,他选地方搭帐篷 不安全,他插桩子 想办法对付 一个人孤独,他带回猫狗 救下 星期五 9.勤劳...

语文 单元卷 活页2 第二单元

新课标同步训练小学语文课堂练习。二年级上册 活页二 第二单元 一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背书包 b i b i 兴奋 x ng x ng 航模 m m 后悔 hu hu 二 为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一线。航模疲倦集体灿烂慈祥。j t c n l n c xi ng h ng m p j...

第二单元活页作业 二

一 填空 28分 1 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设计的。2 凸透镜形成的像是倒立的。3 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能改变光的方向原理设计的。4 生命探测仪可以探测废墟下面的幸存者 哈勃望远镜可以观察宇宙中遥远的星系。5 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 处理器和电视监视器三部分组成,它有储存 摄影等功能,便于会诊及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