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古诗文默写专题复习附答案。
第六单元。一、(1)《满江红》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反而蔑视的句子是。
2)写出了作者不甘于现状的慷慨激情,更写出作者力图冲破束缚誓超男子的志向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的句子是。
二、《十五从军征》理解性默写。
1)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2)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3)表达凄凉破败的景色的句子是远景描写)
。(近景描写)
4)描写主人公征战回家看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5)表现作者家破人亡、孤独悲伤的句子是
6)诗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7)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句子是
8)描写家国破败,控诉当时繁重的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的句子是。
9)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
10)描写归乡老兵现在的境况(老人孤独处境和心情)
三、《诉衷情》理解性默写。
1)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的句子是
写作者悲凉沉痛的句子是
2)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的句子是。
写作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句子是
3)词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语句是
4)运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的词句是
四、《南乡子》理解性默写。
1)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的句子是
2)化用《登高》中的句子是
3)作者看江水东流,发思古幽情的句
4)下阕中写了历史人物的句子是
5)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的句子是。
五、《朝天子·咏喇叭》理解性默写。
1)写出喇叭“吹”之声音的句子是
2)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
3)写出喇叭“吹”之恶果的句子是
4)形象的写出宦官欺压百姓,把百姓搜刮的倾家荡产的句子是。
5)用抒情点名主旨的句子是
第七单元。一、请分别找出五首诗词中表达主旨的诗句。
1、《归园田居。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终南别业。
4、《渔家傲。
5、《长相思。
二、《归园田居》
1、诗中点明劳动地点及庄稼生长情况的语句是。
2、诗中透过两句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诗中表明诗人勤劳的语句是。
4、诗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诗句是。
5、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也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辛勤的句子。
6、《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7、《归园田居》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与世无争,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情的句子是。
8、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
9、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
10、《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11、《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喜欢田园生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诗句是。
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描写洞庭美景,且大气磅礴、备受后人赞赏的诗句是。
2、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引来不少文人的咏叹 , 有杜甫“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的苍凉,又有孟浩然的壮阔,范仲淹也因其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发出了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
3、诗中表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景色的诗句。
4、诗中运用对偶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大气势、雄伟壮观景象的名句是。
5、诗中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的诗句。
6、《岳阳楼记》描写的“巴陵胜状”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相近,都突出了洞庭湖的特点。
7、诗中表现诗人渴望援引、不甘寂寞的诗句。
8、诗中表明作者祈望出仕而又心怀内疚的诗句。
9、诗中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的诗句。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 附答案 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诗中诗人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2 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的句子。3 游山西村 中写主人殷勤 客人留恋的句子。4 当今世界仍不安宁,战争仍然威胁着和平,我们要牢记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的句子。5 浣溪沙 中抒发作者老当益壮...
语文版八年级重点古诗文默写及练习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1 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2 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3 表现忧国忧民感情的句子。4 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的理想的句子。5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二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1 写农家朴实好客的句子。2 不仅反映诗人对前途所抱希望,也说出了世...
八年级下古诗文默写
班级姓名成绩。一 诗歌部分。1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3零丁洋里叹零丁。4此事古难全。5.伤心秦汉经行处。6.山气日夕佳。7.金樽清酒斗十千。8.安得广厦千万间。9.瀚海阑干百丈冰。10.浩荡离愁白日斜。11.问君何能尔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环。饮酒 其五 陶渊明 12.欲渡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