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四章教案

发布 2023-01-02 19:10:28 阅读 7214

第四章相似图形。

1.线段的比(一)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了解相似形、线段的比、比例尺的概念;

2、会求两条线段的比、比例尺及运用比例尺求图我上长度和实际长度;

3、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应用线段的比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通过现实情境,进一步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 有关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2、 通过解答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长社会见识;

3、 在与他人的共同探索、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线段比的概念及其求解。

三、教学难点。

求线段的比,注意线段长度单位要统一。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通过用幻灯片展示生活的的**,印有福娃造型的各种饰品**,引入本章的学习内容—相似图形。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思考相似图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效果:学生们都很兴奋,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心。

第二环节:新课讲解。

活动内容:1.做一做;

活动一:1)已知:在图上黄果树瀑布高约23cm,小颖的高约0.5cm,那么这两段线段的长度比是多少?

2)已知小颖的实际身高是1.68米。瀑布的实际高度是多少?

解:(1)设图上黄果树瀑布的高度ab=23cm,小颖的身高为 cd=0.5cm

由题意得:

(2) 黄果树瀑布的实际高度为: 46×1.68=77.28(m)

活动二:同桌之间用不同的单位测量课本的长与宽(精确到0.1cm),并求出这两条线段的长度之比。

解: 经过测量得,长:14.8 cm,宽: 21.1cm

长:宽=148:211

2.议一议:

经过刚才的实际操作,你们认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有没有关系?

通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应该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两条线段。

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但要采用同一个长度单位。

引入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

n,或写成其中,ab,cd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表示成比值k,那么,或ab=k·cd

3.知识运用。

在某市城区地图(比例尺是1:9000)上,新安大街的图上长度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分别是16cm、10cm。

1)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各是多少米?

2)新安大街与光华大街的图上长度之比是多少?它们的实际长度之比呢?

解:(1)根据题意,得。

因此新安大街的实际长度是:16×9000=144000(cm),

144000cm=1440m;

光华大街的实际长度是: 10 ×9000=90000(cm)

90000cm=900m.

由上面的结果可以发现:

活动目的: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复习了小学关于比例的知识,在“议一议”中学生实际操作后并进行了讨论得出:两条线段长度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

并引入线段的比的概念。在“知识应用”中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效果: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并有效地攻克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环节:随堂练习。

活动内容: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cm × 2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得。

矩形运动场的长为:2×8000=16000(cm)= 160(m)

矩形运动场的宽为:1×8000= 8000(cm)= 80(m)

活动目的: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活动效果:学生基本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比例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线段比的事例?你能举例吗?

房屋装修平面图,手机模型,汽车模型,深圳世界之窗,建筑物的效果图等等。

活动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线段的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效果:活动中学生们很活跃,例举了很多例子,比如:地图、指示图、等等。

第五环节:回顾与思考。

活动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要注意些什么?

活动目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会归纳,善于总结,做一个有心人。

活动效果:虽然学生的程度不同,但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学生回答不完整的,再由老师补充小结:

1)线段的比的概念、表示方法;前项、后项及比值k;

2)两条线段的比是有序的;与采用的单位无关,但要选用同一长度单位;

3)两条线段的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作业:p93 习题4.1 的

五、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1.线段的比(二)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 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运用线段的比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计算、讨论、想像等活动中获取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线段的比和成比例线段;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2、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 复习:

活动内容:分小组进行练习,并在小组中展开讨论,请小组代表上台讲解每一题的方法及过程,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其他同学看。

活动目的:选择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注意事项:提醒学生要注意如第(1)题的单位换算。

2、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让学生回忆八(上)“变化的鱼”,观察课件(或课本**),思考提出的问题。

活动目的:引入找出比相等的线段,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3、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在小组中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并请小组代表上台在屏幕上指出来。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

活动内容:回顾比例线段的定义,与学生共同讨论,如果四条线段a、b、c、d是成比例线段,即,那么ad=bc吗?最后让学生总结得出解题方案。

活动目的:让学生理解、讨论,写出过程并记忆比例的基本性质。师生互动,主要还是学生的动,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会主动学习,遇到问题,要善于分析思考。

注意事项:向学生强调比例式与等积式可以互化,时间允许,可展示给学生看。

第三环节:知识应用。

活动内容:活动目的:

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都需要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中去认识和练习才能得到巩固应用,从例题的结论中,引出“合比性质”的学习。

注意事项:利用得出的解题方案,解答本节课的问题。可让学生自己先做,学习小组讨论后,在黑板上演示,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讲。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活动内容:合比性质的应用;把等积式化为比例式。

活动目的:为了巩固刚学到的知识,选择相应的例题来让学生练习。

注意事项:选用的练习题不能太多,必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这里选的三个题都是比较典型的,做题所花的时间不会太多,但是又得到了巩固。

第五环节:想一想。

活动内容:课本“想一想”。

活动目的:学到的知识要会应用升华,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灵活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自己推理得出比例的另外两个性质:分比性质,等比性质,达到本节课的高潮。

注意事项:1、 合比性质有两种形式:如果,那么=;如果,那么,要灵活应用。

2、 要强调等比性质中,分母b+d+……n≠0 。

第六环节:比一比。

活动内容:1、已知a,b,c是三条线段,当a:b:c等于( )时,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第四章导学案

子洲三中 双主 高效课堂八年级数学导学案。2015 2016学年第二学期姓名组名使用时间2016年月日。学习目标 1 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互逆关系。本节重难点 因式分解概念。预习作业 阅读教材p92 93的内容,请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分解因...

八年级第四章讲义

植物与土壤知识引导。1 土壤的成分。1 土壤生物 动物 植物 细菌 真菌等。2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空气 水 无机盐和有机物。1 土壤中的水分 加热土壤,出现水珠。2 测定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两个相同的烧杯内分别放入体积相同的。正方体铁块和土壤,慢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正好把它们浸没为止,注水量的差...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 物态变化 复习提纲。班别 姓名 学号 考纲 1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2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 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4 节约用水。5 固 液 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6 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跟生活的联系。7 水的三态变化,能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8 影响蒸发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