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物理量的单位,属于速度单位的是( )
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bcd3.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关于两次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频率不同 d.音色不同。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早春,麦田里白雪消融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深秋,操场上秋霜涂抹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
6.下列做法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8.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9.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10.下列现象与光学知识对应下确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光的直线传播b.“海市蜃楼”的形成——光的反射。
c.湖水中青山的倒影——平面镜成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光的色散。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城市某些地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2.对下列四幅图中物理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热。
c.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热。
13.关于物体通过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一定相等。
c.物体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越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1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 )
15.下列光路图中,表示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bcd1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该实验**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
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的快慢.该实验**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17.如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上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 b.小车对斜面的压力就是小车的重力。
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
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18.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虚像 b.紫外线可以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
c.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d.平静的湖面映出蓝天白云,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19.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零下5℃的液体也能蒸发b.糖放到水里过一段时间水变甜了,这是扩散现象。
c.冬天户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属于汽化现象
d.秋天,草叶上“露珠”的形成过程,要放出热量。
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了 b.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d.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2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汽车安装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吹笛子时,笛管振动发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3.下有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瀑布结成冰挂 b湿衣服晾干 c.鲜的形成 d.树枝上结霜。
2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b.在平静的东昌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
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条合成的。
25.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 m,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传播。
26.平面镜与一只长15cm的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cm,铅笔的像高为 cm。
27.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形成的。
28.为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为参照物的。如果他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骑行3km用了10min,则他骑车的速度为 km/h。
29.夏天教室外蝉的叫声影响同学们学习。蝉发声是由其腹部下方一层薄薄的发音膜引起的。教师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大家听到的声音明显减小,这是在声音过程中减弱噪声。
30.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反射角为 ;若入射角增大10°,反射角将增大 。
31.图甲中寒暑表的示数为右图温度计示数是。
32.如下图是某物质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该图象是物质 (选填“熔化”或“凝固”)时温度变化曲线,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33. 如图,空中的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以加袖机为参照物,战机是 (选填“运动”
或“静止”)的。因为流速越大压强越的原因,导致飞机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所以飞机能够在空中飞行。
34.在****会时,小明同学因为近视眼无法看清是哪位艺术家在演奏,但他能区分钢琴和二胡的声音,这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35.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
请画出该过程的光路图。
36.请在下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37.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并穿过玻璃砖。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光线(注。
意标出法线)。
38. 为了“**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同颜色的。
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2)实验中为了使。
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o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o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
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方向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
39.在**“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如上图:(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水的沸点为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0.小明同学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桌面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上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填“a”或“b”)这一侧观察。
八年级物理前四章试卷
总分 90分时间 90分钟。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6 分 1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在冒 白气 这是 现象 把烧红的铁块放入冷水中,水面上立即出现了 白气 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 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 现象。2 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
年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练习题
第四章光现象。一 填空题 每空1 分,共21分 1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画面 是由于光发生了。2 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 倒影 距水面m,它在湖面的 倒影 是 填 实 或 虚 像,它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中考试卷答题卡中...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练习题
一 选择题。1 下列农作物与其主要分布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a 小麦 东北平原b 棉花 南部沿海地区 c 甘蔗 青藏高原d 花生 黑龙江 吉林。2 某华侨计划投资建设蔗糖厂,从原料 考虑,选址最合理的一组是 a 福建 山东 河北b 山西 河南 广东 c 山西 辽宁 吉林d 福建 广东 广西。3 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