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考场号班级姓名座号。
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语文卷。
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差使(cāi) 琐屑(xuè )奔丧(sāng) 踌躇(chú )
b、惶急(huáng) 诘问(ji舀米(yǎo) 涎水(yán)
c、取缔(d愧怍(z嫉妒(j昏厥(jué)
d、纳粹(cu憧憬(chōng) 给予(j箱箧(qiè)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长途跋涉穷愁僚倒伎俩连声诺诺。
b、交卸颓唐狼籍孤孀。
c、烦躁滞笨荒谬制裁。
d、荒辟瓦砾鞠躬寒噤。
3.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 )2分。
a、《芦花荡》的主人公“老头子”老当益壮﹑智勇双全﹑爱憎分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b、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
c、“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语是“百万”﹑“横渡”﹑“百万大军”是虚指。
d、《台阶》以“台阶”为线索贯穿全文,不仅串起了全文的事件,而且突出了人物形象。
4.阅读下面一段话,然后做题。(4分)
湖光山色,乌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文章和乐章。但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美妙的**;白云飘荡,在他看来是大自然绚丽的图画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
1) 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把它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2)根据文中画线句子,在空白处续写—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5.古诗文默写(10分 )
1)透过《望岳》中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陋室铭》中表现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3)《春望》中借写花鸟传递愁情的诗句是。
4)《石壕吏》中,能够印证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诗句是。
5)浮云游子意。
6山山唯落晖。
6.《莲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4分)
1)请写出两个与莲有关的成语2分)
2)对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赞美,但是现在也有人认为如果过分强调,就不能适应当今的时代,我们应该学会变通,你认为呢?(2分。
8、名著阅读(6分)
秋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饱含水汽的深灰色云团在低空缓缓移动。深秋,大片大片的树变得光秃秃的。
老榆树阴沉地站着,树皮的皱褶里长满褐色的苔藓。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裸露着干枯的身子。小车站孤零零地隐没在树林里。
一条新开的路基从石头砌成的卸货台通往森林。路基两边是蚂蚁般密集的人群。
柯察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一只脚从黏泥里拔了出来,他感到脚底下冰冷彻骨,知道是他那只靴子的烂底全掉了。来到这里以后,这双烂靴子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靴子总是湿漉漉的,走起路来里面的泥浆扑哧扑哧直响。
现在靴底干脆掉了,他只好光脚泡在冷得刺骨的烂泥里,这只靴子害得他没法干活。保尔从烂泥里捡起那片靴底,绝望地看了看,可还是忍不住骂了起来,虽然他曾经发誓不再骂人。他拎着破靴子走进板棚,在行军灶旁坐下,解开满是污泥的包脚布,把那只冻得发麻的脚放到炉子跟前。
1、以上文段选自文学名著它的作者是2分)
2、文段中有相当出色的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有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理解。(2分)
3、读了该书,你从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联系自己的实际回答。(2分。
文言文阅读。
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濯涟而不妖濯2)可爱者甚蕃蕃___
3)不可亵玩焉亵4)陶后鲜有闻鲜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5、周敦颐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有人则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简述理由。(2分。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13分)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①。
◆第一次流泪,是悲哀。 作者怀着沉重的心情,从北京赶到徐州跟父亲一起奔丧,见到那“满院狼藉的东西”,触目伤怀,才不禁潸然泪下。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②。
◆第二次流泪,是。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③,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第三次落泪,是伤心。以在晶莹的泪光中再现的父亲的“背影”结篇,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年迈的父亲无限思念,凄切动人。
1、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2分。
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父亲心里轻松与写父亲艰难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3分。
3、文中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是“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而“我”带的是父亲为“我”所订做的“皮大衣”,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4、文中写到了“我”的三次流泪,其实这三次流泪的含义有所不同,老师为①③处加了批注,请仿照①③处的写法,在②处也加上恰当的批注。(2分)
第二次流泪,是。
5、结合下面两段文字,就你读了《背影》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3分)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期中考试。一 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23分 1 古诗文默写 10分 气蒸云梦泽树树皆秋色。荡胸生曾云恨别鸟惊心。5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6 核舟记 中引用苏轼 后赤壁赋 的句子是 山高月小。7 陋室铭 中与古诗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一 口语交际 10分,每题2分 认真听读一篇短文,完成第1 5题。1 中国一批最优秀的科学家不久前去集北海研讨航天方案。2 中国科学家研讨的航天方案是 在首先达到两个目标 登陆月球和。3 这篇短文的文体是新闻,此类文体的结构主要有 三部分。a 真实 导语 及时b.标题 导语 主体c 简洁 主体 真实...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期中达标检测卷。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一 积累与运用。1 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侥幸 ji o 皱眉 z u 飒飒 s 消耗殆尽 d i b 醒豁 hu 绯红 f i 怜悯 m n 汗流浃背 ji c 雾霭 i 干瘪 b 凛冽 l n 喋喋不休 di d 抖擞 s u 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