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模拟测试卷

发布 2022-12-15 23:39:28 阅读 6225

物理试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必须解答在答题卷上,否则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声速的大小除了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外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b. 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超声波和次声波不能称作声音。

c. 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只跟发声体发声时的响度有关。

d. 声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b. 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c. 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4. 关于水沸腾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无论什么条件下,水沸腾的温度一定是100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5.通过加热,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如图是该过程物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非晶体

b.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升高,它的熔点也在升高。

c.t= 0时刻物体温度为0℃

d.6min――12min这段时间,物体要吸热。

6.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小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甲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7.下列对光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能矫正远视眼,是因为其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b.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是因为眼睛发出的光照射到物体上。

d.水杯中的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8.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9.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10.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 近视眼镜是利用了凸透镜来矫正。

b. 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2.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①用水银制成的水银温度计;②用泡沫塑料作为救生衣材料;③用塑料制造插座和开关的外壳;④用盐水进行农业选种.其中,运用了密度性质的是。

a.①②bcd. ③

13.有一体积为20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160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天平测它的质量时,砝码应放在天平左盘。

b. 此固体的密度为8×103kg/m3 c. 把此固体带到月球上,质量变小。

d. 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为4×103kg/m3

14.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

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a.v甲=10m/s v乙=4m/s s=16m

b.v甲=100m/s v乙=48m/s s=8m

c.v甲=1m/s v乙=3m/s s=16m

d.v甲=1m/s v乙=3m/s s=m

1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不需要的是。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小萌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萌是___若小萌以5m/s的速度从家里骑车10min到达学校,小萌家距学校m。

2.超声导盲仪是利用了原理来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以帮助盲人出行。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3.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减弱噪声,而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减弱噪声。

4.小芳站在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如图所示,一位小朋友正在世博园内的风扇下“纳凉”。这。

种风扇能喷射大小为微米级(1微米=__米)的水雾,这些水雾在蒸发时___热量,使人达到“纳凉”的目的。

6.人们把红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如图所示,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阴影部分),可以形成。

___色.

7.人的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面,应该利用透镜矫正。

8.平行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仍然是平行光束,是___反射。由于光线照射到人的脸、衣服等上面产生反射,所以老师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同学们(选填“镜面”或“漫”)。

9.我们常说“铁比木头重”是指铁的___比木头大。冬天里,户外装有水的水缸常会出现破裂是因为水缸里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密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将一质量是500g的不规则金属块放入一个装满水的水杯,金属块沉底后从杯中共溢出200g的水,此金属块的体积是m3,密度是kg/m3。

11.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形等信息投影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 ,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三、作图与实验**题(每空1分、每图4分,共25分)

1.如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2.水下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如图乙所示,请画出空气中对应的两条折射光线.

3.如图丙所示,请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4.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1)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__cm。

2)第3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的像(“实”或“虚”)。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透镜,将光屏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生活中 __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5.小物块从某一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沿斜面向下运动,利用秒表和刻度尺测出其运动时间和通过的路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物块前3s的平均速度为m/s.物块5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m/s.

2)物块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李明同学到景区游玩,在景区他捡到一个形状不规则、不溶于水的物体,他想知道该物体的密度,在实验室他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该物体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发现物体下沉至杯底,如图甲,说明该物体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他往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待测的物体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如图乙,此时物体的密度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盐水的密度。

3)李明取出待测物体,用调好的天平测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丙,天平的读数为 g;

4)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如图丁,量筒内盐水的体积为 ml;

5)事先李明用天平测出了空玻璃杯的质量为63.8g,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到待测物体的密度为kg/m3.

正比。反比。

四、计算与解答题(本题19分,1题9分,2题10分。要求解答过程必须写出必要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写出数值和单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闯关测试

苏科版 物理八年级 上 期末复习闯关测试。拓展提高 b卷 测试时间 45分钟。一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8分 1 彩色电视机陈呈现出的各种色彩都是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称为。它们分别是。2 红外探测器 红外照相机通过记录物体辐射的红外线,来识别。的物体。3 通过互联网发送电子邮件是以光速传播的 若...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1.根据密度公式 m v可知 a 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 c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d密度跟体积成反比。2.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4s内通过4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2s内速度是 a.40m sb.20m sc...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题。1 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的传播条件是 a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b 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c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 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笔尖在纸上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