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

发布 2022-12-14 03:11:28 阅读 1485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族等56个民族成员。汉族人口众多,接近全国总人口的92%;其他民族(55个)人口仅占8%,被称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

2、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汉族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3、民族风情:蒙古族——那达慕大会;云南傣族——泼水节;中华民族——端午节等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2.1 中国的地势地形。

1、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阶梯分界线:第一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山脉、雪峰山脉)第三阶梯。

山势走向: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南北走向:

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区。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2、地形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33%山地、26%高原、19%盆地、12%平原、10%丘陵),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是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常见的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内蒙古高原:

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云贵高原:高原大部分地区地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

我国第二大盆地;柴达木盆地:被美誉为“聚宝盆”;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著名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黑土面积广大;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2.2 中国的气候。

1、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1、气候复杂多样: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2、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最为辽阔。)

我国气候类型分为:温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季风(特别是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多灾害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

多旱涝灾害: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2、根据活动积温,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3、我国气温最冷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最热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降水最多地方: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4、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2.3河流和湖泊。

流域是指河流或水系的集中区域。水系是指流域内所有大小河流以及湖泊、沼泽、地下暗河等组成的水流系统。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的河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与外流河相比,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明显不同。中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滚滚长江:长江源自唐古拉山,呈“v、w”字形,干流先后流经青海、**等11个省,最终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上游:

源头——宜昌(武汉);中游:宜昌——湖口(江西);下游:湖口——入海口。

中游段被称为“九曲回肠”——荆江。(注意:长江的开发请看笔记)。

滔滔黄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呈“几”字形,径流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黄河的忧患如何治理请看笔记。

黄河的“害”主要在泥沙,如何治理?a在上游解决土地荒漠化问题,减少放牧牲畜数量。b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在黄土高原种树种草。c做好下游“地上河”的堤坝加固工作,也可分流入海。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3.1 自然资源概况。

什么是自然资源:人们从自然界获得并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与能量。

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3.2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土地是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舞台。“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1、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大、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

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我国土地类型:耕地、沙漠、林地、草地、戈壁、高寒荒漠、石山。

2、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属于非农业用地)等。

我国的天然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部山区的林地多为人工林。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与南部。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

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3.3 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

1、我国水资源的特点(问题):⑴水资源短缺(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⑵时空分布不均(①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解决办法有“兴建水库”)②空间上: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即东南多,西北少(解决办法有“跨流域调水等工程”))

2、时间分配不均: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季节、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有关。合理利用每一滴水:

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3、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③节约用水④保护水资源⑤处理并防止水污染⑥植树造林等。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2、交通运输发展变化:手提肩扛→牲畜驮运→现代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水路和管道)

3、目前分布特点: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4、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三横五纵”看书本第91面)

5、交通运输枢纽:指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

类型:单一型和综合型。

6、选择运输方式要考虑的因素:

1)客运:要考虑人所拥有的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速度快慢。

2)货运:要考虑货物本身性质及运货量、运输距离、目的地位置、运输工具的特点等。

总之,无论是运人还是运货,在选择运输方式时,都要考虑交通工具的特点、运输距离、时间、运输目的、运输的人或物本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利用运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分类: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划分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

农业有大有小,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而广义的农业则可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

2、农业重要性——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我国农业生产特点:差异很大。原因:我国国土辽阔,气候、地形、水分等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别大,再加上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等,导致全国的农业类型和发展状况在地区分布上有很大差异。

3、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很明显。

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②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牧区)。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③我国东部、南部农耕区的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

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宜渔则渔: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

5、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东中西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差别及原因: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技术设备先进,信息不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

⑵而“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1.中国的地理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 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 亚欧大陆 东部 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 黄海 东海 南海。3.我国的 行政区划...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

第一章。地理位置 我国地域辽阔,从东到西跨 时区,我国位于和半球。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属于带。北回归线从东向西穿越我国的省区有四个。在中国地图上能准确填出中国北面的内陆国 蒙古 中国东面相邻的半岛国 朝鲜 隔海相望的海洋国 日本 中国最南端的领土 曾母暗沙 面积与范围 我国陆上领土 9...

八年级物理上册总复习

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累积法 把尺寸很小的同样的物体紧密地累积在一起,变成可测量的,一个为总值除以总数。平移法 直径 锥高等。化曲为直法 柔软 弹性小。替代法 滚轮法 步行 开车 测周长 只能绕1圈。实验推理法 通过实验逐渐变化,推理出极限状态 变化到的极致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抽气不能抽光 铃的悬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