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如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直尺、购物卡、**卡学生准备:1分硬币、**卡、直尺、小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6分钟)
1.出示购物卡,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作为购物卡的长度单位。
2.出示手中的**卡,引导学生估测**卡有多长,然后用直尺量一量。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思考**卡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2)引出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毫米。1.
独立思考,叙述学过的长度单位。2.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卡的长度。
3.思考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
1.填一填。1米=()厘米100厘米=()米8米=()厘米300厘米=()米。
二、实践操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15分钟)1.引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1)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2)引导学生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的数值作比较。2.出示教具,指导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3.引导学生共同明确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4.
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并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
5.由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引出毫米。
1.小组合作,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2.
小组讨论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数值的差异。3.实际操作,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4.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5.明确当用厘米不能精确表达长度时,就需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估一估。估计字典的长字典的宽字典的厚。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学案教学案。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 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 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在实践活动中体...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 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 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 分米 千米 吨的认识。姓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小明的身高135 2 教学楼高是10 3 跑道400 4 书本厚9 5 小轿车每小行驶80 6 长江约长6300 7 电脑桌的高约是8 米。8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以 单位。9 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是200米,跑 圈正好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