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通过用直尺测量,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测量结果如果不是整厘米时,就要寻找新的途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操作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比一比、找一找、测一测、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既获取了毫米的有关知识,建立了毫米的长度观念,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直尺、购物卡、**卡。
学生准备:1分硬币、**卡、直尺、小棒。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6分钟)
1.出示购物卡,引导学生思考应该用什么作为购物卡的长度单位。
2.出示手中的**卡,引导学生估测**卡有多长,然后用直尺量一量。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引导学生思考**卡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怎么办。
2)引出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毫米。
1.独立思考,叙述学过的长度单位。
2.同桌合作,动手量一量**卡的长度。
3.思考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
1.填一填。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8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二、实践操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15分钟)
1.引导学生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1)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2)引导学生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的数值作比较。
2.出示教具,指导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3.引导学生共同明确数学书的长、宽、厚分别是多少。
4.引导学生思考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并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
5.由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引出毫米。
1.小组合作,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
2.小组讨论与书中的小朋友估测数值的差异。
3.实际操作,用直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4.叙述测量时遇到的问题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5.明确当用厘米不能精确表达长度时,就需要一种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2.估一估。
估计。字典的长。
字典的宽。字典的厚。
3.测一测。
实际测量。字典的长。
字典的宽。字典的厚。
三、合作**,认识毫米,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10分钟)
1.出示直尺,引导学生数一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个小格。
2.引导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师生共同总结毫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拿出直尺,数出1厘米的长度里有10个小格。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比划1毫米的长度。
3.明确:1厘米=10毫米 10毫米=1厘米。
4.数学游戏——考考你。
1)1至2厘米之间是( )毫米。
2)5至6厘米之间是( )毫米。
3)3至5厘米之间是( )毫米。
4)4至8厘米之间是( )毫米。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1.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其他学具的长度。
1)师生共同**测量结果。
2)总结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
2.指导学生先估计,再测量生活中的物品。
1.小组合作,动手测量学具的长度。
2.小组讨论后运用直尺进行实践。
5.量出下列图形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板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毫米的认识。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1厘米=10毫米。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学案教学案。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 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 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在实践活动中体...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的认识》导学案教学案
认识 导学案教学案。课题毫米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毫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扩展,由抽象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通过估一估 测一测,提高学生的估计 测量能力。在教学本节课时,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新知。1.在...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毫米 分米 千米 吨的认识。姓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1 小明的身高135 2 教学楼高是10 3 跑道400 4 书本厚9 5 小轿车每小行驶80 6 长江约长6300 7 电脑桌的高约是8 米。8 计量路程的远近通常以 单位。9 如果学校操场跑道1圈是200米,跑 圈正好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