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语文练习

发布 2022-11-25 18:43:28 阅读 4768

语文 2017.11.7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中国四川,西连帕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面横亘着喜马拉雅山脉,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和恒河等河流的发源地。

距今1000万年前,印度板块从赤道以南俯冲过来与欧亚大陆相撞,引起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脉迅速隆起,使中国西南边界与印度板块形成巨大的海拔落差,在两千余里的边界地带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随着青藏高原的崛起,华夏腹地进入山地的怀抱,形成了西面依山、东面傍水的地缘优势。

青藏高原北缓南陡的地形,使**地区自古就与中国的中原政权发生紧密联系,这使**天然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北缓南陡及海拔自西向东缓慢下落的地形,将**北与青海、新疆,东与云南、四川等地紧密连为一体,因此**动荡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清康熙五十六年(2023年)准噶尔部入侵**,清朝遂于康熙五十七年(2023年)和五十九年(2023年)两次发兵进藏平叛。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问题就是全局问题。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影响也是辐射性的。从青藏高原之巅俯瞰,丝绸之路从亚洲由东向西伸向欧洲。至其中腰,海上丝绸之路关键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南,陆上丝绸之路核心地段由东向西逶迤于青藏高原之北,屹立其中的青藏高原则像护卫两条丝路的冲天石堡。

2023年9月和10月,中国*******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23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此,延绵数千年的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将再次焕发青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描述青藏高原地理特征的一项是(2分)

a.是诸多河流的发源地 b.海拔高于印度板块。

c.西面依山,东面傍水 d.北缓南陡,西高东低。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用于说明青藏高原作用的一项是(3分)

a.天然屏障 b.怀抱 c.冲天石堡 d.青春。

材料二。青藏高原雄踞亚洲大陆,总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有“地球第三极”之称。这里地域辽阔,山川瑰丽,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千百年以来,以藏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在开发高原,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和缔造祖国历史的过程中,谱写了光辉的诗篇。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的开发建设充满勃勃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果。

但是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青藏高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产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是我国经济实力薄弱的地区之一。加之人们对青藏高原的环境价值缺乏深远认识,在发展经济、扩大生产过程中,人类对高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本来就十分脆弱且极不稳定的高原环境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呈现出逐步恶化的趋势,雪线上升、冰川退缩、水源枯竭、湖塘干涸、植被退化、草地沙化,水土流失及泥石流灾害加剧,后果堪忧。

有关资料表明,由于过度放牧和牲畜超载,**自治区已有三分之一的草地退化,其中重度退化占50%左右,约有10%的草地明显沙化。青海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面积达到733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19%,其中约20%为重度退化的草地。草地的沙漠化加剧了高原气候的干旱和风沙侵蚀;森林的乱砍滥伐,使江河源头的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加之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中华母亲河出现了季节性断流现象。

由于长江中上游林地资源破坏严重,中华民族的生命大动脉 --长江正面临着沦为第二条黄河的危险。目前长江带入东海的泥沙量每年约5亿吨,是黄河输沙量的三分之一,相当于世界三大河流——尼罗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的泥沙总量。高原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对我国未来发展构成了较严重的威胁。

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不得不把高原的环境问题置于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研究。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身生态环境不稳定 b.对环境价值的认识有局限。

c.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d.江河源头水量减少,泥沙量剧增。

4.根据材料二,下列论述不能为青藏高原环境治理提供借鉴的一项是(3分)

a.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谷梁传》)

b.数罟不入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

c.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

d.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

5.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横亘:横卧,横跨;“亘”读作“gèn”。

b.逶迤:连绵不绝;读作“wēiyí”。

c.堪忧:特别忧虑;“堪”字含义与“苦不堪言”的“堪”相同。

d.滥伐:过度砍伐;“滥”字含义与“陈词滥调”的“滥”不同。

材料三。有消息称,中国正考虑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山区变为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园,以保护“最后一片净土”。这是与该项目相关的科学家们透露的信息。

这片被称为“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区域主要涵盖**和青海,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它将取代东北格陵兰国家公园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

今夏,中国**将对青藏高原开展最大规模科考,除了中国科学家,还有来自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的科学家。按照正为此做准备的研究人员的说法,帮助划定这个新国家公园的边界将是这次考察的重要使命之一。

但该项目的可行性也受到质疑。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刘景时教授说,美国花数十年才摸索出如何管理世界上首个国家公园,而中国的这个国家公园将是前者的250倍,且自然地貌复杂得多,建成后可能难以管理。与无人居住的格陵兰岛不同,青藏高原上有许多城市、乡镇和游牧部落。

建国家公园会限制很多经济活动,还要搬迁一些居民。研究人员认为,是否设立公园或许已超出科学范畴。此外,青藏高原富含自然资源,设立国家公园或许意味着大多数甚至所有采矿活动都将结束。

但中国**对此非常重视,领导人敦促保护青藏高原并视之为势在必行的环境和生态保护要务。为保护国内用水供给,中国已在青海设立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参与“第三极环境计划”的研究人员表示,将青藏高原设为国家公园有助于缓解周边国家对水供给的担忧,还有助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活动正危及该地区脆弱的环境,某些地区的采矿和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已决定将**的自然资源留存为战略储备,”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王世平说,“子孙后代将感谢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

6.根据材料三,下列对“第三极国家公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将是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b.由多国**联合开发

c.尚未最后划定边界d.意在保护生态环境。

7.建立“第三极国家公园”的可行性受到质疑,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质疑理由的一项是(3分)

a.管理面临挑战 b.经济活动受到限制

c.影响原住民生活d.超出科学研究的能力。

8.请综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青藏高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郑大纯墓表①

闽县郑君讳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君意顾充然。邻有吴生者,亦介士,死至不能殓。

君重其节,独往手殡之。将去,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母知君无馀衣,弗忍受也。

君置衣室中趋出。

君既中乡试,将试京师,行过苏州。或告之曰:“有闽某举人至此,发狂疾,忽詈②大吏。

吏系之,祸不测矣。”君瞿然曰:“吾友也!

”即谢同行者,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③之。适君有所识贵人至苏州,求为之解,某始得释。君即护之南行,至乍浦,乃遇其家人,君与别去。

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

君文章高厉越俗,其乡举为乾隆丙子科。同考④知龙溪县阳湖吴某得君文大喜,以冠所得士。及君见吴君,吴君曰:

“吾不必见生,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然已矣!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

”君自是三值会试,一以友故不及赴,再绌于有司。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

君有弟字曰大章,少与君同学,同执家苦,长而同有名。君殁八年,大章登进士为编修。去年,余与大章同纂修《四库全书》。

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而止。今秋,余疾请假,大章乃凄然曰:“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

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以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今吾兄没十四年矣,君又将去,安得君文传之?

”余为恻焉。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贵。吾乡前辈皆告余:

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异是!

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

《惜抱轩文集》卷十一)

【注释】①墓表: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碑文。②詈:骂。③掖:扶持。④同考:明清乡试、

会试中协同主考阅卷的**。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置衣室中趋出趋:疾走 b.即谢同行者谢:辞别。

c.君自是三值会试值:遇上 d.百川死而宗伯贵贵:看重。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靡弗思焉余为恻焉b.虽奔走营米以奉父母以求其文之用意。

c.长而同有名每如欲有言而止 d.余固不惮为辞大章为镌行之。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终于举人终于成为举人。

b.君意顾充然郑君却觉得很满足。

c.再绌于有司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

d.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

今大章何以异是!

13.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姚鼐为郑大纯撰写墓表的原因。(4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参 及评分标准 2014.1 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a 2.选c得3分,选a得1分,其余不得分。3.b 二 本大题共7小题,共31分。6.d b b b 10 苏洵苏轼 每空1分,共2分 11.虽然 孔子尝语子贡矣 曰 赐也 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 曰 然 非欤 曰 非也...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013.1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翻旧账 行同陌路 形 荫 y n 佑 解 xi 甲归田 ji b 扫瞄仪 描 振聋发聩。聩 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档 d n 次 d ng 卷帙 ...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013.1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 及评分标准。一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二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三 本大题共6小题,共36分。10.12分 能结合本文内容 联系实际,4分 认识与思考,4分,其中观点态度1分,分析阐释3分 语言4分。11.5分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