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知识点

发布 2022-11-17 02:59:28 阅读 1751

第。三、四单元:东、南、西、北和旋转、平移现象。

本单元知识点]1、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2、能够给定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辨认其它七个方向,并能够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1[记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记忆]早晨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和我们教室里面向后黑板一致);傍晚面向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右面是北,左面是南(和我们在教室的坐向一样);东风吹,树叶向西边飘;树木枝叶繁茂的一面是南面。

3[记忆]数站数时,不数起点,或者数段数,如从白城站-西村站-博物馆站-大生理站,从白城站到大生理站之间是3站,而不是4站。

4、找方向过程中,注意描述中哪个是观察点,哪个是被观察的对象。把自己想象成站在观察点上,用方位坐标图去找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东对(西),南对(北),东北对(西南),西北对(东南)。

3、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指南针)。

4、东和南的正中间是(东南),东和北的正中间是(东北),西和南的正中间是(西南),西和北的正中间是(西北)。

5、“四面八方”是个成语。“四面”是(东)、(南)、(西)、(北)这四个面,“八方”是指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八个方向。

6、 平移和旋转。

旋转和平移都是物体的运动现象,旋转是一个物体绕着某一点(或一条轴),(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平移是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平移现象:推积木、拉窗帘、玩滑梯、升降国旗、拉抽屉……

旋转现象:转动的风车、转动的方向盘、转动的车轮,转动的电风扇、开关水龙头……

第五单元: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先乘法,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记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百位够除时商是三位数,百位不够除时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六单元:认识周长。

1、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 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周长÷2-宽。

长方形的周长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的( 2 )倍。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正方形的周长÷4; 正方形的周长是正方形的边长的( 4 )倍。

4、求正方形的周长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从一张长方形纸上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的(短边)。

6、利用(一)面墙围一个长方形,最少的长度=宽+长+宽;

利用(两)面墙围一个长方形,需要的长度=宽+长。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平均分”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用(分数)表示。

4、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是有几个分数单位。

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第八单元:年、月、日。

知识要点】:

年是一个世纪。21世纪是指从2023年至2023年。

2、一年有12个月。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记忆: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通常4年中有3个平年,1个闰年。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23年是平年,2023年是闰年。

4、一年有4个季度。

1月、2月、3月是第一季度,4月、5月、6月是第二季度,7月、8月、9月是第三季度,10月、11月、12月是第四季度。

5、每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上旬、中旬各有10天,下旬大月11天,小月10天,平年二月8天,闰月二月9天。

24时计时法部分。

1、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面上的时钟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第一圈从凌晨0 时到中午12时,是12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也是12时。

晚上12时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普通计时法:用“凌晨”“上午”来描述0时到中午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用“下午”“晚上”“夜里”来描述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这段时间里的时刻。

3、把普通计时法写成24时计时法: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如凌晨4时写作: 4:

00),时刻不变。中午12时过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加上12 (如下午2时:2+12=14 14:

00);

4、把24时计时法换成普通计时法时:中午12时以前的时刻,直接在时刻前加上“凌晨”“上午”。中午12时过后的时刻,我们可以减去12,再在时刻前加上“下午”“晚上” (如14时:

14-12=2 ,下午2时)。

4. 求经过时间。

1)、结束的时刻 — 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或到达的时刻 — 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

开始的时刻 + 经过的时间 = 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

2)、同一天里的时间:结束时间 -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两天的时间:24 - 第一天的时间 + 第二天的时间(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可以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求经过时间:

先求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数学三年级上知识点

三年级第一学期复习要点。一 计算 1 会做多位数乘 除 一位数竖式计算,以及分拆。2 会做加减混合的巧算与几个几加 减 几个几的巧算。例 48 9 9 52 3 会用递等式做加减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注意按运算顺序来做题。4 会做乘法和除法的估算。例 54 8的积在 与 之间,最接近 积在50 8与6...

三年级上知识点

所见 清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只有儿童条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望洞庭湖 唐 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看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山行 唐 ...

三年级上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一 数与代数。1.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 口算 用表内除法计算,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加几个0.估算 利用乘法口诀进行估算,先估后算。2 笔算 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如果不够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