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 中师 思考题2023年

发布 2022-10-27 13:10:28 阅读 6796

中职(中师)教师思考题。

第一次作业。

1. 试述黄炎培关于职业教育目的的思想。

2. 如何理解能力本位教学理念?

3. 阐述国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的特点。

4. “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5.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在历史嬗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

6. 阐述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

第二次作业。

1. 试述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活动。

2. 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3. 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与政策。

4. 阐述职业学校学生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原因。

1. 首先,他将“为个人谋生”做为职业教育的首要目的。“为个人谋生”并不意味着他认同将职业教育等同于“啖饭教育”。

他说:“苟并个人生活之力而不具,而尚与言精神事业乎?而尚与言社会事业乎?

职业教育之效能,非止为个人谋生活,而个人固明明藉以得生活者。以啖饭教育概职业教育者,其说固失之粗浮;高视职业教育,乃至薄啖饭而不言,其说亦邻于虚骄”。

其次,他认为,在满足个人生活的基础上,职业教育目的更在于“为服务社会”。他指出:“职业教育,即是给人们以互助行为的素养,完成他共同生活的天职。

是安可不用最高的热诚,包涵一切,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发挥最大的精神,做训练的方针,使吾受教育的,精神方面和知能方面,完全适合于人群的需要呢?”他认为“为群服务”符合人性的需要,人的本性就是“为群”的;也只有在群体合作中,通过“整个群的力”,人的生活才能更好。因此,他说:

职业教育是“对全群的人,用启发方式,在每一个人长日劳力或劳心、换取他的生活需求时,帮助他的知和能,使了解到我与群的关系,尽量贡献他的力量,来开发地力和物力,凝结而成整个群的力”。

最后,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目的还在于“为世界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看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他认为生产力的提高要把“地力、物力、人力凝聚起来,而人力是一切力的中心”。

在他看来,这是西方国家战后重视“生产教育”的根本原因。他对此分析说:我国“以土地如此之大,人口如此之多,苟不亟亟焉自谋所以增进其生产力,他人将有代为谋者。

是故,吾国之战后教育,更舍职业教育无所为计”。在这里,他指出“增加生产从教育入手”,以职业教育推动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对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是重大的贡献。要知道,在他的那个时候,受传统思维的束缚,还没有人从增加生产的角度来认识教育,教育的经济价值还不曾被人重视。

他的这一思想不仅从理论上切中了职业教育的本质,而且对当时的中国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来说,都具有深远意义。

2.能力本位教学是围绕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实际能力,以职业分析为基础组织课程、开展教学、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思想。它以全面分析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活动内容、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以提供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能力本位思想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强调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这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特点的反应。

结合素质教育思想和我国职业教育实践,能力本位概念中所说的能力,不仅指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态度,能力本位是强调围绕能力开展教学活动,表明了能力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能力本位不是能力惟一,在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中,知识和态度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特征如下:

1)教学目标明确化。

首先,能力本位教学目标对培养人才的定位明确,即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具有某种职业岗位能力,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学目标表述得确定详细、具体、可测量,是否达到,一目了然。

2)教学内容模块化。

能力本位教学要求打破学科体系界限,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按照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构成不同需求的模块,强调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3)教学组织个别化。

教学内容的模块化,为个别化的教学组织提供了可能。在同样一个学习培训目标下,每个学习者由于个体条件基础的差异,可使用不同的实施大纲和完成不同的内容。

4)教学评价客观化。

能力本位教学需要建立起详细具体的目标体系,包括综合目标、专项目标、层次目标和单元目标等。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阶段都根据目标进行考核和管理。学习者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调整学习活动。

2、能力本位教学理念的运用。

实施能力本位教学,共分五个步骤进行,即分析职业能力、确定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课程、采取灵活教学方式、进行能力评估等。其核心是相关能力的确定和解析,即确定能力标准。具体包括技能操作评定标准的制定、能力领域的选择和单项技能的解析。

1)分析职业能力。

分析职业能力是实施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将一个职业工作划分成若干职责,再将每个职责划分成若干个任务,从而确定对应于各职责的综合能力(competence)和对应于各项任务的专项能力(skill)并加以分析。

2)确定能力标准。

依据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一些国家确定了各自的国家能力标准。所谓国家能力标准,指的是按照就业中所必须履行的工作职责和所必须执行的工作任务,就其所涉及的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技能的应用所作的明确说明。国家能力标准的确定,可以使国家具有统一授权认可的标准,并可据此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

3)设计职业课程。

职业课程的设计通常是由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参加的以教育专家为主体的专门委员会来完成,依据国家能力标准,遵循适应性、综合性和层次性诸原则,运用教育领域内系统设计和模块化设计等重要成果来进行。

4)采取灵活教学方式。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力图使人们能够从人生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水平与方式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并可在这一体系中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取得所需要的职业资格,直至最高职业资格。因此,能力本位职业教育努力在学习成果的认可和职业教学的方式诸方面追求灵活、开放。

5)进行能力评估。

对职业能力进行评估,必须采取可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进而推论出学员的能力水平。在评估方法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采用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评估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国家能力标准来进行。

学员在开始学习时,就知道评估标准,使评估的标准客观公正。

3.目前,世界各国的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

1.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流”,指的是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置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学生分别“流向”不同的“渠道”,分别接受普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在美国,高级中学分设学术科、职业科和普通科,分别设置为准备升学的学术课程以及为就业或受中等及专门训练的职业课程。有些发展中国家从初级中等教育阶段就开始 “分流”。

在印度尼西亚,与普通初中和普通高中相并列,设置有职业技术初中和职业技术高中。职业技术初中招收小学毕业生,包括技术初中、商业初中、家政初中。职业技术高中招收普通初中和职业技术初中毕业生。

2.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交叉”

有些国家,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分流”的基础上,普通教育学校进行一些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在侧重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同时要求完成普通教育,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交叉”,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韩国,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分别设置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设有职业培训(男生)和家政(女生),均为必修课。职业高中各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包括普通高中的全部课程,自 1986 年起至今,进一步提高了职业高中的职业技术教学水平。

3.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 融合”

有些国家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直至使两者一体化,形成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融合”。在瑞典60 年代中期以前就在中等教育阶段分设各自独立的普通高中、工业高中、商业高中和各种职业学校。1966 年,决定调整为设置五种课程(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经济学、理学、工学)的高中和三种课制(社会科学、经济学、工业学)的两年制专科学校,保留职业训练学校。

1968 年,又决定将高中专科学校和职业训练学校加以合并,从 1971 年起设立综合制的高中。综合高中设置了两年、三年、四年等不同修业年限的理论性和职业技术课程,既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职业活生涯做准备,又为学生提供普通理论和实践教育,还为学生毕业后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做准备。从 1988-1989 学年开始,综合高中的两年制课程延长到三年,普通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比例得到扩大,但不会使两者之间产生任何矛盾。

世界各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特点:第一,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向统一方向发展。第二,中等教育结构与层次类型向多样化化方向发展。

世界各国采用种种不同的形式来改革中等教育结构,使得中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更趋于多样化。

4. 1.应该具备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条件,无此,教学工作便无法展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德国职业教师培养的第一阶段就是在大学或综合技术学院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第五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策略及建议5年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样我国、我省的“双师型”教师首先也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2.必须具备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基本技能。如果说专业技术知识与专业技术能力是“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教育科学知识与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将这些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知识经验的主要手段。

在德国,职业教师教育的第二阶段就是在教育学院学习2年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在职业学校实习,锻炼专业教学实践能力。该阶段的教育学院理论教学更加重视运用理论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职业学校实习包括听课、试讲、和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德国“双元制”职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我们的“双师型”教师也应该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3.“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既要参与校园内的交往与协调,又要与企业、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还要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实习等,因此,其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就尤显重要。

此外,“双师型”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行业职业界日新月异,这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师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分析新情况、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主体发展的需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的精神、创新意识,掌握创新的一般机理,善于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

2019思考题作业

传染病防治新知识作业。思考题 1.试述潜伏期 临床症状期 恢复期 传染期的临床意义?潜伏期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a.潜伏期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过程,潜伏期短的疾病流行趋势往往十分迅猛,很快即达高峰 而潜伏期长的疾病其流行波持续较久。b.根据潜伏期可判断有受感染的时间,从而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

2019思考题答案

答 1 各防渗系统之间,例如地基防渗帷幕与坝体混凝土面板之间,用趾板联结,形成完整的防渗体系。2 由上游面板到下游,在坝体中由细到粗设置垫层料 过渡料 主堆石料 次堆石料,面板上有底部还应设置防渗铺盖。3 在用砂砾料和风化料作坝体材料时,在坝轴线或略偏于上游处,主坝堆石料与风化料或软岩石的次堆石区之...

2019公交思考题

2011年城市公交思考题。一 城市交通系统 1 雅典宪章提出的城市功能。2 城市布局。3 快速大运量公交系统 mrt 4 常用的城市机动交通方式有几种,如何根据客流的特征来合理地选用公交方式?5 城市的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土地利用是如何影响城市交通的,而城市交通又是如何作用于城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