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生态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一章提升生态保障水平。
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充分利用山、水、林、湿地等生态要素,有效组合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点线面结合、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体系。
第一节建设生态屏障。
深入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①工程,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及天然阔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易灾地区生物措施治理等重大工程。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释氧固碳能力。强化江河源头区、水源涵养区、饮用水源区、防风固沙区、水土保持区和渔业水域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文化遗产地、地质公园,形成点面结合、功能互补的各类生态区域。
①“一大四小”工程:“一大”指的是到2023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四小”指的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乡镇**所在地的绿化,农村自然村的绿化,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的绿化。
第二节加强生态治理。
以鄱阳湖湿地为核心,以国家级、省级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重点,采取自然修复与工程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继续实施山江湖工程,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统筹鄱阳湖流域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流域源头水资源保护工程,控制水库水体养殖污染,切实保护“一湖清水”。
开展乡村河堤治理、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的生态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地质灾害避灾搬迁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搞好森林资源管护,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管,加大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力度,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专栏12: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
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重点实施长江暨鄱阳湖源头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五河源头综合治理工程、鄱阳湖流域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鄱阳湖流域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工程、鄱阳湖流域工业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鄱阳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点建设湿地示范保护区、湿地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恢复湿地植被50万亩以上,治理五河入湖口湿地30万亩。
鄱阳湖流域气象灾害应急示范工程:增设11部x波段移动天气雷达和4210个六要素自动站。升级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和完善中尺度数值预报、短时临近预报等业务系统。
建设1个应急指挥中心,11个分中心。提升分行业、分灾种气象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减缓对资源、环境、生态的压力。
山江湖工程:开展鄱阳湖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建设鄱阳湖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鄱阳湖低碳技术研究院,建设鄱阳湖流域天地一体化的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及“数字鄱阳湖”,着力打造15个山江湖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及5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50个山江湖试验示范基地。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500个小流域,治理崩岗9500座(处),治理坡耕地330平方公里,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加强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治理74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其中558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66200人实施移民搬迁。
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治理5000口废弃矿井,治理54处矿山地质环境重点区域,开展萍乡、赣州等矿区生态修复及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受自然灾害威胁及生活极其贫困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及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实施搬迁工程,建设移民住房5万户、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
种质资源库建设工程:收集保存江西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代表性与典型性的种质资源,以植物为主,兼顾生物种质资源,为野生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开发及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第二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管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一节创建循环型生产方式。
以冶金、化工、建材、造纸、印染、制药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加强共伴生矿及尾矿综合利用。积极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优化企业结构和布局,鼓励企业间通过资源共享、废弃物利用等途径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进建筑、道路和农林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农业立体种植、养殖,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轮作复种、间套作等耕作方式,支持林纸一体化生产。
第二节倡导绿色消费模式。
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推进**绿色采购,逐步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垃圾分类投放意识与行为,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实施绿色标识认证制度。
第三节健全资源**利用体系。
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和乡村**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网络,提升再生资源**规模化水平。加快完善再制造旧件逆向物流**体系,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建立健全垃圾分类**制度,合理配置垃圾分类**设施,完善分类**、密闭运输、集中处理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等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培育一批可再生资源专业**、处理、利用企业,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
第四节完善政策技术支持。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建立完善全省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促进萍乡、景德镇等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南昌、新余、九江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进萍乡市、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江铜集团、华春集团等单位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专栏13:循环经济重点工程。
资源综合利用:实施粉煤灰、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废物、公路垃圾等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支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动秸秆、废弃木料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打造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推进萍乡、鹰潭、新余、龙南、丰城等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现废旧金属、废弃电子器件、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循环、规模和高效利用。
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在重点园区或产业集聚区进行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完善产业配套,延伸产业链。各级各类园区均建成省级生态园区,创建10个以上国家级生态园,分三批建成200个以上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
再制造产业化:依托现有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建设若干国家和省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汽车零部件、电机、照明产品等再制造示范企业,实现再制造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率先在南昌、九江、赣州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逐步向其他城市推广,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示范推广:推进产学研结合,建设若干重大循环经济共性、关键技术专用和成套设备生产、应用示范项目与服务平台,提升循环经济技术水平和支撑能力。
第三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污染物减排,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监管,明显改善环境质量。
第一节控制污染物排放。
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执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继续推进重点流域环境管理和水污染防治,加强对“五河一湖”和东江源头等主要江河湖泊的排污管制,防治地下水污染。大力推进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强化脱硫脱硝设施稳定运行。
推行燃煤电厂脱硝,开展非电行业脱硝示范,防治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强颗粒物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和酸雨。继续实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分阶段集中建设全省工业园区、有条件的特色产业基地、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大力开展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
第二节加强环境风险防范。
科学划定环境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鄱阳湖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加大持久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力度。
提高核安全管理能力,确保核与辐射安全。推动重大环境隐患治理。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测与风险控制,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第三节强化环境保护监管。
健全环境保**律法规及标准体系,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建立环保社会约束和监督机制。
专栏14: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在县县建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基础上,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基本实现工业园区都建有达标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五河”和东江源头保护区及鄱阳湖周边乡镇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脱硫脱硝工程: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配套建设脱硫、脱硝装置,现有单机容量30万千瓦及以上的燃煤机组实行脱硝改造,推进非电行业二氧化硫治理和脱硝示范。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工程:加强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金属排放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改造,实施稀土、钨尾矿综合治理造地工程,开展受污染土壤、场地、水体和底泥等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工程。
尾矿库风险治理工程:关闭取缔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的尾矿库,对遗留污染物造成的土壤污染进行治理与生态修复。
环境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建设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控中心,在全省县城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在全省主要河流的县界断面、主要饮用水源地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完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中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监控设施。
魏军2019江西申论考试热点面对面
促进经济生态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牢固树立绿色 低碳发展理念,促进经济与生态相融合 人与自然相协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第一章提升生态保障水平。以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充分利用山 水 林 湿地等生态要素,有效组合各种自然资源和绿色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 点线面结合 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
2023年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教师跳槽
另一方面,师资配置合理性与均衡性问题。好的学校,教师 拉关系走后门 抢着进,一些生活环境或待遇相对较差的学校,教师纷纷想方设法调离,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一些小学急缺老师的情况 而一些生活环境较好 教师福利待遇相对较高的学校就出现了教师严重超编的现象。学校让 富余教师 转岗当保安,恰恰折射出...
2023年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 乡村复兴
背景链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十八大以来,高远的历史眼光和文化胸怀,让重构新型城乡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时代的呼唤。越来越多的地方加入寻找梦中田园 留住记忆乡愁的探索实践。综合分析。必要性 回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乡村不仅是农耕经济的载体,而且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