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心理1w 08232107 刘翠英。
一教学内容和课时。
由张明主编的走向歧途的心灵——犯罪心理学的第二章之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犯罪生物学理论和犯罪心理学理论)。
课时:2课时。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犯罪心理学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
2.有关犯罪心理学的理论能够清晰他们各自的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这三个角度的之间的区别;
3.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理论解释各种犯罪行为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
注重犯罪心理学有关从心理学角度(精神分析理论、道德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不同接触论、条件作用论)解释一些典型的犯罪行为。
四教学难点。
分析三种角度(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有关的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之间的区别,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到实际的犯罪行为的原因的解释中。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自我介绍。
二)教学内容。
第二章之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犯罪生物学理论。
1.身体表征说。
导入:犯罪人是天生的吗?最初的犯罪学说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该种学说主张生理特点是犯罪心理的基础,一个人之所以犯罪,是由生物因素决定的。)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作为理论思想基础,应用人类学、法律学、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来研究罪犯的生理特点,根据研究结果而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观点”。
龙氏在研究中发现犯罪人的生理上尤其具有下列一些特征:
头部: 头部大小与同一地区的人种差别很大;
颜面部:脸部不对称;颚部及颧骨过度发展;眼睛有缺陷和异状;耳朵大小不寻常,类似非洲的黑猩猩;鼻梁扭曲,向上或呈现鹰钩状等;
大脑:脑半球不平衡;
胸腹:胸膛肋骨过多或过少,有多余的人乳头;骨盆表征与正常人差别极大;
四肢:手臂过长;有多余的手指与脚趾;
毛发:头发变形;有众多、早熟、多样的皱纹。
2.体型说。
导入:体型说与身体表征说相类似,也是以人的身体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从身体的形态来**犯罪行为的类型。)
体型说的代表人物主要包括克雷奇默和谢尔顿。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奇默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肥胖型(矮胖型)、瘦长型(虚弱型)、斗士型(健壮型),每种体型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根据这三种体型,他又划分出两种性格类型:性格急躁型(肥胖型)和早老性痴呆(斗士型和瘦长型)。其中,早老性痴呆的个体犯罪的倾向最大,感性需要旺盛,意志不坚定,自我控制力差,容易受物欲影响而犯罪,此类人多犯盗窃、诈骗和暴力罪;性格急躁型的个体大多是偶发犯,在数量上,暴力犯罪最多,欺诈居次,易悔恨犯罪,有改过自新的决心。
美国生物学家、犯罪学家谢尔顿试图将体型与气质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并用胚胎学的三个概念来评价和定义体型:内胚叶型,特征是身体肥胖、滚圆;中胚叶型,特征是身体肌肉发达,呈三角形;外胚叶型,特征是身体瘦长。谢尔顿使用1到7的等级从**上评定这三种体型,通过正常大学生和男性少年犯罪人的体型的相互比较而得出结论:
在少年犯罪人的体型中,中胚层体型多而外胚层体型少。
谢尔顿体型—气质类型对应表:
3.遗传说。
导入:如果一般的正常行为与遗传有关,则犯罪行为也应与遗传有关。这个推论的基础就是研究人类的有关遗传物质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有关犯罪与遗传关系的研究如下:
1)双胞胎的研究。
如果遗传特质与犯罪行为有关,则双胞胎在表现出的***行为上应该甚为相像。根据这一理论假设,许多学者对同卵双生及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进行了行为差异的研究。
如果遗传因素对犯罪行为确实有影响,那么同卵双生双胞胎呈现的***行为就应该比异卵双生双胞胎更为相似,验证假设,表现出遗传在犯罪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性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遗传因素影响异常行为的关键在于性染色体。一些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着性染色体异常的现象,有些男性有3个性染色体,他们的每个细胞核内都多了1个性染色体y,被称为xyy性染色体异常症状者,或超男人。研究结果表明xyy性染色体异常症状者较易做出暴力性行为,身材较高,是暴力犯罪的专门犯。
4.脑功能失常说。
导入:人体脑部遭受伤害而引起脑部功能失常的现象,也可能与犯罪行为有关。因为脑部受伤极可能导致机能失调,造成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进而行为异常。)
一般的脑功能失常表现如下:
1)癫痫症2)脑部活动过度活跃。
3)轻微的脑功能失常 (4)脑波异常。
特殊的脑功能失常(脑外伤引发的脑功能失常与人格异常)
5.血型论。
导入:血型是遗传的,血型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日本学者铃木方正是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血型的特质进行了犯罪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犯罪血型论。)
人类有a、b、ab和o四种血型,每种血型人群的气质和性格不同,犯罪倾向也不同。
第二节犯罪心理学理论。
1. 精神分析理论。
导入: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出发,**早期生活经验对偏差与犯罪行为的影响。)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犯罪或偏差行为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超我的功能不张,或严厉、或薄弱、或越轨以至于个人无法以道德心、规范来对本我的欲求加以约束,极易造成犯罪;
幼儿在成长时期的某一阶段之中需求未得到满足,也可能在长大**之后犯罪。例如口腔期欲求未得到满足(过早断乳),很可能会酗酒、抽烟或吸毒;在**期大小便训练不当,则易形成偏执个性。
2. 道德发展理论。
1)在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将道德发展过程分为无律、他律和自律三个发展阶段。倘若儿童道德的发展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或者停留在早期的无律阶段,则都可能导致个体违***规范,形成犯罪或偏差行为。
2)柯尔伯格在界定儿童道德推理的发展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推理水平又包括了两个阶段)时,曾说如果个人的道德发展停滞于第一层次,则个体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或犯罪行为。
3. 社会学习理论。
导入: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攻击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攻击性行为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而且每个人的道德性并不是岁年龄的增长有相同的发展的,而是通过自己行为,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及各种原因、结果、状况进行学习的。
艾克斯的社会学习理论则强调犯罪行为是根据操作制约原理而习得的。通过学习得来的犯罪行为较容易在那些能够强化个人行为的团体中发生,因为人际关系之间的强化作用对个体极其具有影响力。
4. 不同接触论。
导入:不同接触论是美国的犯罪社会学家萨瑟兰提出的一种犯罪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强调了造成犯罪的社会原因的重要性,重视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往。)
该理论认为犯罪行为是个体通过学习得来的,一个人之所以成为犯罪者,是因为他认为犯罪比不犯罪更有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是因为他与犯罪形态接触并与反犯罪形态疏离的结果。
不同的接触因为频率、持久性、先后次序与强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 条件作用论。
导入:条件作用是通过环境操纵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形式,犯罪行为就是经由各种刺激的强化作用而建立起的一种条件反射。)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条件反射论。他认为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就是形成朝向正确方向的条件反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学习社会规范、道德规范和社会性行为并建立起相应的条件反射。根据这一理论,如果个体没有顺利完成该过程,那么他就容易犯罪。
此外,这种条件反射的形成于时间有关,若社会对犯罪者的处罚时间间隔过长,就不能成功地建立条件反射,这也是许多累犯尽管多次入狱却仍然继续犯罪的原因。
六作业布置。
运用刚学的犯罪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解释一两个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案例。
七教学评价。
采用他评和自评的方式。
法律心理学
大学生犯罪心理初探。李伟 淮南师范学院数学系,安徽淮南232001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讯技术的进步,信息交流的频繁,各种不良思想也随之侵入,侵蚀扭曲着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另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日益 社会化 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犯罪领域涉及盗窃 抢劫 赌...
法律心理学
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也称法制心理学。它是介于法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法律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 它最初是以研究人的违法犯罪心理为起点的。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有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在他们的著述中涉及到犯罪的心理原因 犯罪者的个性特点 犯罪者的行为表现等与法律心...
法律心理学作业
法律心理学 作业题参 绪论 一 什么是法律心理学。答 广义的法律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狭义的法律心理学是指研究刑事法律行为的心理学问题的学科。二 法律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 广义的法律心理学主要研究刑事法律行为的心理学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的心理学问题 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