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谈谈几点反思:
一、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玩”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在宽松氛围下的动手动脑的有效的学习,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中学,由浅入深,在轻松的气氛中感知信息技术的魅力。
中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还不成熟,因而中学信息技术课应该简单易懂,在课程的安排和内容上要注意简单易懂,要适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一些直观的、形象的、生动的方法和教学软件,配合一些适当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一些抽象的理论,让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而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感觉学习不是那么枯燥无味了,学生就会积极的去参与。
这样的方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一些好的电脑益智游戏会涉及到简单的编程和大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在进行这些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玩一些游戏。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不了,就会主动地问老师、回过头来再学习基础知识。
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最后就会脱离游戏这样,进入到更高更深的学习探索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
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性的发挥非常重要,一定要避免教师满堂灌,要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尝试,多动手。不能以讲代思,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照猫画虎的模仿层次。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特别注意帮助系统的支持、小组协助的培养,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学习环境的建设。
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高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作者 王素云。速读 下旬 2015年第12期。新课标明确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与评价,对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作了大规模调整。此次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整合了国外教育的先进理念 思想,在国内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融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突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
计算机信息技术
摘要 当今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 教师 学生认识不到位,学校硬件配备不齐等。要改变这种情况,需更新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加大考核力度。关键词 信息技术 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生主体 任务驱动 考核评价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现在使用的新教...
计算机信息技术
编号 0007开课单位 计算机教研室。开课时间 第一学期总学时数 55 理论33 实验22 学分 2.5主讲教师 教学目的 计算机信息技术 是研究生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集理论前沿与实用操作于一身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学习使用计算机是为了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应更多地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学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