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讲义

发布 2022-09-23 21:13:28 阅读 1822

第一章货币。

本章特点:内容少、简单。

重要内容: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的产生。

1.简单价值形式:一只羊=两柄斧子;两副弓箭= 一张狐皮;…

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只羊=三袋稻谷;一只羊=两柄斧子;一只羊=…

3.一般价值形式:三袋稻谷;一只羊;两柄斧子…=50个贝壳(一般等价物)

4.货币形式:三袋稻谷;一只羊;两柄斧子…=500 rmb(货币)

二、货币本质: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体现一定社会关系的特殊商品。

三、货币演化。

1.实物货币(甲骨、贝壳)

2.代用货币(金准备为基础,金、银等***)

3.信用货币(纸币,发行多少货币纯粹成为货币当局的行为,与金准备脱钩)

4.电子货币。

四、货币职能。

1.价值尺度(需要规定一个**标准)

不需要实际货币的存在。

2.流通手段(商品流通的媒介)

货币流通的因素:待流通商品数量、商品**和货币流通速度(交易方程式)

3.支付手段(伴随着信用的产生:商品赊销、延期付款,在偿还欠款时的功能)

2)支付手段——诞生了信用货币(本票、汇票与支票)

4.价值储藏(足值的货币)

***本位制下,货币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因此不存在通货膨胀的问题,纸币不具有价值储藏的功能。

5.世界货币。

国际间支付手段、购买手段、财富转移手段。

五、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本位币(元)与辅币(角、分)

2.货币材料(纸币后该要素取消)

3.货币单位(单位名称与币值)

六、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1.银本位制(16世纪盛行)

2.金银复本位制。

1)平行本位制(国家不规定兑换比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兑换比率,**不稳定)

2)双本位制(按照法定比例流通,形成了官方比价与市场比价并存的局面)

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法律上被低估的货币被收藏、高估的货币独占市场)

3)跛行本位制(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与银币以固定比率兑换。是向金本位制过渡的中间形式)

3.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可以自发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辅币可以自由兑换金币,不会导致通胀。

**可以自由输入输出,两国之间汇率按照货币含金量计算(金平价)

崩溃原因:各国发展不平衡、**产量不能适应世界发展需要。

2)金块本位制。

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已经退出流通,但纸币与银行券仍然规定含金量。

辅币与价值符号不再与**实行自由兑换,而成为有限制的兑换。

虽然仍然以**准备作为发行基础,但由于取消了自由的兑换,货币的自发调节作用已经丧失。

3)金汇兑本位制。

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已经退出流通,但纸币与银行券仍然规定含金量。

银行券不能兑换**,却可以换取外汇,然后通过外汇间接兑换**(殖民本性,将本国货币依附于其他国家。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典型的金汇兑本位制。

4.信用货币制度。

1)纸币或银行券作为流通货币,**已经退出流通,纸币与**彻底的脱钩,不再有任何关系,此时货币的发行完全由货币当局控制。

2)国家规定主币无限法偿,但不得与**兑换。

3)**非货币化: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代替**成为本位币,**完全退出流通领域的现象。

优点:**可以通过货币政策调节。

缺点:容易造成通货膨胀或紧缩。

第二章利息与利率。

本章特点:投资学的重要基础。

重要内容:利率的计算、利率的经济效应、利率决定理论、利率的期限结构。

一、信用。1.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

2.由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衍生出来。

二、信用的主要形式:

1.商业信用(赊销赊购)

2.银行信用(贷款)

3.国家信用(国债)

4.消费信用(购房贷款、购车贷款)

三、利息。1.古典经济学利息本质理论。

1)利息报酬说:承担风险得到的报酬,对自己没有占用自己带来的不方便获得的报酬。

2)资本租金论:类似地主收取的租金。

3)利息源于利润:贷出的是资本的使用价值(生产利润的能力)

4)剩余价值说:将租金和利润说结合。

2.近代西方经济学利息本质理论。

1)节欲论:资本家放弃个人消费,节欲的结果。

2)边际生产力说:利息取决于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3)人性不耐说:是否有耐心享受财富的心理,有耐心者向外放款,无耐心者则借款。

4)流动性偏好说:将租金和利润说结放弃周转流动性的报酬。

偏好流动性资产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3.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利息的产生源于其作为资本的使用,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四、利息的计算。

1.单利(只靠本金生息):fv=pv×(1+i×n)

2.复利(本金和利息均生息):fv=pv×(1+i)n

1)每年记复利的次数多于1次时:

2)连续复利(记复利次数无限时):

五、利率的分类。

1.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和官定利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3.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费雪方程式: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胀率。

1+rn)=(1+rr)×(1+π)

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1+通胀率)

4.一般利率与优惠利率。

5.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六、利率的经济效应(传导机制)

1.成本效应(利率越高,投资机会成本越大)

2.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影响金融产品的投资)

3.财富效应(影响手中金融产品的价值,利率与资产**成反向变动关系)

4.预期效应(影响公众对未来的预期,例如加息与降息的预期)

5.汇率效应(开放经济下,影响汇率,参见国际金融利率平价理论)

七、利率的杠杆效应。

1.积累资金的功能(调节居民的储蓄与投资)

2.调整信用规模(三大货币政策有二是通过利率来完成)

3.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差别利率、优惠利率)

4.管理通胀。

5.平衡国际收支。

八、利率决定理论。

1.马克思的理论。

利润率决定利息率,利率应当介于0和平均利润率之间,是两类资本家分割利润的结果。

2.古典学派储蓄投资理论。

1)庞巴维克——时差论。

2)马歇尔——资本收益说。

3)维克赛尔——自然利率说。

4)费雪——时间偏好和投资机会说。

九、流动性偏好理论。

1.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均衡的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和需求决定。

2.持有货币的原因:交易、预防和投机。三种原因构成了货币的需求。货币供给由**决定(外生变量)

3.结论:货币需求和供给决定均衡。经济中财富的总量等于债券总量和货币总量之和。

4.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y提高,md向右移动。

2)**水平p提高,md向右移动。

5.忽略了储蓄、投资等实质因素。

十、可贷资金模型(考虑货币因素和实质因素)

1.债券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决定均衡利率。

2.影响债券需求的因素。

1)财富y提高,bd右移。

2)债券投资风险r提高,bd左移。

3)流动性l提高,bd右移。

4)预期收益率re提高。

预期r上升,则债券re下降,bd左移。

5)预期通货膨胀率πe提高,bd左移。

3.影响债券供给的因素。

1)预期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增多,bs右移。

2)预期通货膨胀率πe提高,bs右移。

3)**活动的规模提高,bs右移。

可贷资金模型没有兼顾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理论不完善。

is-lm模型——解释名义利率决定过程最成功的理论,兼顾了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

十。一、货币**对利率的影响。

1.流动性效应:供给增加,利率降低。

2.收入效应:供给增加刺激了经济扩张,财富和收入的提高使利率上升(用ad-as理解)

3.**水平效应:物价**导致利率上升。

4.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增加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导致利率上升。

十。二、利率的期限结构:

1)利率与金融资产期限之间的关系,一个时点上因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利率组合。

2)收益率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横轴是金融资产的期限,纵轴是收益率。

3)收益率曲线的形状:向上倾斜、平缓、向下倾斜。由于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收益率曲线大多数向上倾斜。

1.预期理论。

1)假设:对债券期限无偏好,投资行为完全由收益率决定;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有相同预期;期限不同的债券可相互替代,且具有相等收益率;金融市场完全竞争,无税收、无交易成本并无违约风险。

2)命题:长期利率相当于人们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数。

3)预期假说结论。

解释收益率曲线。短期利率预期上升,则收益率曲线向上倾斜;预期未来下降,则收益率曲线向下倾斜。

解释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缺陷:假设过于严格,没有考虑在长期风险的因素。

2.市场分割理论。

1)假设: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债券之间不完全替代;期限相同的债券,投资者根据收益率选择;理性投资者对其投资组合的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性。

2)基本命题:期限不同的债券市场完全分离,每一种债券的利率水平由各自市场的供求决定,不受其他期限债券预期收益的影响。

3)主要结论:解释收益率曲线形状:向上倾斜,则对短期债券需求多(短期债券**高,利率低),反之反是。

3.偏好停留假说。

1)假设条件:期限不同的债券可以相互替代,且不同期限债券不完全独立;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有不同偏好;但是却依据收益率而不是偏好进行选择;投资者偏好短期债券,除非获得一个时间溢价。

2)基本命题:长期债券利率水平等于所有短期利率平均数,加上一个正的时间溢价。

3)主要结论: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的形状:若未来短期利率高于现在短期利率,再加上一个溢价,收益率曲线陡峭的向上倾斜,以此类推。

解释了收益率曲线通常向上的原因:对持有短期债券有较强的偏好。

解释了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同向变动的原因(建立在平均数基础上)

该理论是对前两种的总结和发展。

理论辨析:对现象的解释能力。

第三章金融市场。

本章特点:为投资学对各种金融工具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内容: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及介绍。

一、金融市场概述。

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取决于有无中介)

2.资金融通的特点(**性、期限性、收益性和风险性)

3.金融市场形成条件。

4.金融市场主体:**、企业、居民、存款性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银行。

5.金融市场功能:聚敛、配置(资源、财富和风险再分配)、调节、反映。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一章货币。一 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 货币的产生。1 简单的价值形式 1头牛 2只羊 1只兔子 2把石斧 物物交换 2 一般的价值形式 0.5头牛 1只羊。4把石斧 1只羊。2只兔子 1只羊。羊 一般等价物。3 货币价值形式 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如金 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二 ...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银行学 基本知识汇总。1 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 信用 利息和银行及其相互联系的总称。2.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物品,它是用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手段,它还具有购买其他一切商品的能力。3.信用指经济上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4.金融机构就是经...

货币银行学讲义

货币产生的几千年中,随着商品交换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形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历经了以下几种形态 1 实物货币 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一种货币形式。如谷物 布帛 贝壳等。2 金属货币 以金 银 铜等 作为材料的货币。3 代用货币 是货币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的票面价值。主要指 或银行发行的纸币,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