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复习

发布 2022-09-18 02:05:28 阅读 7482

一、概念。

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旅游者: 游客、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国内旅游者。

感知环境: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心理容量:旅游者在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旅游效果的条件下,景区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的最大量。

旅游资源生态容量:在保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不至退化的前提下,旅游场所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区域范围内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接纳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地域社会容量:旅游接待地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生活方式和社会开放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城市旅游:以都市风貌、风光、风物、风情为特色的旅游—都市旅游;

旅游者在城市中的旅游活动;

利用城市服务设施提供专业化的旅游服务;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目的地旅游活动。

rbd: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零售商业区。

主题公园:是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理论。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提高层次:娱乐和购物。

专门层次:休养、宗教朝拜、出席会议、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调查以及其他专业活动,包括商业、文化交流、大型会议、登山探险的活动。

相互关系:不同的的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并不一定要在较低的行为的优势出现以后才出现,但一般来讲,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的旅游活动行为出现之后。

旅游者决策行为:

从旅游决策角度可以将旅游活动分成两类。

一类是旅游者实际不参与决策或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余地很小的旅游,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团体福利旅游等;

另一类旅游则相反,其决策由旅游者本人完成,或在家庭成员、旅伴之间协商作出,如各种形式的自费旅游。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2、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旅游时间比

2)最大信息收集量。

①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

②选择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年龄、学历、职业。

二、旅游决策过程。

第一步是对旅游需求的认识阶段;

第二步是信息收集阶段;

第三步是评价对比阶段;

第四步是决策阶段。

三、普雷德(pred)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2023年,普雷德提出一个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矩阵中,h11至hnn表示不同的旅游目的地。显然,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后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四、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德国经济学者霍斯特 · 托特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线状旅游空间行为:跑线—即以交通串联若干旅游中心城市或旅游景区。

1.到级别较高的旅游地旅游。

2.只游玩高等级旅游地内的高级旅游点。

3.力图全程不走回头路。

4.旅程终止点尽可能选在“购物天堂”

二.面状空间旅游行为:以常住地或暂住地为中心,以一日游的可能距离为半径,以向外辐射的一个面。

1.追求新颖、奇特。

2.中心放射、往返式节点线路。

3.旅行线路影响旅游效果。

三.点状旅游空间行为:小尺度空间行为,小到行的行为可以忽略不计,即吃住游娱购都在一地。

1.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度假地。

2.选择娱乐性、运动性、直接参与性强的度假地。

3.同一旅游行为在同一地区发生的重复性。

旅游资源与旅游地的评价:

一.评价的理论基础。

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人(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评价。

对于旅游地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对于旅游资源的美感评估。

2.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评价。

3.综合性评估: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

评价必然带有价值标准,对于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评价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和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

二。 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1.旅游资源的自身评价。

1)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2)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地域组合评价。

3)旅游资源容量。

4)旅游资源的价值和吸引功能。

5)旅游资源的性质。

2.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1)区位条件。

2)区域经济发展背景条件。

3)环境因素。

4)客源市场条件。

三。旅游资源评价地的方法。

1)定性评价法。

卢云亭:三三六评价法

黄辉实的“六字七标准”评价法。

2)定量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是通过统计、分析、计算,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旅游资源及其环境等级的方法。

技术单因子评价: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时,针对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集中考虑某些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宜性评价或优劣评判。一般适用于自然资源的评价。

综合性的多因子评价:综合性评价是对旅游规划区内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开发效益等三方面、多因素进行的全方位的评价。

中科院地理所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任何一个旅游地的发展过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参与、发展、巩固、停滞和衰落或复苏6个阶段。

探查阶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没有特别的设施其自然和社会环境未因旅游而发展变化。

参与阶段。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活动变得有组织、有规律,本地居民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陋的膳宿设施,地方**被迫改善设施与交通状况。

发展阶段。旅游广告加大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外来投资骤增,简陋膳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比较。

巩固阶段。游客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下降。旅游地功能分区明显地方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相连。常住居民中开始对旅游产生反感和不满。

停滞阶段。旅游地自然和文化的吸引力被“人造设施”代替旅游地良好形象已不再时兴市场量的维持艰难。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相关问题随之而至。

衰落或复苏阶段。

旅游市场衰落进而房地产的转卖率很高,旅游设施也大量消失,最终旅游地将变成名符其实的“旅游贫民窟”,另一方面旅游地也可能采取增加人造景观、开发新的旅游资源等措施,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从而进入复苏阶段。

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

三、技能。旅游动机分析。

1.旅游需要分析。

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就产生了行为动机,旅游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产物,人类各种需要的一种。

2、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朗将旅游动机归为四类:

心情的动机。

身体的动机。

精神的动机。

经济的动机。

每一种动机反应了不同的需求。

旅游动机---美国学者罗泊特麦金拖森。

身体的动机。

文化动机。交际的动机。

地位与声望的动机。

3. 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外动力、和中间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形成旅游行为。

内动力:旅游需要。

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外动力: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旅游需求影响要素分析。

主要影响因素:

1.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 人民生活水平。

3. 旅游闲暇时间。

4. 人口特征。

5. 交通条件。

6. **因素。

季节强度指数计算。

高峰指数计算。

旅游需求**模型的使用范围。

特尔菲法的工作步骤。

1)确定**题目。

**题目是**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即是**的中心和目的。**题目应根据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任务来确定。应该选择那些有研究价值的或者对本单位、本地区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课题。

题目要具体明确 。

2)成立专家小组。

专家是指对**课题有深切了解,熟悉情况,有这方面的专长又有分析和**能力的人。

选择专家的条件:第一,要在本专业领域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或者有较深的理论修养,或者对**课题有关的领域很熟悉,有研究;第二,对该项**有热心,有兴趣,愿意参加并能胜任。

选定专家以后,要由**机构指定专人负责与之通讯,建立单独联系。专家小组的人数,一般二十人至五十人为宜。人数太少,不能集思广益,并造成汇总的综合指标没有意义,因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要有大量数据才能计算。

而人数太多,又不易掌握和联络,并增加**费用。

3)制定调查表。

调查表是把调查项目有次序排列的一种**形式。调查项目是要求专家回答的各种问题。调查项目要紧紧围绕**的题目,应该少而精,涵义要具体明确,使回答人都能正确理解。

同时可编制填表说明,并提供背景材料。

调查表的格式:

1)**某事件实现的时间。表中罗列各个事件的实现时间及其实现的不同的概率(如:10%,15%,90%)。专家只须根据自己的判断,分别填上不同的实现时间。

2)**事件的相对结构比重。表中应罗列**事件的结构成分及其可能的结构比率数。专家只须对应打“ ”

3)选择性**。表中应罗列**事件的各种可能选择的方案或意见,专家只须对应打“ ”

4)排序性**。这是对一系列事件希望做出优先排序的**,表中应罗列这一系列事件,专家只须分别填写其序号。

4)进行逐轮征询。

第一轮:把调查表发给各个专家,要求他们对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答。在规定时间内专家意见收回。

第二轮:把第一轮收到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反馈”给每个专家,要求他们澄清自己的观点,提出更加明确的意见,要求专家回答。

第三轮:把第二轮收到的意见进行整理,“再反馈”给每个专家。这就是“交换意见”。

这些意见是经过整理了的,不是具体说明谁的意见是什么,而是只说有几种什么意见,让专家重新考虑自己的意见。以后再这样一轮一轮地继续下去。

5)做出**结论。

特尔菲法的特点:

1)匿名性,各个专家互不见面,使专家打消思想顾虑,各自独立做出**。

2)反馈性,专家可以从**组织者那里得知各种反馈回的意见,使各专家能掌握全局情况的基础上,开拓思路,完善和修正自己的判断,提出独立的创新见解。

旅游地理学复习

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 休憩疗养 康乐消遣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1 7 2.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其它地方逗留的人,目的是为了娱乐 度假 运动 商务 会议 学习 探亲访友 健康或宗教。3 5 3.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

旅游地理学课程《旅游地理学》课程简介

旅游地理学 课程简介。中文名称 旅游地理学。英文名称 geography of tourism开课学院 旅游学院。课程 16083学。分 3开课学期 第二学期。预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内容简介 旅游地理学 是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奠定...

旅游地理学

简答题。1 简述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07 09 探查阶段 是旅游地发展的初始阶段,是有零散的旅客,没有特别的设施 参与阶段 旅游者人数增多,旅游逐渐变得有规律,本地居民开始为旅游者提供一些简便的设施,旅游市场范围已基本可以被界定出来,旅游季节也逐渐形成 发展阶段 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