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会展旅游状况

发布 2022-09-16 03:36:28 阅读 3829

一、会展旅游的内涵。

会展旅游是通过举办会议、展览、博览等各类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国际上,会展旅游已经是商务旅游市场中份额最大的旅游类型。国际上会展旅游的定义mice(即:

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意指包括各类专业会议、展览会与博览会、奖励旅游、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等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

二、会展旅游开发条件。

会展旅游涉及到各方面的相关因素,同时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会展旅游开发的不同条件。

程雪梅(2005)认为发展会展旅游,首先应该考虑其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较强的可进入性及人员疏散性是搞国际性会站的先决条件。其次考察硬件环境,包括会展场馆、相关设施,以及城市技术设施城市环境。再次,成熟的经验和经营理念是开发会展旅游的软环境。

最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开展会展旅游不可或缺的条件。

史本林(2005)从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的角度出发认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发达的城市经济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是发展会展旅游的先决条件。

戚能杰(2006)全面总结概括了开发会展旅游应具备十个方面的条件: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环境、旅游资源、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企业竞争力、产业管理状况以及相关辅助产业状况,如宾馆、商检、金融、税收等。

三、我国会展旅游现状。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会展旅游业的硬件设施建设大有超前发展的态势。

一)会展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近年我国会展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2024年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会总数达到1326个,北京国际会议中心近年来,每年接待的超过千人的国际会议有十个以上,3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30多个。会展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新亮点。

二)各地**积极参与主导会展业的发展。

由于会展业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各地**非常重视会展业的发展,形成了**主导会展业发展的局面。北京市组建了副市长牵头的领导小组对会展业进行全面研究,包括组建课题组,撰写了《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报告》,责成北京市统计局会同有关单位制订一套会展业统计指标体系等等。上海、杭州等地也在**的主导下,制订了会展业发展的规划。

三)各地开始建立自律性的行业协会。

各地会展企业在**的主导下,开始组建行业自律性的会展协会。2024年6月由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际会议展览业的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2024年4月上海成立会展行业协会,2024年2月山东成立国际展览业协会。

四)全国掀起了展览场馆的建设高潮。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最大的特点就是硬件优先发展。“九五”期间我国的展馆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九五”前不足80万平米,但截至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米。目前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大型展馆有: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展览面积为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5万平方米。杭州西湖国际会议中心。

总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有大小会议厅30余个,配有10路同声传译系统和7000个国际标准展位。北京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国际会议中心、商务酒店、写字楼、参展商公寓、大型购物中心、仓储中心、办公接待、动力中心等为一体,甚至包括主题公园,是以展场为核心的展览综合体。

建筑面积28万平米,展场面积20万平米。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总投资9.

3亿元,总建筑面积12.7万平米,其中展厅面积5万平米,会议厅面积1.5万平米,会议厅40间。

总之,此次会展场馆建设的特点是,建设档次高、面积大、科技含量高。根据目前统计的20家场馆,平均每个场馆建筑面积达到127000多平方米。

五)主要会议接待单位纷纷加入国际会议组织。

各地经营会展的公司和一些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纷纷加入相关的国际会展组。

织。截止到2024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他们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及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世贸中心、中国世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上海旅游委。

此外,中青旅参加了国际航协iata、美国旅行**人协会asta、亚太旅游协会pata,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国际展览会管理bif等。

六)初步形成了北京、上海等国际会展中心城市。

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在发展国际会展业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为核心的国际会展中心城市。这些大城市在接待国际会展方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现有会展场馆多。

北京市目前拥有大型展览场馆12座,总面积近14万平米(见表六),拥有500座以上的会馆25个以上,此外北京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554家,星级饭店506家,客房数达到9.3万间,其中很多饭店的会议场都达到了国际标准。同样,上海目前展馆总面积为14.

5万平米,与北京相当,此外,上海市拥有饭店354家,客房5.6万间。由于饭店和会议、展览场馆比较健全,这些大城市开展会展业具有较好的基础。

2、会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

会展旅游业作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而且要秋较高的城市总体环境和国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交通,如:地铁、城市道路状况等比较好,接待国际国内旅游者人数在我国名列前茅。

此外,北京已与7个国家的2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147个国家在京有驻华使馆,外国金融机构在京的代表机构近300家,17家外资银行在京设立了分行,众多的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了办事处。

3、举办会议展览总数多。

2024年以来,在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可观,有万国邮联大会、世界建筑师大会、联合国保护大气臭氧层签约国第十一次会议、世界数学大会等国际会议,以及汽车展、电子展等国际展览。按照icca的统计口径,2024年北京接待了。

16个大型国际会议,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十七位,比2024年的二十九位上升了十二位。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上海2024年举办各种展览278个,会展直接收入18亿元。

七)会展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国际会展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接待服务体系,目前我国的会展业也正在形成自己的服务体系。如: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正在建立中,很多经营会展的公司,都开始培训自己的pco。

此外,会展业的教育培训也开始步入正轨。为顺应国际展览业发展的大趋势,使中国的国际展览业业务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在8月底举办了培训班,专门为展览业中、高级经理和从业人员开设培训课程,以促进国内展览业务的发展和展览水平的提升,培养高素质的展览专业人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将与国际特殊事件学会(ises)、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hojonson wales大学联合开办“节庆会展管理”培训,解决会展人才不足的问题。

八)网络参与。

现代网络技术在我国会展业起步中就开始介入。目前,仅展览业的**就有43家(见表七)。这些**有的介绍会展,有的已经开始直接经营网上会展业务。这说明我国会展业起步的科技含量较高。

九)会展旅游业引起旅游业界的重视。

我国的会展业一直是经贸部门管理和经营的,旅游部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介入的,比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游局,从2024年就开始了会展旅游业的研究,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主导会展业的发展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举办了几次大型国际会展业研讨会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团的参与。旅游业界(如《旅游学刊》等)最近也多次召开会展旅游方面的研讨会。

十)我国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比较低。

目前我国在国际会展业中的地位还非常低。根据icca统计,2024年中国(包括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国际会议占全年全球总会议的1.68%,其中香港地区占0.

9%。大陆仅占0.78%。

这说明,我国展览业在国际展。

览业中的地位较低,除广交会等有一定的影响外,大部分展览还仅仅是国内的展览和临时性的展览。

四、我国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与开拓。

在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化程度过低。傅向阳、姜海涛(2007)提出,在会展旅游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骗展、重复办展和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法律规范,展馆建设过热,市场竞争无序,行业组织建设滞后等等。

对此,国内专家学者提出具有针对性地措施来增强会展旅游的市场化,明确会展旅游市场定位,使得会展业和旅游业实现有效对接。

蒋海萍(2004)会展旅游目的地市场开拓的角度研究认为,会展旅游目的地定位模糊,管理不畅。全国各旅游地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发展成各具特色的会展旅游目的地。总体来讲,会展旅游的目的地一般是基础设施发达,市场活跃的地方。

中国真正能搞展览的城市并不多,除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带外,其它地方条件还不很成熟,要适当控制展览目的地及展场的建设,避免近距离重复建设和会展大战的发生。

从会展旅游企业市场开拓的角度来看,王春雷(2004)提出首先要以特色产品制胜。旅游企业在进行产品组合的时候要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结合时代特征和流行时尚,使之成为别具一格的特色产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将产品和服务个性化是旅游企业在会展旅游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其次,选择灵活多变的**方式和适当的销售渠道。由于会展旅游活动打破了旅游行业的淡旺季定律,企业的产品**和流通方式可以在不同时间和条件下有更广阔的选择空间。周彬(2003)则认为要制定有层次、多样化的**策略。

旅游企业参与会展市场的运作,最明显的获利就是可以避开大众旅游市场普遍存在的恶性**竞争,转向更新、更有活力的市场。针对会展旅游市场的**策略,提出旅游企业必须参照会展公司的营销计划和服务接待计划量身定做。

综合上述研究,可见会展旅游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经营观念,优化企业市场营销手段,从产品、**和销售各种渠道开拓市场。

参考文献:1]程雪梅。会展旅游的发展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4).[2]史本林。会展旅游的系统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5(4) .

3]戚能杰。会展旅游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特区经济,2006(1).

4]傅向阳,姜海涛。**会展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战略[j].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2007(1).

[5]蒋海萍。我国会展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4(8).

[6]王春雷。国内会展旅游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

7]周彬。会展旅游管理[m].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论我国会展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 岩雨庭。旅游纵览 行业版 2014年第02期。会展市场在展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营销学的层面看,会展市场策略有定位策略 策略 品牌策略 人才培养策略 渠道策略与服务策略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展经济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新...

中国会展旅游研究综述

作者 蔡瑞。旅游纵览 行业版 2015年第05期。会展旅游是国际上新兴的一种专项旅游形式,它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社会和经济还有文化的发展,它具有非常多常规旅游产品都没有的特殊优越性,并且也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国内学界针对这一新兴的旅游形式进行大量有效的研究,这篇文章主要是会展旅游的产生发展和会展旅游的概...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一 建立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服务风格特色化。在信息化时代,服务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接待,优质服务已经不仅仅是微笑服务,而是运用科技手段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情味的 体贴的 看不到但是能感受得到享受到的线上线下服务。如 线上预订更加方便,产品信息更加丰富真实,咨询更加便利,售后服务更加完善让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