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蔽晦暗光亮人性 旅游美学

发布 2022-09-16 02:00:28 阅读 4447

摘要:在当今的人类世界,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社会组织的日夜精密,我们的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同时个体,作为人类社会构成的单元人本身,却面临着在这巨大的精密的社会机器中作为一个标准化下的随时可以替代的零件而丧失其个性,人作为人的本性中个性的一面被过度压抑,以致人整个随时有可能掉进没有个性的、不能获得自我确证的深渊。

而旅游活动则以其跳脱日常的社会生活空间,以空间转移的方式,人成为了非功利的人,在审美中触及人的本质,回归完满人性,以旅游美学的方式为人展现了一个解蔽人性承诺个性生命价值之所。

关键词:旅游美学、解蔽、人性。

一、严苛晦暗的当今日常世界图景:

人皆无往不在活动中存在,人的活动有多个向度,理想的状态是多向度的满足谐和。在人的活动中“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它能思维”,正是这思维使人的一切活动具有了人性,人的活动因此特别地是人性的活动。其不仅在于要满足功利向度的欲求,同时正如黑格尔所说还要致力于思维的本务即使思维获得自身的满足,认识思维的自在自为之本性。

从某种角度来讲即是人要之所以为人即是要寻求人的本质的自觉,自觉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此方为人之最高旨趣所在。

但在人类历时性上时常会因种种原因导致谐和被打破,甚至造成某些向度的极端突出,以致于以其极端茂盛遮蔽了人性其他向度的光明。而人虽有多向度但其实整体的人,虽一个向度突出,但其他向度招致遮蔽却会导致作为整体的人世界的晦暗,导致人类本性的遮蔽,以致人存在因缺失本性遭受无法忍受的伤痛,此时唯有去改变人所在的时代场景,以使人无论从生存还是存在上都得到快乐幸福的满足,使的人之尊严得到允诺。

现代社会在全球化的资本市场经济环境下,本来只是作为人生活的一部分的社会经济及其系统极端凸显,以致一切都为经济及其系统所占据、主导,而至人类整体和个体都在诸多领域,特别在精神领域被物质所强力侵占、摧毁,而造**既有人之为人的精神诉求,却又不得不忍受为物质所集中的难以忍受的阵痛,使得个人、和其类都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感到在过渡充裕的物质世界,作为人更为根本的精神向度被物质过渡挤压,以致在生存之中疼痛难忍。更为危机的是人类的基本单元的个体,其个性被巨大的社会经济机器网络,打磨使人成为毫无个性的标准化的,没有个体价值的零件,而使存在于具体的、实体性的人的人性、思维遭致遮蔽。

因此,当今的时代常无论被惯什么时髦名词诸如:“后现代”、“后分化时代”、“读图时代”、“消费时代”、“快感时代”……其都是对于当下的时代人类有家却无家园的荒诞的生命图景之描述,虽然在一方面狂享其物质文明的同时,又深刻地感受到来至精神的、神性方面的匮乏和来自本能的对于这些方面需求的强烈召唤。现实地我们生活世界为物质的洪流充溢,而我们的精神连生存的夹缝都正在被物质疯狂占据,于是我们尽管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奢华的现代化生活的同时,却不得不时刻遭受来自精神上的晦暗苦痛的袭击。

以人类世界总归来说是人活动所造成的世界,其可以从诸多方面描述,总的说来这些都是以某时期人类活动在世界的显现的种种表征之把握。人类世界由于是人生存于其中并造成其自身的生存图景的特征,造成了我们并不能时刻都以理性去规训,以致人类始终处于完美之境。同时人类的生存情状在历时性上,虽在不同时期有异,但稍后的历史阶段又不完全断裂于前,乃前后相续。

人不管作为类还是个体总是在某种活动中存在,人的种种活动都具有历时性,是一个过程,其非天降注定不可改变,无迹可寻。人类世界以生活活动为内容,这内容在人类思维的作用之下被表征划分为种种形式,进而被区分为满足人类物质、精神等需求的活动,我们惯常将这些形式统称为文化。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是人类活动的持续展开中呈现的,虽然在其中的类和个体都可做有历时性的分化,甚至个体更能被直观到其活动的有限性,以至于我们时常会以世界之一隅而代替这个世界。

这样的常理对于整个的类来说也是适合的。

2、旅游开启解蔽的希望: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从未停止遭受苦难,我们不断奋斗的历程为我们昭示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因对苦难,趋向幸福,虽然我们从未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在当今时代:对于个性价值被遮蔽,个体遭受荒诞,生命意义缺乏乃的重大的不能避开的难题。

而幸好上苍从不会造成绝路,旅游这一在人类文化中缓慢生长。正如中国古老的辩证思维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在伴随当今人类世界严苛文化的精密紧凑的社会生活中壮大的旅游生活开启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在人类最初的生活中旅游并不突出,只是到了随着西方文化为主导的全球化的展开,以资本为本质的市场经济时代的在资本汪洋恣肆下,以效益为唯一追求。

那站在资本背后的以资本本身的数量的增值和资本增值速度为唯一诉求的冷冰冰的数学本质,才造就了当今时代的社会图景形成,才造就了人类社会整体的和个体荒诞。那冷冰冰的数学本质消极了人类的精神家园,消解了曾经在那家园了为人类提供承诺生命的尺度的一切,诸如真理、本质、善恶、美丑等,甚至于以数学本质为唯一尺度的尺度也消解了尺度本身。于是我们的时代流行的是所谓的“兑现心态”,一切的一切成为或倾向经济冲动,以“效益原则”为唯一的、最高的原则,我们的世界在金钱算计,实际利益考量之间取消了一切,也正着力取消人之为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游戏,人类的生活世界的全部并非数学支配的经济生活。甚至这其实本应该是人类世界的很小的一隅。人的本性不至于如此,人的本性也不会放任人如此。

为那些伟大思想家所揭示的人的本质,那思维,那活生生的精神虽然所贯穿的活动虽然当今时代的严苛是现实地存在的,但同时它又是直接地在人性的活动中向更高级的阶段过渡,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造就他更美好的未来。

于此在我们当今的人类世界之中,生命运动的本能,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中,逃避、跳出困境的本能使我们有了从时空上跳脱日常图景的可能。但是以多向度,以人性活动存在的人又不可能完全跳脱日常图景。于是最初作为一种抗拒严苛晦暗的日常生活的手段的旅游,渐渐彰显出来。

但是我们最初的抗拒,只是一种逃离的方式,它尚未作为一种积极的具有建设的力量以对个人及人类具有解蔽人于严苛晦暗的日常世界的方式。但是短暂的脱逃,能够使得个体的人摆脱日常功利网络,摆脱那些严苛晦暗,活动身心的舒畅愉悦,稍后虽不得不再陷入“凡尘”,但是这始终为我们在晦暗中昭示了希望的光。

三、解蔽晦暗,光亮人性之旅游美学:

既然旅游为我们昭示了希望,我们就要对旅游加以研究,使得尚未昭明的光显现。在当今世界勃兴的旅游业的学术研究在世界各国都已兴起。在中国特别在自改革开放后,由于面向世界主动与世界交流、互相影响,一方面旅游业本身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极为重要的一极,同时与旅游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开始繁荣。

但中国对于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和世界主流研究一样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切入。这仍未摆脱造就我们当今世界严苛晦暗图景的背后推手,所以并不是希望之光所传达的方向。

但正是在旅游业繁荣,旅游相关研究兴起的背景下,许多高校相继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或课程。而在其中不少高校先后开设了旅游美学这门课程,以及同时出版的不少旅游美学的教科书及专著,使得旅游美学这样一门学科展现出来。正是美学这样一门人文学科,无论至其学科史还是从其相关的理论来看,其正昭示人了光亮当今严苛晦暗图景的真正可能。

但是翻阅对比相关旅游美学著作,在我国作为因教学需要,其实仍为经济那庞大的似无可比的晦暗触手而展开旅游美学中大部分皆未昭示真正的光明之途。其中并未昭示旅游美学的真正对象,旅游美如何创生,对旅游活动的规定性的分划,更未在旅游美学可能的深刻价值上展开阐述。而认真考量不得不回到美学学科与旅游这一生活方式是否真正能搭界融融一切的问题,是否那些以旅游美学命名的不过是曾以为是可能途径只是虚假的幻境,实毫无用处于人光亮严苛晦暗的日常世界。

旅游美学从字面上理解是一门跨领域的学科,这在学术研究多元化的今天,美学先天具有的跨学科气质再一次彰显,只是不知道能否产生有价值的跨学科意义。不管是美学还是旅游其最基本的共同点立足于人,二者皆是人性活动之一隅。而旅游美学这一命名便先天地规定其作为美学的分支学科,因此须以美学理论为基础而展开的针对人类旅游活动在现代学术背景下的**,以求从现象的关注之上,深入现象获得规律性的、科学性、知识性的揭示,并形成能指导实践的学科体系。

而今天的美学科体系与古典学术要求逻辑严整上成学的学科体系不同,正如张法在《美学导论》一书中所说:要建立今天的美学体系,需要:一是,确立美学的基本问题;二是,确定美学的基本语汇;三是,以一种历史性、全球性和宇宙性的眼光来看待美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语汇;四是,对自己要有深刻的历史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历史局限性性,不用“上帝式”的语言来讲述美学,而是用具体时空的受时代局限的人的话语来讲述美学。

既要有总结意识,又有时代意识和开放意识,美学不是美本身,如果美是一轮皓月,那么美学只是指向一轮皓月的一个手势。

幸运的是在贵州大学陈昌茂教授在其长期从事旅游相关研究,及教学的过程中,博取众长,通过长期的认真深刻思考,并与自己的实践印证。陈教授在其课堂,旅游美学思想的相关**,及其教学讲义《论旅游美》中所阐述的旅游美学思想则正好如此。

首先,陈教授的旅游美学思想深刻地把握了旅游美学这一学科即:旅游美学是美学学科的分支学科,属于应用美学的范畴,它是研究旅游美的创生、展开形态物化、符号化等系列过程的应用研究学科。以旅游美的创生展开为基础,**游客如何更好地创生旅游美,旅游活动的展开,以及质料的准备,何种优质质料在创生旅游美中能发挥更优势的作用。

这按照学科的逻辑结构,**了什么是旅游美学。

其次,从对象上明确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美。旅游美:旅游美即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出来的美即美感。

从现象学层面将旅游美还原至旅游美的创生即: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而还原的旅游活动即为旅游者面对景观的活动。

将活动分划为五个节点:愿游、行游、居游、憩游、忆游;对应于五类旅游景观:拟态景观、风景景观、场所景观、旅游纪念品景观;又对应五种美感经验:

神话诗性、抒情诗性、畅爽诗性、狂欢诗性、梦幻诗性;最终对应于五种审美境界:象境、实境、艺境、场境、幻境。在这一大组的分类中其解释了在旅游活动的前过程愿游即拟态景观(旅游标识物)刺激主体产生旅游动机;过程则为行游、居游。

憩游,即是旅游者游览面对景观;后过程忆游则是完成旅游后的延续对于旅游美的储存、分享、再现的活动。而在旅游活动中的旅游者主要是以视觉为主的综合活动,由于在时空上时跳脱严苛晦暗的日常世界,且旅游者是以非功利的状态活动所有其理论上具有了审美产生的第一条件即距离,同时旅游地的景观的新奇形象对主体产生冲击,形象性突出于此主体通过审美态度,客体凸显形象性审美便产生。这正是美由美感的发生而产生美,由美的呈现而产生美感的审美发生机制。

而审美现象美产生,人便获得美感,美感由于其实虚体性的、非功利的的趋“无”特性,其使得人在心情上获得放空、愉悦;而又复归人之本性,他摆脱盲目自然的必然性,又摆脱结合现实功利的计较,因而具有无限可能;景观形象性所昭示的主体的可能,达到的思想上的畅游,体悟宇宙终极之道,这一切都使得人得以重新站立于晦暗严苛的世界,它点亮明灯告诉人的家园何在,乐土何在,在纵使严苛晦暗之中以不至于迷失家园。

另外,在陈教授的旅游美思想中对在旅游活动做研究的同时,发现虽然我们的旅游活动昭示了必然的可能。但在作为人性的旅游活动在其直接的现实存在中我们的旅游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并未能达成旅游的理想状况。一方面被指认为旅游活动的活动中有一部分不是专为旅游而有附带旅游可能的活动;另外也有虽被指认为旅游活动但是旅游者却因种种因素而未达到旅游的真正的、深刻的鹄的。

因此需要有旅游美学的相关研究及旅游美学的推动作为指向旅游美的“手势”、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