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国际**原理平时作业(一)
姓名学号。1、国际**是指世界各国之间( )和( )的活动,是各国之间( )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国际**是研究国际**和( )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的科学。
3、( 和( )是**国家记录和编制进出口货物统计的一种方法。
4、海岛国家,如英国、日本等,也常用“( 表示对外**。
5、总**体系又称为( )专门**体系又称为( )
6、总**体系是以货物通过( )作为进出的标准。
7、专门**体系是货物经过( )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我国进出口统计采用的是( )体系。
8、以( )表示的一国对外**,称为对外**额。一定时期内的一国进出口**总额等于( )和( )之和。
9、**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 )与( )之间的差额。当一国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 )我国也称它为( )
10、当一国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 )我国也称为( )
11、从根本上说,( 的发展和( )的扩大,是对外**产生和发展和基础。
12、( 出现了阶段和国家.商品流通超出国界产生了对外**。
13、对外**对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它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与( )
14、通过对外**,取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一部分来自高于它国的( )一部分来自对市场的( )
15、( 是国际经济中“传递”的重要渠道。
16、本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了对外**是“( 的命题。
17、( 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8、各国的( )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的地位。
19、( 决定于国际分工的性质。3
20、亚当·斯密理论是按各国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所以也叫作( )
2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 )的基础上形成的。
1、以货物通过国境为标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之为( )
a、有形商品**b、无形商品**。
c、过境** d、总**。
2、以货物通过关境为准统计的进出口,称之为( )
a、直接**b、过境**。
c、专门**d、总**。
3、在国际**中,如果是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叫做( )
a、总**b、专门**。
c、自由结汇方式**d、易货方式**。
4、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的基础是( )
a、对外**的扩大b、国际分工的深化。
c、生产力的发展 d、资本的原始积累。
5、国际**和世界市场的基础是( )
a、社会分工 b、国际分工。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自然条件。
6、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是( )
a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时期。
b、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
c、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
d、奴隶社会末期。
7、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
a、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时期。
b、第一产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8、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
c、国际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力。
9、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
a、 社会生产力。
b、 自然条件。
c、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
d、资本输出与资本流动。
10、“比较成本说”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 )提出的。
a、 亚当.斯密。
b、 赫克歇尔。
c、 俄林。
d、 大卫。李嘉图。
三、名词解释。
1、 国际**。
答:对外**是指一国和地区同别国和地区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的活动。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就称为国际**。
2、 对外**额。
答:对外**额是以金额表示的一国对外**大小,又称对外**值。一定时期内一国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进口(**)总额;一定时期一国向国外出口商品的全部价值,称为出口(**)总额。
这两者之和即为进出口(**)总额,是反映一国对外**规模的重要指标。
3、 对外**量。
答:为剔除**变动对以货币表示的对外**额的影响,确切地反映一国对外**的实际规模,往往用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指数去除当时的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通过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单纯反映对**的量,就叫对外**量。
4、对外**地理方向。
答:是反映一国的对外**是和哪些国家、哪些类型国家或哪些洲进行的,表明该国同这些**对象的**联系程度。
5、国际**商品结构。
答:用以反映各类商品在国际**中所占的地位,通常以各类商品在国际**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
6、国际分工。
答: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7、对外**依存度。
答:对外**依存度也叫收外**系数,它是一国对外**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1、 简述对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联系。
1)资本主义对外**的发展是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马克思曾经指出:“对外**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方式本身的产物。”马克思这一科学论断,揭示了对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本质联系。
3)从历史上看,对外**在劳动力、资本、市场三个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简述国际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及特点。
国际分工经过了萌芽,发展与形成和深化的阶段。
世纪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的过渡,资本进入原始积累时期,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政策,使国际分工进人萌芽阶段。出现了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
2)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使国际分工进入发展与形成阶段。形成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工厂”与其他落后国家世界农村的分工。
3)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是国际分工体系形成的阶段。以部门分工为主要特点。
4)二次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发展中国家的出现、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使国际分工得到了深入发展。具体表现为:从分工的格局上,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从工业部门分工上,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如不同型号、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零、配件和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从发达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分工上,不同层次的工业部门分工在逐步发展,而以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逐步削弱:
(1)高新尖的复杂加工工业与简单的加工工业(如食品工业、胶合板工业、工艺品工业、农矿原料的初步加工工业等)的分工;(2)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生产的分工;(3)资本技术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产或工艺之间的分工;从国家的经济所有制上,不仅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家分工;从经济一体化上,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分工趋势加强;从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度;从商品形成上,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并出现了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从分工的性质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性质开始有所改变,但在总体是,国际分工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
3、简述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
1)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是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斯密的观点,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及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即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观点,他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后进行国际**。
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各国都有利。
李嘉图认为,在资本与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按照比较成本理论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可使劳动配置更合理,增加生产总额,对**各国均有利。但其前提必须是完全的自由**。
赫克歇尔一俄林以各国间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和生产各种商品利用这些要素强度的差异,作为国际分工的依据与国际**产生的原因。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论点是:各国商品**的绝对差是国际**的直接基础,商品**的绝对差**于生产成本的绝对差,而生产成本的高低则是由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结合比例决定的。
所以俄林认为,一国出口的应是它丰富要素密集的产品,进口的应是它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在自由**的条件下,国际间的商品交换,等于生产要素的转移。这样,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可以得到合理地配置,生产要素**也将逐步趋于均等。
4、 试述对外**与国内**相比的主要特点的?
5、试述产业内**理论的基本内容。
产业内**理论是在70 年代才出现的一种解释了同一产业部门产品之间相互进行**的原因和规模的国际**新理论。所谓产业内**是与产业间**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各国部门内产品类生产专业化为基础的交换,这种交换是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似的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的交易。该理论综合产品差异论、偏好相似论和规模经济三个理论来解释产业类**产生的原因。
首先从产品差异论来说,产品差异是指产品的质量、性能、规格、牌号、设计、包装等不同,甚至每种产品在其中每一方面都有细微的差别而形成无数样产品组成的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产自不同的国家,而每样产品在各国都有需求,所以各国对同种产品产生相互需求,从而产生**。
偏好相似论是林德理论的应用,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同,他们之间的分工是部门内、产品内的分工。由于发达国家他们的收入水平相近,消费结构相同,对对方的产品形成广泛的相互需求,因重合需求大,所以发达国家的之间**量大。
规模经济是指厂商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使成本下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因为大规模生产能更好地利用交通运输、通讯设施、金融机构、自然资源、水电等良好的企业环境,同时也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效能,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分工,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所以规模经济可以使企业获得**优势,这样不同国家利用建立在大批量生产基础上所产生的出口优势,彼此之间在产业内进行进出口**。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
国际 原理 平时作业 第一次。一 单项选择题。1.国际 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 的总和。a.对外 额b.商品 额c.进口 额d.出口 额。2.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3.对外 的地理...
国际贸易原理作业
开放教育国际 原理平时作业 二 一 填空题。1 对外 政策是各国在一定时期内对 和 所实行的政策,对外 政策的内容由 和 三部分构成。2 从对外 的产生与发展以来,基本上有两种类型的对外 政策,它们是 3 70年代中期以后,在世界 自由化的同时,兴起了新 保护主义,在上述背景下出现了 政策。4 早期...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
会计 金融类本科 国际 原理 平时作业。姓名。学号。班级。日期。国际 原理 平时作业。第一次作业 1 3章 一 填空题。1 对外 对于经济发展的真正重要作用是从社会开始的。2 各国对外 的发展规模首先是由它们的所决定的。3 哈罗德提出的对外 乘数理论是的乘数理论在对外 方面的运用。4 对外 对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