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高科技与可持续发展。
当今社会正在飞速发展,我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发展带给我们的各种便利,我们的环境也在承受这巨大的压力,如今,阳光不再那么明媚,空气不再那么新鲜,水污染更加严重,环境问题频频出现,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这些种种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甚至生命问题。环境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现在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实施各种措施保护环境。
首先,我们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因此,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更显重要,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结合我国的发展国情,发展低碳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3、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中国应该积极应对低碳经济,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最终实现由“高碳”时代到“低碳”时代的跨越。
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要走出几个误区:
第一,低碳经济并非“高投经济”。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曾做过这样一个推算:中国构建绿色经济需要在未来20年投资约40万亿元。
乍看,这个数据很惊人。但是,如果以年度为基础计算,这部分所需的资金只相当于中国同期gdp的1.5%—2.
5%。第二,低碳不等于贫困,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以英国“清洁煤炭”计划草案为例,评估认为,这一计划将在工程、制造等领域提供3万到6万个就业岗位,到2023年它对英国经济的价值将达到每年40亿英镑。
第三,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高成本。使用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比如,农业生产活动会留下大量农业废弃物。
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废弃物会释放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而现在有人通过在无氧状态下不完全燃烧农业废弃物,不仅使木炭存在形式稳定,肥沃了土壤,还具有碳储存功能。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产业。比如英国“清洁煤炭”计划便是针对煤电厂的技术改造计划,要求煤电厂具有捕捉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
第五,低碳经济与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并不矛盾。发达国家在发展中过度消耗了地球的资源,现在它们基本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却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一定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杨富强说。他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低碳经济完全可以与发展相辅相成,“中国提出的到2023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3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就与本国国情和发展能力相符,因此能够实现平衡发展。”
第二,我们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提高生产力,减小环境负担。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争的事实,解决环境问题,同样依赖于科技的发展,我们要保护环境,同样我们更需要便捷高质量的生活。一般认为,高技术包括六大技术领域,12项标志技术和9个高技术产业。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六大高技术领域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它们将在本世纪获得迅速发展,并通过广泛的实用化和商品化,成为日益强大的高技术产业。以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核心;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前导;以超导材料、人工定向设计的新材料为标志的新材料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支柱;以航天飞机、永久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外向延伸;以深海采掘、海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技术的内向拓展。
六项高技术领域中的12项标志技术,是已经萌发但还远未成熟的前沿技术。本世纪的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将缩小,但由于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强制性渗透改造了这些传统产业部门,因此这些产业的绝对产量和产值不会萎缩。
除这六大高技术领域外,环保技术,主要是对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环境进行监制、控制、治理和保护的各类技术的统称。农业新技术包括:①农业工厂化。
农业工厂化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的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它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②绿色革命。
“绿色革命”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发展中国家兴起的,以采用农作物高产良种为中心的一场新技术革命。其主要内容是大规模地推广矮杆、半矮杆、抗倒伏、产量高、适应性广的小麦和水稻等作物优良品种,并配合灌溉、施肥等技术的改进。这一农业技术革新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因而被誉为“绿色革命”。
国际玉米和小麦改良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在这一革命中作出了突出贡献。③持续农业。持续农业是20世纪80年代酝酿提出的农业发展新方向。
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概括地说,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我国的持续农业尚处于探索和初步实验阶段。
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研究,二是建立实验区,三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使我们赖以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我们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一)生态平衡与中国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平衡简称生态平衡,是指一定的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互相制约的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的稳定和平衡的阶段。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但这一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叫做生态国限,超过了生态国限,自动调节能力就降低甚至丧失,生态系统就遭到破坏。生态平衡是生物世界进行生命活动所遵循的一条客观规律,在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和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按规律办事,才能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完善的生态系统。
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评价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造成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大压力:
人口压力、工业化压力和市场压力。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是中国走向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是制定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中国**认真履行2023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文件的原则立场的实际行动,具有划时代意义。2023年8月,***第1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全国纲领性文件。
《中国21世纪议程》包含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系统”,即总体战略系统,社会可持续系统、经济可持续系统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系统;第二个层次为章,各系统皆由若干章组成,每章的内容指明该系统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第三个层次为“方案领域”,每章由若干方案领域组成;第四个层次为“行动”,由每个方案领域内若干行动组成,是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单元。
低碳经济,高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低碳经济、高科技、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才能为我们创造美好的明天,总之,现在我们是面临这严重的环境问题,但是现在我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各个国家也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现在让我们弘扬低碳经济,发展高新科技,提高生产效率,坚持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生活环境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08
形式与政策作业
如何帮助流坪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流坪村地处揭西县五云镇东南部,全村经济收入薄弱,贫困人口多,是典型的中国农村的缩影。如何帮助流坪村贫困户脱贫致富涉及方方面面的议题。流坪村内几乎无自然资源,也没有支柱产业,村民们都依靠种养业生活,所以我们只能从种养业着手,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现在农民种田养畜量都很少,难于...
形式与政策作业
2013 2014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期末 选题与要求。一 选题 1 联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谈 与市场的关系。2 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我的 中国梦 4 农民工的市民化与城镇化发展。5 谈交通问题的治理。6 国际热点问题与中国外交的应对。7 理 国 苦学报国 谈今日中日关系。8 谈一谈...
形式与政策作业
梦想无止境。同志在参观 复兴之路 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最大共识,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发展国家 振兴民族的热情。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共同组成了中国梦的前进方向,为每一位国人指示了前进的方向。回首自己目前短暂的人生,感觉都是在忙碌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