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将光路补充完整。
3.根据图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4.图中给出了物体ab及像a′b′的位置,请在图中画出凸透镜及其一个焦点f的位置。
透镜补充练习。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一直变小 b.一直变大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3.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不成像
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
a. 30cm b. 20cm c. 10cm d. 5cm
5.某班同学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6.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世界天然大花园”百里杜鹃景观,如果拍摄时所用照相机的镜头焦距是6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为( )
a.大于60mm小于120mm b.小于60mm c.大于120mm d.等于60mm
7.当物体距凸透镜8 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 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f<2 cm b.2 cm<f<4 cm c.4 cm<f<5 cm d.5 cm<f<8 cm
8.小明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
9.如图所示,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20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10.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___立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11.如图1所示,桥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所形成的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桥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桥反射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___作用,可用来矫正___填“近”或“远”)视眼。
图1图2图3图4
12.如图2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小丽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当她把蜡烛放在位置a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调好后,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是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成像特点常应用在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上。
13.如图3所示,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___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是___如果在前面的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凸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___移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
14.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4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凸透镜.(选填“靠近”、“远离”).
1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目的是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如乙图所示,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原因是。
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确定光屏上得到的是最清晰的像。
5)当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随之___选填“上升”或“下降”);那么接下来的操作是: ;答3种方法)
6)此时,若有一只苍蝇落到凸透镜上,则光屏上___成完整的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
7)当移到45cm处时,应该是从___这一侧透过透镜看到在___这一侧所成的放大的像(两空均选填“光屏”或“蜡烛”);
8)小明将自己的近视跟镜放在凸透镜前,若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向___移动光屏(填“左”或“右”)。
9)在整理器材时,某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
16.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位置时,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点为___
2)小明用蜡烛代替小灯泡继续做实验,烛焰在图乙所示位置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3)若想使光屏上的烛焰的像变得再大一些,在不改变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蜡烛向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一段距离,再调整光屏的位置.
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并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老师的眼镜的镜片是 __透镜,老师的视力缺陷选填“近视”或“远视”).
17.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调整好后,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发现光屏上不成像,可能的原因是。
(2)如图18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烛焰的像将位于光屏中心的方;
图18图19
国庆补充作业
1.已知,则 2.已知数例为等差数例,其前项的和为,若,则公差 3.已知圆经过两点,圆心在轴上,则圆的方程是 4.已知抛物线的准线过双曲线的右焦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5.如图,是圆的直径,是圆弧上的点,是直径上关于对称的两点,且,则 6.设向量 1.与 1,2 垂直,则等于 7.已知函数。1 求函...
数学补充作业
1 如图所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点n是线段am上的任意一点 点n不与点a重合 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 b c d 2.直线ab上有一点c,ab 12cm,bc 4cm,则accm.3.已知线段ab 延长ab到c 使,d为ac的中点,若bd 3cm 求ab的长。4.已知线段ab,在ab延长线...
化学补充作业
高三化学作业补充作业 09.9.30 一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斜体字的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1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 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3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4 四氧化三铁与稀硫酸反应。5 氯气与水反应。6 工业上制备漂白液。7 实验室制氯气。8 碳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