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工程测量作业

发布 2022-09-08 20:12:28 阅读 8548

1. 测量工作的原则。

2. 常用的高程基准面是什么?

3. 什么是中间法?

4. 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的操作步骤。

5. 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哪些条件?

6. 视差产生的原因?

7. 水准测量中,要消除地球曲率对观测高差的影响,所采取的方法是?

8. 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哪些条件?

9. 用经纬仪进行水平角测量的操作步骤。

10. 导线角度闭合差调整的方法。

11. 经纬仪整平的目的?

12. 经纬仪操作最后一步合零的目的是什么?复测经纬仪如何进行合零?

13. 用钢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一段距离,往测为162.73 米,返测为162.78米,则其相对误差为___1/3255___

14. 有两条直线,ab的丈量相对误差为1/3200,cd的丈量相对误差为1/4800,则ab的丈量精度于cd的丈量精度。

15. 什么是方位角?根据标准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为哪几种?

16.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分别有什么特性?简要说明如何消除它们的影响?

17. 地形是和的总称。

18. 比例尺越___大___表示地表状况越详细。

19. 等高线平距与坡度的关系。

20. 什么是沉降观测。

21. 1/1000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为_0.1___m

22.附合水准路线计算。

fhfh容= ±40=

23.竖直角观测记录的计算。

1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边工作边检查,前一步工作未作检核不进行下一步工作。

2我国是把黄海平均海平面定为绝对标高的零点,其他各地标高以此为基准。

4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

5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仪器竖轴,即l0l0∥vv;

2、十字丝横丝应垂直于竖轴,即ii⊥vv。

3、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即ll∥cc;

竖轴垂直于地面,垂直于视准轴。

视准轴垂直于竖轴,于地面平行。

6产生视差的原因是水准尺的尺像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

消除视差的方法是仔细地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直至尺像与十字丝平面重合。

7对向观测的方法可以抵消。

8一条是hh,经纬仪的横轴,一条是vv,经纬仪的竖轴,一条是ll,经纬仪的水准管轴,一条是cc,经纬仪的视准轴,要求:1,ll垂直vv,平行hh,2,cc垂直hh,3,hh垂直vv。

9带有刻度的水平圆盘,且圆盘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在度盘上截取相应的读数,则水平角为右目标读数减去左目标的读数。

10 反符号按角度大小比例分配。

11对中——使仪器的中心和测站点的标志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垂球对中、光学对点器对中、强制对中、激光对中)

2、整平——使仪器的竖轴竖直。即水平度盘水平。

12经纬仪的测量角度原理就是利用视线平直的原理,只有你将仪器队中整平之后,才能保证测量出来的角度是正确的。

15从直线起点的标准方向北端起,顺时针方向量至该直线的水平夹角,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可分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

16系统误差是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

偶然误差也称随机误差,在同一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1) 消除已定系统误差的方法有:①引入修正值;②消除产生误差的因素;③替代法;④换位法;⑤正负误差补偿法。

2) 消除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可采用对称观察法。

17地物和地貌_

19两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平距,等高线间平距的大小与地面坡度的大小成反比;

20沉降就是建筑物建好之后因本身自重压力使地基变形之后下沉,

沉降观测就是观测建筑物在一定时间内下沉的一人值。

工程测量作业

北京交通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一 识图题。读出下图所示经纬仪的竖直度盘读数。竖直度盘读数为。二 计算题 1 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 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 如下...

工程测量作业

一 识图题。读出下图所示经纬仪的竖直度盘读数。竖直度盘读数为。二 计算题 1 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 返测分别为357.23米和357.33米。问哪一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2 如下图所示五边形,各内角 1 95 ...

工程测量作业

单项选择题 第1题自动安平水准仪的特点是 使视线水平a 用安平补偿器代替管水准仪 b 用安平补偿器代替圆水准器 c 用安平补偿器和管水准器 答案 a 第2题从观察窗中看到符合水准气泡影象错动间距较大时,需 使符合水准气泡影象符合 a 转动微倾螺旋 b 转动微动螺旋 c 转动三个螺旋 答案 a 第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