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期末知识点

发布 2022-09-06 10:25:28 阅读 5922

摄影知识点。

摄影六大造型元素。

光线、构图、运动、色彩、景别、角度。

光的作用。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3.营造气氛。

4.特殊的光影效果。

摄影用光的分类。

(一)按光的**分类。

可见光: 自然光、人工光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自然光: 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

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二)按光的性质分类。

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三)按光的方向分类。

水平方向可分:顺光、侧光、逆光。

垂直方向可分:顶光、平光、底光。

室外自然光照明。

自然光主要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又分日光与天光两种成分。

日光: 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平均色温约为5500k。

天光: 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室外自然光特点:

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者意向控制。

一、室外直射光摄影。

室外直射光: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1、早晨与傍晚。

光线特点: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

光线运用技巧: 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注意利用投影。

2、上午与下午。

光线特点:光线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 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抓拍生动的形象。

3、中午。光线特点:光线垂直下射,景物明暗反差大,光调干涩生硬。

光线运用技巧: 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

直射光的投射方向。

1、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

2、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

3、逆光, 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

光线运用技巧:**量的控制,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

室外散射光摄影。

室外散射光: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和运用。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

1、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2、光源色温较高,反差小。

室内自然光。

一、 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㈠ 光源方向固定,但亮度变化大。

光线柔和,但明暗反差大。

二、室内自然光的运用。

㈠ 注意选择拍摄角度。

人工光照明。

布光的步骤和方法。

一)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

1、主光 (塑型光)

2、辅助光(副光、补助光)

3、轮廓光(逆光、隔离光)

4、背景光(环境光)

5、修饰光(装饰光)

主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

2)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

辅助光的作用。

(1)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

2)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表现物体的质感。

3)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轮廓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

2)隔离主体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3)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光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丰富画面影调。

(3)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

画面成分的划分。

主体: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置,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陪体: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环境: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空间。

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前景: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置,可以出现在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

背景。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置。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调: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现。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色调: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线条: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一字形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 、“o”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s”形构图。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使画面具有稳定的感觉。

对称是指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保持着绝对均衡关系的构成形式。

对称的构图多用正面角度拍摄,画面工整、安定、肃穆,运用不当则感觉单调、呆板、乏味。

对称与均衡。

均衡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均衡也称作动态平衡,使人有轻松和灵活、感性的感觉。除了视觉形式的均衡外,还存在心理上的均衡,比如:留白的处理和运动构图。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色彩、明暗、虚实、疏密、繁简等。

集中与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

它能使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集中是指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会聚。

它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视线、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建立一种秩序。

集中分为动态集中(形式上的)和表意集中(内在的)。

集中与呼应。

呼应是众多的物体之间直接的联系。

呼应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而产生。

对比。对比能把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和个性、特点、意义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对比的形式很多,包括形的对比(大小、高低、方圆等);色的对比(色别、明度、饱和度、冷暖等);光的对比(明暗);线条对比(粗细、长短);量的对比;情感对比等。

节奏。节奏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的一定的运动或变化的规律性表现。

在明暗变化、线条结构、色彩配置间,在物体排列间,在点、线、面的组合间都能产生节奏。

节奏可以产生统一和变化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

构图的形式: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等。

色彩在摄影中的表现力。

彩色摄影可以更真实地、更有艺术表现力地再现丰富的生活,表现摄影者的意念,增加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渲染气氛,表现意境。

是摄影师的一种造型手段,在摄影中起着传达信息、表达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展现不同的空间、时间、地域和时代感等作用,并且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黎明黄昏夜晚。

黎明的色彩多以青蓝色调为主,加上受阳光照射的部分显露出的品红色,使画面具有很和谐、很生动的色彩效果。

黄昏景色具有柔和的暖调色彩。

夜景的色彩,由于受各种颜色照明灯光的影响,往往显得丰富而艳丽。

夜晚室内的现有光,具有很真实的生活气氛,是很值得利用的一种光线。

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红光+青光=白光、 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

色别: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相貌,指色彩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

色别与光谱成分有关。

一般把色彩分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紫、紫、红紫等十二种色别。

明度: 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纯度: 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以光谱色为标准色,越接近标准色的色彩,其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醒目。

色彩的冷暖:

暖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

使人们感觉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活力等。

冷色:蓝色、青色、兰青色。

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

中性色:绿色、紫色。

黄绿色为暖色、蓝绿色为冷色。

红紫色为暖色、蓝紫色为冷色

消色。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称作“消色”,也叫“无彩色”。红、橙、黄、绿等有颜色的色彩,统称为“有彩色”

摄影画面色彩构成。

暖调构成。能给观众以温暖、热情、快乐、进取等情感联想,寓意喜庆、胜利、尊严、高贵、权势、富裕、活力、健康、光明、希望等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红、橙、黄一类的颜色。

在室外可利用日出或日落时的低角度阳光,使被摄体呈现暖调色彩。

在正常拍摄情况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暖色的滤光镜

冷调的构成。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蓝、青一类色彩。

在黎明未出太阳时或日落以后的时刻拍摄户外风景,可得到蓝青色的冷调效果。

在正常拍摄条件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蓝色的滤光镜。

和谐构成。同类色和谐

类似色和谐:含有同一类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如黄绿、纯绿、蓝绿之中都含有绿色。

低饱和度和谐

消色和谐:黑、白、灰这些消色,与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能收到和谐效果。

重彩构成。若用相当饱和的鲜艳色彩或者明度较低的深暗色彩组成画面,能使画面产生浓郁的色彩效果,形成重彩画面。

用饱和度很高、很纯正、又不过亮或过暗的色彩构成画面,并利用柔和散射的正面光照明。

运用很浓艳的色光照明被摄体。

利用较重、较暗的色彩组成画面

故意减少**量。

淡彩构成。利用一些颜色较浅、明度较高、不够饱和的色彩相互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

高调构成。运用明度很高的色彩,如黄、白、浅橙等,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能明快、晶莹、清透、悦目的色彩效果,形成高调画面。

低调构成。选用深暗沉重、明度很低的色彩,如深蓝、绛紫等色彩组成画面,或者在一幅**中用大面积的黑色、深灰色占据画面。

景别与角度。

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越小。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镜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但是要有内容。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的仰拍、俯拍、平视。

基础摄影知识点

基础摄影知识点 复习题纲。1 摄影术诞生时间 2 机背取景式照相机 3 直视取景式照相机 4 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5 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6 数码照相机 7 镜头 8 光圈 9 光圈系数 10 快门 照相机常见快门速度分别为 125 l 2和1秒 11 b门或t门 12 取景器 13 正确的持相机姿势 ...

摄影测量知识点集合

1.数字摄影测量 基于摄影测量基本原理,利用计算机对满足视觉立体条件的数字影像进行处理,获取被摄对象在目标空间的几何或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2.数字影像 物体对太阳光电磁波的反射,以数字形式记录形成的影像。3.数字摄影测量基本研究内容 数字影像预处理 数字影像自动定向以及数字摄影测量产品生...

数字摄影笔试知识点

1 摄影成像原理 小孔成像。2 摄影术的诞生 1839年达盖尔印版摄影术 1839年8月19日是公认的摄影术诞生日。3 数字摄影开始的时间 20世纪80年代问世 20世纪90年代正式进入数字摄影时代。4 什么事是摄影?p8 广义上讲,摄影是运用光学成像等科学原理,使真实景物在平面上得到影像记录或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