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与安全

发布 2022-08-30 05:02:28 阅读 2797

人们常常自问,习惯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习惯与安全是什么关系?良好的习惯可以有效杜绝安全事故,不良的习惯易引起安全事故。

当一种生活的动作重复了无数次后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例如饭前洗手少得病,不洗手更容易生病,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开钻床摘掉手套,否则易造成绞伤,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习惯等。一个人的安全习惯,既可以在生活中慢慢养成,也可在工作和实践中刻意培养。在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的习惯,多数是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养成的。

而诸如带有职业特点的安全的习惯,则多为人们刻意培养出来的。如果你让一位比较优秀的司机用你的车帮你出趟远门,他首先看一看你的车的性能如何。如果你找的是一位驾驶新手,他往往比老手所做的更加简单。

具备良好驾驶习惯的人有可能60万里无事故,而驾驶习惯不好的人经常出事,不是刮了,就是蹭了,甚至出大事故。学过车的人都知道,开车前要对车及四周进行检查,这是良好的习惯,不检查或未看周边是否有人或物,属于不良习惯;转弯前提前减速,提前3秒打转向灯都是良好的驾驶习惯。优秀司机安全的习惯就是在长期工作中刻意培养出来的,甚至是工作逼出来的。

当我们把安全工作当做生活的必须,这种安全责任就能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如何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我们要因人而异,中国地质大学程五一教授曾讲如何改变孩子吃手的毛病,我认为应该采取“打”或“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每个人的性格、素质、修养差别大,要有针对性,软硬兼施。软的靠培训,利用传统文化、安全文化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让员工去理解“安全”两字的真正含义,让每个人感受到安全存在的意义,从感性认识上加大对每位员工的培训,让他们由不知道到知道、由不熟悉到熟悉掌握,只有让他们在自己的大脑中印上安全的重要标记,我们的安全工作才得以提高,员工的安全行为才能坚持落实。

要经常组织大家开展事故案例回头看活动,用一些安全案例来告诉员工违章的沉痛教训,让员工感受到只要违章,安全事故随时都会发生,使员工心灵上受到震撼,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操作养成习惯;硬的靠考核,所有管理人员要坚持对现场的监督检查,发现违章加大考核力度。安全管理有时光靠扎针还不行,要用手术刀,让员工不敢违章,不去违章,时刻感受到安全管理的存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自身要不断提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指导约束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人员到班组检查安全少一次比错一次强。

我们常说落实规章贵在自觉,自觉就是一种习惯,员工工作之外的不良习惯我们不好管,但工作时间内的习惯我们必须管,这是职责。例如吸烟可以不管,但是吸烟的场所必须管。维修工抢修时设备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交底,告诉员工检修安全注意事项;冶炼工上班时值班调度在班前会必须强调安全。

例如在电气设备上检修或排除故障,应悬挂“有人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这不仅是每个合格员工的必备习惯,也是工作纪律的根本要求。一个人一天的工作25%来自灵感,75%是按照习惯,所以让员工的安全操作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减避免事故的发生。

任务再急不忘安全,严格按规程办事,决不能图省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真正让事故远离我们,愿大家平安每一天。

习惯与安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它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左右我们的行为。习惯有好坏之分,拿到工作和生产当中,坏习惯被叫做 习惯性违章 好习惯被称为 经验 习惯性违章可能产生很多不安全因素甚至导致事故,经验可以提高安全系数,规避危险,所以坏习惯要被坚决抛弃,好习惯要得到发扬。有人把习惯称为历史的惯性,习惯性的思维方...

驾驶习惯与驾驶安全

人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和社会所逐步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行为。比如驾驶习惯就是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驾驶行为的累积就养成了驾驶习惯,而驾驶习惯往往决定了驾驶员的命运。俗语说得好 习...

驾驶习惯与驾驶安全

方案计划参考范本 年 月 日。部门。人的生命运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都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这些规律自然而然地为人类和社会所逐步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的行为。比如驾驶习惯就是驾驶员在长时间的驾驶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一时不容易改变的驾驶行为或驾驶倾向。驾驶行为的累积就养成了驾驶习惯,而驾驶习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