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论语》是孔子**及其再传**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2、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和他等同,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子贡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生奉行的准则吗?”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4、曾子说:读书人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着重大责任,,路程又很遥远。
5、富和贵,是人们所希望得到的;如果不是行仁义之道所取得,这样的富贵是不应该据有。贫和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假如行仁义之道得到贫贱,也不应该抛弃仁义之道。
6、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7、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8、如果做官能够追求得到,哪怕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心尽力做,如果不能追求得到,那么就从事自己的爱好的事业。
9、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三个月吃肉吃不出肉味,他说:想不到对**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10、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在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而后)唱着歌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一. 重点字词。
1. 通假字莫春者,春服既成。通“暮”晚。
2. 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见不贤而内省也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
君子**之美,不**之恶美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好事\ 恶行、坏事。
3. 古今异义。
三: 古义:多次例: 吾日三省吾身今义:数词。
信:古义:真诚,诚实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今义:书信,相信。
处:古义:据有例: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今义:处理。
去:古义:背离,抛弃例: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今义:往 ,到。
至于:古义:达到,到达例: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今义:连词。
与:古义:赞赏例:吾与点也今义:和。
4. 特殊句式判断句其恕乎!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也,表判断。
5. 成语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之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鱼我所欲也 《孟子》是孟子及其**关于孟子言行的记录。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食物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的恩德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句中为“感激……恩德”与通“欤”,语气词,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先前。
2.一词多义。
而呼尔而与之而,表修饰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而,表转折。
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于: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于:对。
为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宁愿,动词,读wéi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前为,介词,为了后为,动词,做、接受。
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为:动词,做。
得二者不可得兼得 :得到、获得,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恩德,动词。
3.古今异义。
豆古:古代盛东西的器皿今:豆类名称。
是亦不可以已乎是古:这今:常用作判断动词。
钟:古义:古代的一种量器例:万钟于我何加焉今义:响器。
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万钟于我何加焉即“万钟于我加何焉”
判断句生,亦我所欲也 ……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者也。
6.成语舍生取义苟且偷生嗟来之食。
7.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9、词类活用: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德”,恩惠,名词活用为动词,感激……恩德。
订鬼翻译。大凡天地之间,出现鬼,并不是人死后的精神变成的,都是人们思念想象所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是由于疾病(的折磨)。人生了病就会忧愁害怕,忧愁害怕就好象看见鬼出现了。凡是人无病时就不会怕这怕那。
所以得了病躺在床上,就害怕有鬼到来。一害怕就会老是想,想久了就会使得视觉错乱,恍恍惚惚地看见鬼了。
用什么来验证呢?古书上说:“伯乐学习鉴别马的时候,由于用心过度,看到的东西,没有不是马的。
宋国庖丁练习解剖牛的本领,三年以后,在他的眼里,没有见过活牛,所看到的全是分解了的)死牛。”这两个人都是专心到了极点。由于老是想着某一个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错觉,看见异乎原物的东西了。
人病了看见鬼,如同伯乐看见马,庖丁看见牛一样。伯乐和庖丁看到的其实不是真正的马和牛,由此可见病人所看见的也不是什么鬼了。
病人身体困倦极了,身体疼痛,就说是鬼拿了棍捧鞭子欧打他,好象看见鬼拿着锤子、锁链、绳索,站着守在他的身旁。(这是因为)病人身体疼痛,心里害怕,才虚幻地看见这些的啊。刚得病时心里惊慌害怕,(就好象)看见鬼来了;病重一些就怕死,好象看见鬼在发怒;身上因病感到疼痛,(就好象)看见鬼在打:
这都是由于想得过多,产生虚幻的感觉造成的,并不是真有那样的事实。
专心想念事物(的结果),有的表现在视觉上,有的表现在说话上,有的表现在听见的声音上。表现在视觉上的,(好象)看见鬼的形状;表现在听觉上,(好象)听到了鬼的声音;表现在嘴上,(就会)说出鬼的事情。(因此)白天会看到鬼的出现,夜里就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
独自睡在空房之中,如果感到有些害怕,就会梦见好象有人按住他的身体哭泣呢!睡醒见到鬼形,躺下听到鬼声,都是由于精神作用引起的;害怕和想象,都出于同样的情况。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昼日则鬼见通“现” 显现,出现。
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通“按”按住。
2. 词类活用:凡人不病则不畏惧病:名用作动,生重病。
3. 古今异义:由于: 古义:由原因于在于例: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今义:原因。
觉:古义:睡醒例:觉见卧闻,俱用精神今义:睡觉。
玩:古义:玩味欣赏例:顾玩所见,无非马者今义:玩耍。
精神:古义:灵魂:例: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今义:人的意识。
4. 一词多义夫精念存想 f 句首发语词无义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f 那
二者用精至矣使用俱用精神因为
5.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致之何由?即“致之由何”宾语前置句。
何以效之?即“以何效之?” 宾语前置句。
或泄于目,或泄于口,或泄于耳状语后置句。
二。中心论点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
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类比论证道理论证。
马说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倡导古文运动,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中。
世上有伯乐,这样以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埋没,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特点来喂养它。这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显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不可以,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展示它的才能,马鸣叫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起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能识别千里马吧!
一。重点字词。
1.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饲养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才能。
其真无马邪通“耶”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
2.词类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尽:形用作动,吃尽吃完。
不知其能千里而死也千里: 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策: 名用作动驱使驾驭。
3.一词多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吃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
2、安求其能千里也它,指代千里马其真无马邪难道加强反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
3、执策而临之马鞭策之不以其道鞭打。
4、虽有千里之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二。中心论点其真不知马也:
三。主题: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26 庄子 二则。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 他们的哲学为 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张 无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论语 十则。论语 是孔子 及其再传 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一 重点字词。1 通假莫春者,春服既成。通 暮 晚。2 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见不贤而内省也内名词作状语在内心。君子 之美,不 之恶美恶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恶行。3 古今异义三 古义 多次例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第七单元知识梳理
第七单元知识梳理。一 要掌握的词 1 徘徊借鉴沈括预兆大熊耸立翱翔不懈探求相辅相成。层出不穷良师益友回肠荡气息息相通。2 佳肴上瘾花岗石 g ng 兴 x ng 许着 zh o 迷。二 解释 1 不懈 松懈。2 日新月异 不相同 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 发展很快。3 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