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重点知识归纳

发布 2022-08-01 02:59:28 阅读 9284

九年级物理知识结构要点。

第十章机械能。

一、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能量)。

2、知识结构: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方式有:

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中,没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有摩擦等阻力,机械能会不断减少。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第10章 《分子动理论、内能》复习提纲。

知识梳理: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引力于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过程就越快。

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二、内能的初步概念: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2、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内能跟物体的温度变化量、质量,种类、状态等有关)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

热现象中的“热”是指:温度。

热膨胀中的“热”是指:温度。

摩擦生热中的“热”是指:内能(热能)

3、 内能的利用: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利用内能来做功。

4、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无论是任何物体,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四、热量:1、比热容:⑴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⑵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位置,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表示:比热容的单位是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容就相同。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与其他物质相比,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时,水温度变化小。

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 q吸=q放。

5、 比热容 (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热容的单位是j/(kg·℃)比热容用字母c表示,比热容的单位是j/(kg·℃)物体的比热容不随形状、质量和而改变,但会随状态改变。

1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3.水的比热容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4.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当温度不同 【有温度差】的两个物体彼此接触时,热量就要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一直到两个物体温度相等为止,此时称它们达到热平衡。在无热量损失的情况下,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就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q放=q吸。

15.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他三个辅助冲程靠飞轮惯性来完成。

16.燃烧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燃烧值。单位是:焦耳/千克。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17.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燃烧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热机的效率:任何热机都不可能把燃料释放的内能全部用来做有用功,如汽油机、柴油机的废气要带走相当一部分内能,冷却系统也要散出很多内能,在热机里: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1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9.热量的计算:

q吸吸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q放 =cm(t0-t)=cm△t降。

20.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21.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2.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23.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第三章 《内能的利用、热机》复习提纲。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

3、关于热值的理解: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

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3、公式:q=mq(q为热值)。

实际中,常利用q吸=q放即cm(t-t0)=ηqm′联合解题。

三、内能的利用。

1、内能的利用方式:

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来做功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蒸气机——内燃机——喷气式发动机。

3、内燃机:将燃料燃烧移至机器内部燃烧,转化为内能且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器叫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4、内燃机大概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w有用/ q总= w有用/qm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第十一章电流与电路。

知识梳理:1.电荷。

1)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2)两种电荷: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捧所带的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电荷量(q):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5)、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6)、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7)、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8)、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如果排斥(张开)则带正电,如果吸引(张角减小)则带负电。(如果靠近带负电物体时,情况恰好相反)

九年级历史九年级总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第1课人类的形成。1 氏族社会产生的作用。氏族社会实行族外群婚制,避免了血亲通婚对人的体质造成的危害 氏族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增进了人们之间的凝聚力,推动了经济 文化事业的发展。2 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都实行财产 分配的公有制。不同点 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

九年级上册物理重点知识点

第13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分子 原子构成的。2.人们通常以为10的 10次方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3.扩散现象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4.固体之间也有扩散。5.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热运动。6.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越高。7....

马原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重点知识点归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应该主要掌握以下52个知识点 1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 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3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4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5 货币流通规律 6 纸币和信用货币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