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科试卷

发布 2022-07-30 22:38:28 阅读 4181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七周教研联盟活动测试。

一、选择题(共8小题目,每小题3分,共24分)

1.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是 (

a. 小孔成像b. 湖面上映出白云的“倒影”

c. 太阳未出地平线,人已看到太阳 d. 人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节干电池电压是1.5v

b.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km/s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b. 盐水、石墨、稀硫酸都是导体。

c. 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d. 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月”比空中的月亮离水面远 b.用照相机拍摄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c.“照镜子”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光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5.炎热的夏天,戴眼镜的同学从空调房走到室外时,镜片上出现一层薄雾,过了一会儿,镜片又变得清晰起来。镜片上这两种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凝固,后蒸发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凝固,后升华。

6.如右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向b 端滑动过程中,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7.投影仪如图,它的光源是强光灯泡,发光时必须用风扇给它降温。设计投影仪电路的要求是:带动风扇的电动机先启动后灯泡才可以发光,电动机未启动,灯泡不可以发光。

下图中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8 .下列连线完全正确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9.单位换算:800 ma = a

0.02kv= v; 42m

10.人说话时,靠声带的发声。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我们常会看到如图1左所示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如图1右说明能传声图1

11.如右图所示是表示部分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他们是眼。为了矫正视力,这些同学需配戴透镜片做的眼镜。

也有一些同学经常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戴耳机听***,为了听得更清晰,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填“音调”、“响度”或“音色”),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听力下降。

12.春游时,同学们看到:①水中的鱼、 ②中午树荫下的亮斑、 ③岸边树在水中的倒影、④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⑤冰透镜取火、⑥潭清疑水浅、⑦池水映明月。

在他们看到的景物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以上填序号)

13.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属于汽化的是以上填序号)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

14.右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是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熔化过程用了分钟。

15.图下左所示是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一种情况,若要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滑动片p应向_ _填“左”或“右”)移动。如图下右所示,电流表a1是测量的电流。电流表a2是测量的电流。

三。作图题(每图题2分,共6分)

16.⑴ 如图甲所示中是由空气向水面斜射的一条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用箭头标明它们的传播方向。(2分)

在如图乙所示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2分)

17.根据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的实物,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导线不能有交叉)。已知电流表a1的示数为2.5a,通过l1的电流是1.1a。(2分)

四。实验题(18题6分,19题6分,每空1分。20题7分,每空1分,共19分)

18. 请将各图的读数填在其相应的空格里。

19.某实验小组在“**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cm。

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上图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的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的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左侧附近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的清晰,此成像过程就是的矫正原理。

20.有一个阻值看不清的电阻器rx,要测出它的电阻值.

1)小明按如图电路图连接好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s,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1.6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则通过电阻器rx的电流为__ a,rx的电阻为__

2)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小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下图是小明同学在做另一实验时,连成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实物图,闭合开关后发现两只电表的指针不动试检查一下,他的接线错在**?

五.计算题(21题3分,22题6分。23题6分,共15分)

21.某同学家中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两盏照明灯,它们并联着的,工作时的电流分别是200ma、1a、300ma、和250ma,如果干路中的电流不许超过3a,则这些用电器能否可以同时使用?

22.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是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340m/s)。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

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长时间?

23.小王学习了有关热学的知识后,知道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1)如果小王用燃气灶将质量为5kg、温度为20℃的水加热到100℃,则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小王烧水用的燃气灶使用的是热值为4.2×107j/kg的煤气,且燃气灶烧水时的热有20%被水吸收,则实际消耗的煤气为多少kg?

六.综合能力题(24题5分,25题4分。26题6分,共15分)

24.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

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1)请把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1分)

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使像变得清晰。(1分)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填以下选项)。(2分)

a.0~10cm b.10cm~25cm c.0~25cm d.10cm~极远处

25.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多年冻土对路基的影响,夏天气温上升,冻土层中的冰吸热就要___填物态变化),上面的路基就塌了,而冬天温度降低,冻土层的体积就要___填“变大”或“变小”),上面的路基和钢轨就会被升起来,一降一升,火车极易脱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几种方案中,有一种(如右图)是在铁路的插了许多叫做热棒的柱子,整个热棒是中空的,里面装有液氮。当路基温度升高时,液氨吸收热量发生___现象(填物态变化),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此时气态氨放出热量发生___现象,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棒底,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制冷机”。

九年级物理科试卷分析

从试卷总体来看,试题内容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凸显了新课程倡导的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维目标,所考知识点覆盖面广,涵盖初中九年级物理学习的全部内容,并能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以及生活实际组织命题。本试卷共三个大题,分别为选择 与实验 计算题,题型全面,试题结构合理,整张...

九年级物理科试卷分析

九年级物理科试卷分析 2012 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未考试 云浮市第二中学陈业辉。一 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实验 试题的考查,非常注重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本卷分别以选择 填空 作图 实验 计...

九年级物理科测试试卷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学校姓名班别。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1分。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错 不选或多选的均给0分 1 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总是等于重力 b 压力的方向总是与重力的方向相同。c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d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