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阅读

发布 2022-07-30 12:18:28 阅读 5307

科技说明文。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沙漠是地球上最荒凉的区域之一。为什么沙漠如此荒凉?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是,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些地区生存。

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不过,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从而导致生长在沙漠里的植物越来越少。

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至50℃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地表温度达到40℃以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会变得越来越荒凉和贫瘠。

研究人员还表示,除了沙漠地区,在世界任何高温干旱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

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

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比如不计成本地往其中施放氮肥,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的扩张也将变得气势汹汹而且肆无忌惮。那样令人绝望的未来,并非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选自《青年文摘》2024年第11期,有删改)

1、文章认为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文中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4分)

2、第段画线句子中“头疼的现象”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3、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意思?文章是怎样把这层意思说清楚的?

4、第段中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处加以分析。(4分)

答案:1、因为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在沙漠地区选试验点,通过精密仪器测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发现沙漠地区长时间气温较高,土壤中的氮以气体形式不断挥发,而最终不能回到土壤中。

2、干旱地区种植田地,在保障了充分的水和肥料的前提下,土地的出产不高。

3、沙漠中土壤里的氮为何不可返回。作者采用总分的说明顺序,将干旱地区和气候温和地区进行比较来说明的。

4、采用生动的语言来说明。如“气势汹汹”和“肆无忌惮”两个成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沙漠人格化,表现土壤沙漠化的严重,警示人们保护环境。

令人恐怖的冰川病毒。

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悄无声息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面。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

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许多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

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2024年前的冰层样品时,令人惊骇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

研究者发现,在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重见天日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当然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这些病毒已经在冰底埋藏了很长时间,它们的生命力和传染性不会像从前那样强烈,真正的危险可能会非常遥远。然而,从理论上讲,谁也不能武断地说,这些重见天日的古老的细菌和病毒不会再次给这个世界带来灾难。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生物物种在极短的时期内神秘的消失,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然是恐龙了。今天主宰着地球的人类,会不会因为冰川融化所引发的灾难而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

1.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理,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

2.请用一句话概括你从文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下句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将近50亿年的活动中,它的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能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4.作者认为冰川病毒可能肆意人类的依据是什么?

5.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已破坏地球环境是地球变暖的方式在给自己的脖子上套吊索。”这句话?

6.文章末尾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对此,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7.请根据文章透露的信息,你一则关于环保的宣传标语。

答案:1、由于人类活动致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致使冰川融化。

2、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古老病毒,将对人类形成威胁(大意答对即可酌情给分)。

3、不能,“几乎”表明还有例外,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

4、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会导致特种灭绝。

5、人类肆意破坏环境,使得地球变暖最终受害的必将是自己。

6、我们要想不重蹈恐龙灭绝的覆辙,惟有从现在起,为保护环境而努力(大意答对即酌情给分)。

7、保护环境,拥有未来。

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敲响警钟。

最近,素来高温炎热的沙特阿拉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首都利雅得早晚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北部的拉夫哈、泰布克等地区最低气温达到零下7摄氏度,并出现了当地罕见的霜冻、降雪和树挂等现象。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也下了百年来的第一场雪。在全年平均气温25摄氏度左右的科威特,最低气温竟降到零下3摄氏度。

近年来,诸如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全球发生的频率增加,强度也加大,气候问题愈来愈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1月2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指出,人类深受气候变化影响,尽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渐进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却可以是突然的、急剧的。气候变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面临的一个主要威胁,人类社会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所谓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与历史同期相比出现较少的小概率天气气候事件。造成极端天气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全球变暖。尽管海湾地区遭受了罕见的寒流袭击,与全球变暖之说似乎相悖,但实际上全球变暖和局部严寒并不矛盾。

全球变暖只是指全球气温呈总体上升趋势,并不排除局部地方发生严寒。

九年级阅读

亲爱的朋友,愿我们在生活中去体验 去感悟 去实践吧!1 摘录第 段中描写蒲公英生长时动态美的词语2个。2 摘录文中的比喻句1个。1分 3 说说为什么蒲公英会变成 被消灭的丑恶的对象 4 第 段中加点的 竟然 一词在表达上有何作用?5 结合生活中的一个例子,说说你对文中第 段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6 阅...

九年级语文阅读训练九

九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阅读训练九 不怕失败。纵观悠悠历史,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可能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么只能什么事也不干。只有不怕失败,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失败与成功之间往往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有人曾把这个过程比做桥梁。古今中外,有不少人就是通过这座桥梁,才走向成功的...

九年级阅读训练

九年级语文阅读精选精练。一母亲的诗。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