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成下面1-4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 衣钵耷拉恻隐入不敷出 b. 雾蔼猝然赢弱鸦雀无声。
c. 浩瀚悲怆水渍流连驻足 d. 荒谬锤炼思忖吹毛求疵。
1.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沣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a.狡黠(xiá)推搡萎缩(wěi)重峦叠嶂 b.拮据(jié)显赫愧怍(zuò)众目睽睽。
c.魁梧(kuí)桑梓缅怀(miǎn)风尘仆仆 d.蓦然(mù)消魂慰藉(jí)莫明其妙。
1.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黏膜(nián)晕圈(yùn)伛偻提携(yǔ)恹恹欲睡(yān)
b.冗杂(rǒng)揣摩(chuǎi)缊袍敝衣(yùn)前瞻后顾(zhān)
c.骁勇(yáo)磕绊(pàn)飞珠迸玉(bìng)妄自菲薄(fēi)
d.翌年(yì)幽咽(yè)觥筹交错(gōng) 阿谀奉承(ē)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了。
2)在洪水期,叶尔羌河宽阔的河床里的仿佛不是水,而是永无休止的、奔腾拥挤的骆驼群。
3)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 。
a. 熟识流泻精确b. 认识流泻准确
c. 熟识流淌准确d. 认识流淌精确
3. 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武汉客厅”是中国首创的集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艺术品展示交易区、高端酒店会议服务区。
于一体的超大型城市文化综合体。
b.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主席关于“中国梦”的阐述,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好。
科学文化知识。
d.各级**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发生。
.将“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a)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b)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c)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d)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从微博到微信。
最近有两条关于微博和微信的消息值得关注。一条是关于微博的“坏消息”,1月31日市场研究机构的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期间,新浪微博负增长接近40%,腾讯微博更是可怜,以接近60%的负增长排名垫底。另一条是关于微信的“好消息”,2024年1月15日,微信注册用户过3亿。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微博“式微”,或者即将为微信取代?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什么是微博和微信。
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从微博和微信的传播形态和用户体验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而微信尚不具备**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也许融合是必然的,毕竟早在2024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新**的发展往往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态和结局出现,究竟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5.文章围绕微信和微博讲了三方面的主要内容,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微博和微信的特点功能b.微博与微信的差异
c.微博与微信的受众面d.微博与微信的前景**。
6.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微博,发的文章每篇不超过,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b. 微信是“小众化”的“**”,同时也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c. 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d. 也许微信和微博的融合是必然的,因为早在2024年初印度就推出了“语音版微博”,并受用户追捧,而国内也有类似的语音微博开发成功。
7.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明说,相较于有关微博频频传来的“坏消息”,微信因其良好的势头,将必然取代微博。
b. 小琼说,用微信添加好友真是方便极啦,可以运用“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的功能通过“偶遇”的方式进行添加,一下子就搞定了。
c. 小诚说,过年利用微信团拜方便极了,既可语音又可有动画文字相配,比短信强多了。
d. 小琳说,有时候,微信可以当**用,我就常常使用微信和朋友进行语音通话,虽然有延迟,但还是很方便的。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玉版居记。钟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郭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①而僻,都无市喧。
而寺以后方丈地,有修竹几百竿,古树十数株。为松、为樟、为朴、为蜡、为枫,及巴蕉细草间之。六月坐之可忘暑,清风白月,秋声夜色,摇摇堕竹树下。
间以吏事稀少,独与往还,觉山**②不远,亦自忘其吏之为俗。借境汰情③,因出馀锾④,命工筑小屋一座,围棂窗四周,覆树似屋,据而坐,亦近乎巢⑤凿坯⑥之民。而总之以竹居胜。
即傍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⑦,颜⑧其居曰玉版⑨。里父老诸生未始不可与集,高客韵士与之俱,更益清远。昔苏子瞻邀刘器之参玉版和尚,至则烧笋而食,器之觉笋味胜,欣然有悟,盖取诸此也。
别一石刻《玉版居约》:戒杀,戒多滋味,戒毁墙壁篱落、斫伐摧败诸竹木,愿后来者共呵护之。工竣为壬寅秋九月。
注释】①窅(yǎo):深远。②山**:
山阴,会稽的别称。③借境汰情:凭借这里的景色来陶涤性情。
④锾(huán):古代重量单位,常用作金钱的单位,引申为金钱。⑤巢:
居住。⑥凿坯(pī):在土壁上打洞。
⑦小淇园:暗含有竹园之意。⑧颜:
命名。⑨玉版:竹笋的别称。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 绝少胜地可眺览绝:极b. 去城里许去:距离。
c. 高客韵士与之俱俱:全,都d. 总之以竹居胜胜:优美。
9.下列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和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径窅而僻。
a. 登轼而望之 b.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泉香而酒洌。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
a. 作者认为玉版居属于高雅清幽之地,只有诗书满腹的才子和墨客才有资格于此处休息游玩。
b. 福胜寺后草木茂盛,环境清幽,即使是六月,身处其中也感受不到炎热。
c. 因作者政务并不繁忙,而且山**离作者所住的地方也不远,所以常常去那里游玩,有时。
甚至忘记了政务才是正事。
d. 石刻《玉版居约》中的三戒,其目的是为了让后人一同保护玉版居。
四、(14分)
11.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语段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即傍竹为径,题之以小淇园,颜其居曰玉版。
九年级中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23分 1.将下列书法作品的内容用简化楷书写在田字格内。2 分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日出喷薄,阳光下,万只竟游的白天鹅在五彩斑澜的湖面上成了美丽的剪影,宛如水上一朵朵袅娜的白莲。他们,时而挺脖昂首,神气地如同将军 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 书写。4分 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 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情况给你记分。二 积累与运用。19分 1.古诗文填空。6分 1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潮平两岸阔王湾 次北固山下 3 杜牧在 赤壁 一诗中感叹自己怀才不遇的诗句是。4 范仲淹在 渔家傲秋思 一词中以矛...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题
个人收集整理 zq 注意 本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一 积累与运用 分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 无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 赤壁 此事古难全。苏轼 水调歌头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己亥杂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蒹葭苍苍,诗经蒹葭 文天祥在 过零丁洋 一诗中,巧借两个情感色彩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