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作业题

发布 2022-07-18 05:14:28 阅读 3152

高一历史作业题(五)

郑雷洲。1,《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

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

a.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b.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c.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d.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2,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中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发明)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手工业( )

a.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b.推崇行业间的分工协作。

c.工匠有崇高的社会地位d.注重对生产工具的改进。

3,明成化二十一年(2024年),因各地至京的轮班匠逃役者多,乃令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九钱,北匠六钱,免赴京当班。至嘉靖四十一年(2024年)规定一律纳银,每名每年征银四钱五分,不许私自赴京当班。材料反映出明朝中期以后( )

a.出现了“计工受值”的雇佣关系b.私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c.纳银代役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商业繁荣使纳银代役成为主流。

4,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d.**大量流入中国。

5,元朝立国,将民间工匠强制征调,为官府服务,编入“匠籍”。清初宣布废除“匠籍”,工匠在法律上获得了一般民户的地位。乾隆帝说:

“国家兴修工作,雇募人夫,原欲小民实授价值,以为赡养身家之计一”。这一变化( )

a.打破了官营手工业的垄断地位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

c.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发展。

6,战国时期秦国的青铜兵器出土数量很多,不少带有铭文,如“相邦吕不韦戈”、“相邦义(张仪)戈”、“上郡守戈”、“陇西守戈”等。这些铭文证实( )

a.兵器使用者为**高级**b.秦国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c.秦兵器分由**和地方督造d.秦兵器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7,据《上海县志》记载,嘉靖时上海县“外内有事,田家妇女亦助农作,镇市男子亦晓女红”;《浙江通志》亦云,万历时嘉善县“纺织为纱,织之为布者,家户习为恒业……男妇或通宵不寐”。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b.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的变化。

c.纺织业是主要的手工业部门d.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8,明清时期,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b.家庭手工业注重面向市场。

c.世俗拜金主义之风盛行d.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迅速。

9,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10,禁榷制度是中国古代**对某些特定商品实行专营的制度。宋人韦骧评述道:“榷财之制非古也,自汉武始之矣。

……晋、魏、隋、唐以来,皆沿而为法,盖后世财用浸阔,不可一日无榷也。”禁榷制度( )

a.强化君主**是前提b.有利于增长国家财政。

c.弱化了重农抑商政策d.是历代王朝采用的经济政策。

11,汉代民谣说:“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依市门。”“何以孝悌为,财多而光荣。”该民谣主要反映了汉代社会( )

a.重农抑商的现象b.纺织刺绣的兴盛 c.追商逐利的风气d.农民生活的艰辛。

12,《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13,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数百年后,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习俗日益浓厚。这表明当时的江南( )

a.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经济对社会的影响力上升。

c.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d.朝廷藉此强化财富思想。

14,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开始出现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15,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江苏南浔的“湖丝”不仅远销国内边远市镇,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的铁器“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萌芽促进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流通突破了狭隘的地方市场。

c.商业繁荣促进工商业市镇兴起 d.海禁政策松动促进海外**发达。

16,《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

a.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b.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d.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17,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辨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

a.尊崇和颂扬先人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d.巩固儒学地位。

18,《说文解字》:“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据此推断( )

a.早期郡县为诸侯国君封地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发了郡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早期郡县与秦朝以来有本质不同。

19,西周时期的城市建置等级比较明显,天子的都城大于诸侯的国都。战国时期,齐都临淄成为当时规模最大和最为繁华的商业都会,国君在此设立稷下学官,吸纳各学派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思想自由。这主要反映出( )

a.传统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b.百家争鸣促进了经济发展。

c.新兴工商业城市兴起d.官府对经济文化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20,先秦时期的社会管理者通过对节庆时间、场合、仪式的安排等有意或无意地对治下百姓进行管理和教化。夏商周三代的岁时节庆一脉相承,在人们参与节庆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产生了共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体验。由此可见,先秦节庆( )

a.束缚了百姓的思想及其生活b.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

c.宣示了夏商周政权的合法性d.娱乐性取代了教化功能。

21,《国语·鲁语上》曰:“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规定每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主要表明“先王制诸侯”(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b.具有制度性保障。

c.以礼乐制度为基础d.提高了行政效率。

22,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3,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这一变化说明( )

历史文选作业题

绪论部分。1.四书五经。1 四书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2 五经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2.十三经九经五经十二经。十三经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即 易 书 诗 周礼 仪礼 礼记 春秋左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规定 三礼 周礼 仪礼 礼记 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连...

历史选修三作业题

一 单选题。1 战争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战争在不经意中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下列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推动历史前进 的是。战后飞机 汽车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 战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妇女取得普选权。促进各国 职能的调整,使得 办事高效 快捷 为了协调各国的矛盾冲突成立了国际联盟。abcd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

国家预算作业题作业题

作业题。1 某工业部门,上年完成产值450亿元,实现利润 亿元。计划年度利润增加因素有 工业产值计划增长10 成本降低率2 设产值成本率为85 计划年度利润减少因素有 调整 利润减少8000万元 调整工资利润减少2000万元 调整税率利润减少2700万元。根据上述资料测算计划年度该部门实现的利润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