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锡作业基础培训

发布 2022-07-17 14:58:28 阅读 8522

焊锡作业培训教材。

目的] :焊锡作业是产品制造工程里的一个关键作业工序,和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为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特制定此培训教材。

适用范围] :此培训教材适用于手工焊锡作业。

必要条件] :

1. 人员: 从事焊锡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总分100分,80分或以上为合格)方可上岗作业,并且作业时要佩戴规定的焊锡员袖章。

每隔3个月实施再培训和相应的考试,要求同前所述;

2. 电烙铁: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参照作业指导书) ,选用合适的电烙铁和烙铁头;

3. 锡线: 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有铅或无铅锡线,使用之前组长和焊锡员要先确认是否为所要求的锡线,无误后方可使用;

4. 助焊剂: 金属表面必须有助焊剂; 常用助焊剂为松香。

作用:1) 、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2) 、有表面张力,液化金属流动状态较好,分散均匀;

5. 工具: 烙铁架和湿润的清洗海绵或金属丝垫;

6. 放置: 焊锡只能放置在静止的操作台上作业,不能在流水联机操作;

7. 通风: 良好的排烟通风措施。

作业方法] :

1. 具体的电子线的勾线方式按照《作业指导书》实施;

2. 将烙铁头的平面部接触到需要焊接的端子平面部分(焊接方向要以《作业指导书》为准),预热1~3秒(不同的焊接部品必要的预热时间会不同,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 握住锡线先端5~10cm处使锡线接触到熔接部位,并使锡线溶化充分浸润地附着在端子上(熔化的锡线与端子保持同温2~4秒,以便溶化的锡线与端子充分焊接) ;

4. 沿电烙铁中心轴线方向将烙铁头从端子焊接部位拉开,并让被焊接部位保持静止状态2~4秒,确定焊接部位充分冷却(冷却过程中连接的部品之间不应发生位移);

5. 自检确认焊接效果;不良的焊锡要重新返工处理,直到确认为良品为止;

6. 将烙铁头上多余的锡渣在清洗海绵或金属丝垫上除去;

7. 重复以上操作。

电烙铁介绍]:

1. 型式。型号:

电烙铁的型式有连续加热的内热式和外热式两种,发热组件插入烙铁头空腔内加热的称作内热式电烙铁;烙铁头插入发热组件内加热的称作外热式电烙铁。 用以下字母表示型号:

t l n--

规格代号(用瓦数表示)

系列代号(n表示内热式,w表示外热式)

组别代号(l表示电烙铁)

类别代号(t表示日用电器产品的其它器具)

如: t l w –300 表示:外热式300w的电烙铁;

2. 规格: 电烙铁的规格按照额定输入功率划分,一般有:

内热式: 20w,35w,50w,70w,100w,150w,200w,300w;

外热式:30w,50w,75w,100w,150w,200w,300w,500w.

3. 发热时间: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烙铁头工作面加热至240℃时所需要的时间:

20w.35w不得大于3分钟;30w.50w不得大于5分钟;70~500w不得大于10分钟。

4. 工作温度:对无负载的电烙铁施以额定电压,在40分钟以内烙铁头工作面温度应达到稳定状态,其温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5. 寿命: 电烙铁在额定电压下的寿命,不低于500小时。

6. 手柄:手柄的形状应保证握持舒服,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应有毛刺。裂纹和凹痕等缺陷。

引出端上的安装(勾线)]:所有**请参照gb/t 19247.4—2003/iec 61191-4:1998中4.3中的**。

1. 导线与引出端的缠绕: 引出端与导线在焊接前应予机械固定,以防止焊接过程中连接的元器件发生位移。

如果塔形引出端有足够的空间,应将引线出端和导线缠绕在塔形接线头和直杆上至少180?,且可重迭缠绕。 直杆引出端上的最后一根导线距其顶部至少应有一个导线的直径,以保证足够的焊缝,并应弯成一个环型以便于现场维修。

对于直径小于0.25mm的导线,至少缠绕1~3圈。对于不能进行机械固定的端接导线所用的小元器件,可不执行此要求。

导线和引出端缠绕引出端柱的接触区至少180?,且不相互缠绕。

2. 侧面连接走线: 若按照1的规定机械固定,则允许最小缠绕区为90?.

在保持最小电气间距的前提下,引线出端和导线的端部可伸出引出端的基面之外。 可行时,母线可例外,导线应按顺序缠绕,将最粗的放在下面。 导线或元器件引出端应穿过槽并压平整,再缠绕到引出端的任一接线柱上,确保导线至少与接线柱上1个角可靠接触。

且导线或引线应与引出端的底部或预先已安装的导线紧密接触。 每个接线柱限制缠绕3根线,且应与固定以满足下列要求: a.

没有重迭缠绕和导线重迭; b. 导线间的最小间距,导线与端接印制板或与面间的最小间距,至少等于导线的绝缘厚度; c. 缠绕线交替在不同方向压平整。

3. 顶面及地面的连接走线: 导线应缠绕在引出端的底部或接线柱上,以确保导线可靠接触,若按照1的规定予以机械固定,则至少弯90?.

且导线引线应与引出端或预先已安装的导线的底部相接触。 当连接的导线超过1根士,数根导线应同时插入,但应分别缠绕各自对应的接线柱上。 党设计需要在叉形引出端的顶部走线时,导线应直接穿入叉形杆之间。

在叉形杆之间的间距允许是,叉形杆之间的间隙应该用双股弯线塞紧或使用单独的塞紧线。

4. 连续走线: 如果要连接3个或3个以上的引出端,连续总线导线可以从引出端到引出端走线,但应符合下列条件:

a. 到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引出端的连接符合1的要求; b. 将连接**未缠绕导线绕一个圈,作为清除周围环境所加应力的措施; c.

若为带孔的引出端,导线应至少要与中间引出端的2个不相邻的接触面接触。

5. 维修线环: 引线应弯成小环形或缓慢弯曲压平整在正确的位置,弯曲应足够大以便于维修,焊接后导线应符合6的绝缘间距的要求。

6. 绝缘间距: 导线绝缘层端部与焊接点的焊料间的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a. 最小间距: 绝缘层可与焊点接触,但不能被焊料覆盖。

在绝缘端头的导线轮廓应清晰可见; b. 最大间距: 间距应小于2倍的导线直径(包括绝缘皮)或1.

5mm,取其较大者,但不允许相邻导线间短路。

7. 导线的缠绕方向: 引线导线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缠绕(与可能要施加的应力方向一致),但引线压平整后的曲线形状应是连续的,且不应妨碍引出端上其它导线的缠绕。

8. 最多连接: 塔形或叉形引出端的任意连接区连接导线不应超过3根,其它引出端的连接总数也不应超过3根,除非引出端设计为能连接3根以上的导线。

9. 穿孔引出端: 接线到单个引出端时,导线应穿过孔眼,缠绕在引出端上。

采用连续走线时,导线应采取连接单个引出端的相同接线方式连接两头的引出端(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跨接线至少要与中间引出端的两个不相邻接触表面相接触。[注意事项] :

1. 勾线方式和插入方式依据《作业指导书》执行 ;

2. 内配线绝缘保护皮不可没入焊锡中,否则为焊锡不良;

3. 工件的表面须无氧化现象(助焊剂可清除此问题) ;

4. 烙铁头没有作业却长时间处于通电状态容易氧化,要求有超过10分钟不用时要切断电源;烙铁头要及时清洗;

5. 温度设定以《作业指导书》为准。

自主检查] :

1. 焊锡表面要光滑饱满;

2. 要避免焊锡过热或不充分受热的话熔接头部倒下来或锡头过大等不良;和邻近端子的间隙不要太接近;

3. 熔接时焊锡膏不要浸入或飞散到接触部及必要的间隙部位;

4. 要避免电线护胶(绝缘保护部份)被覆盖或进入到熔接中;

5. 避免焊锡碎片附着,要及时清除;

6. 线的端末处理要彻底,避免飞线等现象;

7. 要避免线的拔出。断裂;

8. 要避免熔接部的脱离;

9. 要避免线和熔接部的动摇;

10. 不要忘记熔接;

11. 要避免出现虚焊。假焊的不良。

参考标准]: 1. gb/t 19247.1—2003/iec 61191-1:1998

2. gb 4706.41—2005/iec 60335-2-45:2002

一. 焊接前准备工作。

选择适合岗位的电烙铁、烙铁托架剪钳开线钳指甲钳锡线助焊剂烙铁海绵片白干布到岗位;然后清洁电烙铁锡屎残渣及台面;再将工具摆放到正确位置。

二. 坐之姿势。

操作者坐之姿势,把腰伸直,腿与身躯角度成90~120;头向前倾斜20~30;眼睛俯视台面;两手自然放在台面;被焊件与自己的头/身躯距离要保持20~25cm

三. 产品焊接工艺品质。

焊点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产品性能,例如假焊会导致产品死机接触不良等,搭锡同样导致产品死机,失真甚至烧毁组件,故焊锡锡点好坏对产品质量极其重要。

概括讲,焊点品质应圆滑光亮,像山丘,焊接牢固,不可起铜皮,假焊,短路,沙孔,尖峰,搭锡及饱锡,焊点面的面积约为被焊件焊面2~4倍。

焊锡作业基础培训

目的 焊锡作业是产品制造工程里的一个关键作业工序,和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为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特制定此培训教材。适用范围 此培训教材适用于手工焊锡作业。必要条件 1.人员 焊锡作业培训教材。目的 焊锡作业是产品制造工程里的一个关键作业工序,和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关系。为确保产品质量及安全生产,特制...

焊锡培训教材

人工焊接。編輯 紀錫遂。編輯日期 2001 12 14 目錄。1 焊接的基礎知識 3 1.1 焊接的目的 3 1.2 焊接的原理 3 1.3 良好的焊接形狀 3 1.4 良好的焊接作品條件 4 1.5 焊接沾染及沾染性 5 1.6 熱的傳導方法 5 2 焊接材料的基礎知識 6 2.1 錫料 6 2....

基础教师教师培训实践作业

武明杰的教学反思。对本次课的总体评价。我比较感性,教学态度上很有亲和力。在学生活动中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创设良好的课堂效果。优点。序号1不足2 不足之处。学生讨论是出现不和谐声音。有的小组秩序乱。原因。学生固执分组不合理 改进意见。交给学生团结。从新分组。对一些问题的反思。1.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