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信用

发布 2022-07-15 02:58:28 阅读 3945

第一节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什么是信用。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是“债”,等等。

2.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3.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其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

3.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高利贷。

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极高利率存在的条件。

1. 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 2. 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极高风险的补偿……

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我国的民间放贷。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3. 应取的对策。

第三节信用活动的基础。

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2.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

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 5 部门个人部门企业部门**部门国外部门金融部门。

信用中的个人。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

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

1.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 2.

信用关系中的**: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3. 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 4.

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

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y = c + i + x-m

3、资金流量分析模型。

第四节信用的形式。

1. 借贷资本,是指处于借贷关系中的货币资本。 2.

他首先是资本;但与用于生产、流通、服务的实际资本有别:他并不参与实体资本的运作过程,但有收入——“利息”。好像货币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增殖的天然属性,就如同树能自己结出果实一样。

关于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3. 在《金融学》的领域中,对借贷资本的分析,是从运行机制的角度考察借贷资本与实际资本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作为卖主的企业以赊销方式对作为买主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2.

在商业信用中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就买卖行为来说,在发生商业信用之际已经完结,就与通常的现款买卖一样;而在此之后,它们之间只存在一定货币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

3. 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商业票据。1. 本票与汇票——期限不超过1年汇票必须经过债务人“承兑”方才有效; 2. 票据的“无因性(抽象性……)和“不可争辩性”。 3. 商业信用在中国。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1. 由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作为媒介的信用;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2.

商业信用的发展日益依赖于银行信用。而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则是银行发展过程中首先扩展的主要业务。

3. 票据贴现: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 4. 银行承兑票据: 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买主,间接支持商业信用中的卖主。

银行券。1. 银行家的票据。 2. “可兑现”。 3. 银行券与纸币的相互转化。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1. 间接融资:在银行信用中,银行是货币资金所有者的债务人;是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权人;货币资金的所有者同货币资金需求者不发生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

2. 直接融资:是指在**市场,债券市场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用过有价**的融资。

国家信用。1. 国家从国内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内债;从国外以借入方式筹款是外债。

2. 在国家信用中,中国的统治者对百姓——特别是对农耕贷放,是持续几千年的国家理财政策,极具特点。 3.

在现代经济中,要求“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是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观点。 4. 国债的规模允许有多大,这是一个需要专门讨论的问题。

消费信用。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3.

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第五节国际信用。

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流动。

1. 资本输出的理论,概括了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扩张的史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已不能简单用来论证改变了的国际关系格局。 2.

国际资本流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包括资本在国际之间的多边相互流动,反映着更为复杂国际经济联系。 贫富、强弱、“南北”、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客观存在。

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2. 国外直接投资: 国外的直接投资,不完全等同于简单借贷,但投资一旦跨出国界,立即构成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总体的一部分。

我国对国际信用的利用。

第六节股份公司。

股份****。

1. 有限责任股份公司是现代经济生活中大中型企业的主导组织形式,其特征公司的资本通过发行**方式筹集**是公司的所有权证,持有人为股东,股东对公司只负“有限”责任股东不能退股,但可以**、转让股东有投票权;但大量小股东,所以买**,勿宁说是选择一种保存自己财富的形式经营由专门的经理人员进行……

股份公司与信用。

股份制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

1. 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资本从私人的变成“社会的”,从而所有权和经营权必然分离经理人员形成了一个阶层,所有权已不再是发挥资本职能的前提。 2.

这在社会经济制度发展中的意义无疑极为重大马克思曾认为,这 “是资本再转化为生产者的财产所必需的过渡点”。

股份公司在中国。

1. 19世纪后半叶,先是洋务派创办了一些近代军用工业,随后,又兴办了一些官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这是中国最先采取股份公司形式的一批企业。

2. 计划经济无股份制的存在余地。 3. 在改革开放政策下,进入90年代,股份公司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发展前景依然存在许多需要探索和解决的课题。

第七节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守信与失信。

1. 作为借贷行为的信用,包含守信与失信两个侧面;它们总是相互伴随而存在。 2.

失信并不等于蓄意赖账;除去赖账,还有种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失信行为的产生。 3. 就总体来说,失信行为超过一定规模,将会降低信用的作用;如果持续地、大量地存在,必然威胁信用范畴本身。

维持信用机制的发展。

1. 经济生活本身必然发展维护守信的机制。守信机制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的权衡;是失信成本的约束。

2. 失信成本的趋降和制度化约束的加强。 3.

分散由不可抗拒原因所导致的失信风险的机制; 对于失信连锁反应的防范机制。 4. 行业约束和法制建设。

我国当前“信用缺失”与信用秩序重建。

1. 失信行为严重地破坏了信用联系;不遵守承诺的坏风气也扩展到借贷关系之外。 2.

在计划经济中,信用只是资源配置的辅助性手段,自然而然地形成轻视信用运作的观念; 3. 体制转轨的种种困难,削弱了保证正常守信秩序的基础条件; 故意的、恶性的逃废债行为的不断出现,则与经济体制转轨对道德规范的冲击有关。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关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建立市场经济信用秩序的经济根基。 5. “重建诚信”是覆盖整个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全面课题;强调诚信作为行为规范,是保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建设。

中国古代贤哲强调“信”作为行为规范,把道德约束视为保持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力量,是不可变易的至理名言。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备课

1 ted利差 ted spread 就是欧洲美元的三月期利率 一般是三个月期libor 与美国t bill三月期的利率的差值,即三月期伦敦银行间市场利率 libor 与三月期美国国债利率之差,是反映国际金融市场的最重要的风险衡量指标。当ted利差往上行,则显示市场风险扩大,市场资金趋紧,银行借贷成...

货币银行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信用与经济练习题。一 选择题 含单项选择与多项选择 1 现代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a 商业信用。b 高利贷信用。c 民间信用。d 银行信用。e 国家信用。2 商业信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 商品赊销。b 预付定金或货款。c 货币借贷。d 分期付款。3 现代消费信用的主要类型有 a 民间提供的消费...

货币银行学 第二章案例A

第二章案例a 石币之岛。1899年到1919年,太平洋上的加罗林群岛还是德国的殖民地,群岛的最西端为雅浦岛,当时人口大约为5000万到6000万人。该岛不产金属,他们的资源是石头 是从离该岛400里远的另一个岛上找到的石灰岩识 他们的劳动都耗费在搬动石头和磨制石头上,石头就像文明社会里的所有物和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