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发布 2022-07-13 17:10:28 阅读 8846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

一、判断。文学阅读就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形象的心理过程。(

美国戏剧家黑格尔标举“社会冲突”,认为“一次戏剧冲突必须是一次社会性冲突”。(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有句名言,“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妨说,散文中的一切真实都是作者意识中的真实。(

作为抒情话语,对比主要不体现在形式上,而重在内容。(

一般说来,阅读身份主要是在现实的阅读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因而读者在进入实际阅读活动之前所具有的原来身份,不会在文学阅读中起重要作用。(

诗歌是文学史上最早产生的文学体裁。它起源于原始时代结合着简单语言的劳动呼号,后来作为劳动的伴唱及庆祝丰收时的祝祷,与**、舞蹈一同得到发展。(

在启蒙运动中,**作为启蒙思想的**迅速崛起于英法德诸国,因此世纪被称为"**的世纪"。(

反讽所表示的某些情感与评价往往与实际上暗含的情感与评价截然相反。(

人们思想感情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是悖论这种抒情话语形式产生的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摹仿对象上,"喜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悲剧总是摹仿比我们今天的人坏的人"。(

阅读在现实的意义上是功利的、有目的的,因此有时他人的立场也会在阅读中产生意义。(

梁太子萧统所编的《文赋》是我国第一部按文体聚类区分的文学总集,它的分类是第一次真正“文学”本体意义上的分类。(

阅读先见实际上就是一种偏见。(

在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体验中,一定隐含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客观评价。(

在抒情性作品中,抒情者是常常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景物来传达内心抽象的思想感情的。(

文学接受活动是“努力恢复原有的”信息的过程,这就说明在接受过程中不需要个人经验的介入。(

早期的诗歌和**密不可分。后来诗歌虽然和**分化开来,但**的物质仍保留在诗歌中,成为诗歌的美学特征体裁标志之一,如:法国诗人魏尔仑提出“**先于一切”的主张。(

诗与**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借助于声音形式以表现情感运动。(

文学阅读是文学研究的基础环节和基本层次,任何文学研究都是建立在文学阅读的基础之上的。(

象征,是以具体事物或形象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话语方式。(

“第二文本”即作者意义的文本。(

“误读”就是指对作品错误和歪曲的理解。(

在抒情性作品中,夸张是服务于情感需要的。(

“四分法”可以说是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它根据文学作品意象建构、语言体制、表现方法的不同,分成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四类。(

二、填空。世纪法国剧论家( )认为“意志冲突”是戏剧的实质,并提出了“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著名断言。

亚里士多德根据摹仿的媒介、对象、方式的不同,将文学分为三大类。

在西方,对文学的分类是由公元前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所开创的。

"文学文本只有当其被阅读时才能起反应",这句话的作者是。

"蒙太奇"的法文原意为建筑材料的装配,年苏联导演( )首先用于电影理论,从此被广泛使用。

抒情性作品是指那些以表现人的( )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作品。

是把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以强化语言表现力的一种抒情话语形式。

抒情文学通过来实现对客观生活的反应。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和散文总集是( )和。

抒情性作品通常包括和两大类。

创作动机是指作家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 )相联系的,充满了复杂性。

语言节奏是指语音的的合乎规律的重复。

二十世纪,“三分法”获得新的发展,**形式主义者( )提出了语言及固定语法结构和文学种类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来讲,阅读立场有主观立场和客观立场之分。主观立场主要表现为一种( )客观立场主要表现为阅读活动中的( )和( )

三、单选。戏剧性的重要**:(

冲突动作语言表情。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情感,特意重复某个词、短语、句子或某种句式的抒情话语方式是: (

反复反讽对偶反诘。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两句话强调的是文学的:(

审美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评价功能。

“第二文本”主要是指: (

社会意义的文本作者意义的文本读者意义的文本象征意义的文本。

**摹仿和再现现实生活的手段是:(

叙事纪实抒情描写。

下列人物中,谁否认悲剧的必然性,认为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灭亡,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黑格尔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亚里士多德。

阅读身份包括( )

阅读前的期待阅读前的预见阅读过程中的揣摩。

阅读后的反思和检查阅读前的社会地位。

诗歌从格式规范上划分,可以分为哪几种:(

格律诗叙事诗自由诗散文诗。

情感的根源在于: (

主观世界客观对象自然界现实生活。

哪种**标志着中国**的正式形成:(

志人**志怪**唐传奇白话**。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情节的构成离不开:(

事件人物场景故事。

“隐含读者”这一概念,是由( )最先提出来的。

福勒布斯黑格尔康德。

法国“新**”派曾用以什么方式写**,将人从**中驱逐出去,这不过是个极端的试验:(

静物写生拟物化行动化寓言

阅读身份不包括:(

.阅读期待阅读心境 .阅读立场 .阅读目的。

四、多选。文学阅读活动的对象包括( )

文学作品。以文字为载体的所有作品。

作者 读者的接受。

文本反映的社会生活。

抒情性作品不同于叙事性作品在于( )

抒情性作品表达的是人的主观感受。

抒情性作品体现的情感成分较多。

抒情性作品刻意描绘动作、展示情节、营造环境。

抒情性作品侧重展示客观现实。

常见的抒情话语方式有( )

比喻和象征夸张和对比悖论和反讽反复和对偶。

下列论述属于误读的含义的有( )

误读是读者由于种种原因对文学作品的意义作出错误的理解和歪曲的评价。

误读还指读者从作品的阅读当中所获得的意义理解与作者的意图不一致或超出了作者图。

误读即是阅读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阅读偏见现象。

阅读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创造意义,即"误读。

误读还是一种文学接受或者文学批评的特殊要求。

五四以来在中国最流行的文学分类之一"三分法",按照表情达意、塑造形象的不同方式把文学分为:(

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悖论和反讽的抒情效果表现在( )

表达多重心理内涵复杂矛盾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使思想情感表达更鲜明具有战斗力。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的意蕴包括:(

社会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作者意义,即在创作者在作品中意欲表达的主观意图

文本意义,即在具体的作品字面意义中所呈现出来的语词意义

读者意义,即读者通过阅读所领悟到的实际意义。

象征意义,即文学作品蕴涵的深层含义。

诗化人生具有( )的人格境界。

真诚地直面人生深沉的人道情怀审美能力渊博的学识。

戏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由多种艺术因素构成,如哪几种( )

表演艺术造型艺术语言艺术**艺术。

五、简答。在文学阅读活动中,阅读身份有什么含义?

简单论述一下超验性的诗歌意象的具体特点?

如果把文学阅读看做是对文学文本的阅读,那么狭义的和广义的文学阅读各自有什么含义?

散文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谈谈你对中华传统美学体系中"形神论"的理解。

情感在抒情性作品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简述**的“以虚构的叙事达到对生活的逼真再现”这一特点?

期待视野分为哪两种?它们各自有什么内涵?

六、论述与应用。

鲁迅在分析对《红楼梦》的评价时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作者和抒情主人公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戏剧文学的特点是由其母体——戏剧的特点所决定的,试举例说明戏剧的特点。

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立言的抒情动机,请举具体的作品加以分析。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说:“我们之所以将某事理解为某事,其解释基点建立在先有、先见与先概念之上,解释决不是一种对显现于我们面前事物的没有先决因素的领悟。”请结合文学阅读活动的实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学概论第二次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二。一 关于简答题 含名词解释 的回答方法讲评。1 要注意审题。把题目的含义尤其是要回答的方面搞清楚高准确,这是答好题目的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比如这个题目 如何理解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动词是 理解 宾词是 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理解就不是照本宣科,需要有自己...

文化概论第二次作业

题目1中国古代人名一般比较繁复,以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取名为例,姓柳名永,字耆卿 排行老七,故称柳七,因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称柳屯田,以下说法错误的有 选择一项 a.永 指长久的意思,耆 指老年高寿的意思,所以他的名和字意义是相近的 b.柳七是以排行次第为名 c.柳屯田是以事务为名 d.卿 为字,是寓...

第二次作业

第 次作业日期姓名 得分 一 给下列词语注音。废墟调遣履行凄凉。荒无人烟潸然泪下井然有序。生死攸关绘声绘色薄雾笼罩。二 查字典填空。负 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音节 负 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背 担任 遭受 享有 背弃 违背 败 输。请为下面词语中的 负 选择合适的解释。序号填空 负荆请罪 久负盛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