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过秦论教案

发布 2022-07-08 11:58:28 阅读 5522

教学目的(1)学习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喻今的政治见解;(2)掌握对比论证法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处处重复却不给人以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又没有雷同之嫌;

4)着重识记并理解“蒙、因、絜、爱、余烈、弱”等词的含义;

5)理解“制、亡、利、固”4个多义词的不同含义。背诵课文最后三段。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教学难点:以叙史来对比论证。教学设想:(1)以诵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诵读。

2)本文文言词汇丰富,注意引导学生识辨积累。(3)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重点学习1─2节。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及课文写作背景、释题、明确文体。

二.⑴对照注释自读第一节。要求读准字音,先默读,再朗读。⑵指名朗读,学生老师评价。⑶再读课文,划出疑难。⑷质疑,讨论释疑。

要学生说出本节活用词、通假字。

齐读课文第一节。请同学概括大意,教师板书。三.1.用学习第1节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第2节。2.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学生口答)⑴蒙故业。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⑶宽厚而爱人⑷相与为一。

赵奢之伦制其兵⑹秦人开关延敌⑺延及孝文公。

四.自读第三节,方法同。

一、二节。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3─4节,背诵3─4节。教学步骤:

一.齐读1─2节,体会语言特色,板书1─2节内容。二.检查自读第3节情况。

.指名朗读第3节,要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蒙)恬藩篱黔(首)隳(名城)2.对朗读给予评价。老师范读。学生齐读。3.质疑,讨论释疑。

.要学生说出本节的通假字、活用字、古今异义词。5.解释加点字(出示小黑板,要学生口答)⑴奋六世之余烈⑵铸以为金人十二⑶士不敢弯弓而报怨⑷因河为池。

俯首系颈,委命下吏⑹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注意句式)三.指导背诵,概括大意。

.结合课后练习二(1),指导背诵,加深课文理解2.概括段意,教师板书。3.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四.1.对照注释自读第4节,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牖猗蹑氓2.指名朗读、评价、教师范读。3.质疑,集体释疑。

.出示小黑板,请学生口答加点字的用法及意义。⑴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注意句式)⑵赢粮而景从⑶天下云集而响应。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齐读课文,概括段意教师板书。

.根据课后练习二(2)提示,指导背诵,加深理解。7.指名背诵,集体背诵。五.作业(早或晚自修完成)1.继续背诵3─4节,(注意心到,口到,耳到)2.自读课文第5节。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第5节,总结全文教学步骤:

一.指名背诵3─4节,给予鼓励。二.学习第5节。

.出示小黑板,翻译句子和加点字,口头完成,检查预习情况。⑴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根据检查情况,要求学生质疑,释疑。

.指名朗读、教师评价、教师指导朗读(参见教参p170有关朗读语气提示)4.教师范读5.指导背诵。

.学生概括本节大意,明确结尾句在本文中的地位。

三.1.引导学生看板书,结合课题思考,认识本文“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的特色。

.找出课文中的对比,寻找各组对比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并分析运用对比对论证中心论点的作用。

兴孝公:崛起(前361─前338)第1节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发展。

一)兴亡过程(前337─前247)第2节以史始皇统一全国(前246─前210)第3节论证(二)灭亡原因亡二世:灭亡(前209─前207)第4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第5节。

高二语文《过秦论》练习

过秦论巧学精练。一 基础部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于是从散约败。b.而倔起阡陌之中。c.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选出与 吞二周而亡诸侯 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b.南取汉中,西举巴 蜀。c.外连衡而斗诸侯。d....

高二语文《过秦论 第一课时 》教案

四川省邻水县坛同中学高二语文 过秦论 第一课时 教案。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手段。1 了解作者。2 加强诵读,掌握字音,字形。3 学习第一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教师活动。一导入。战国时期,七雄并举,秦国地处西域却异军突起,称霸天下,其实力可见一斑,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

高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讨论

精选word版文档。高二语文讨论。讨论。编写意图。讨论是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常用方式。通过讨论,可以增进理解,达成共识 可以明辨是非,化解矛盾 可以拓宽思路,加深认识,等等。讨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讨论属于一种语言表达技能,需要一定的语言修养和基本方法的训练。因此,教材第三册专门设置了 讨论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