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

发布 2022-07-07 16:36:28 阅读 6136

高一语文试题。

一、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共30分)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左传·殽之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管:钥匙。

b.国可得也国:国家。

c.劳师以袭远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

d.公辞焉辞:拒绝,谢绝。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本文选自《左传》,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 《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

b.“公”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一等爵位,“秦穆公”的“公”就是一等爵位。

c.“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的“中寿”,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以90岁为上寿,70岁为中寿,60岁为下寿。

d.孟明: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这里的“孟明”,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秦穆公之所以坚持伐郑,是因为秦国留下来的杞子可以作为内应,帮助秦军攻占郑国。

b.秦穆公听杞子说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后,马上出兵。

c.秦穆公拒绝蹇叔的进谏,蹇叔继而哭谏其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d.本文段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的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老谋深算,富有远见和秦穆公的刚愎自用,野心勃勃。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语言文字运用(共30分)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5分。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7. 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 ,中国人民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生生不息百废待兴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生生不息百废俱兴奋起直追。

8.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5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做出了重大贡献。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5分)(

a、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c、在新的千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第十届全国中****会会徽造型象征着青少年朋友在中运会上充满激情、满怀希望、实现梦想。

会徽还将“十”和“中”巧妙地融入其中 ②色彩上采用红、绿、蓝三种颜色 ③指出本届运动会的特征 ④体现了本届运动会“阳光运动”的主题 ⑤犹如一个在奔跑或舞动的阳光少年 ⑥仔细看又有一个变形的汉字“长”,点明运动会的地点。

abcd.⑤③

1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bcd.③⑤

1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分)(

我们曾说,中学生初学文言文时 ① 不要依赖译文。 ②并不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绝对不去参看译文。其实, ③肯动脑筋, ④不盲目机械地看待译文, ⑤只要译文不是太差,看着译文也无妨。

有时候把译文跟注释对照起来揣摩学习, ⑥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高一语文试卷

保山市实验中学2015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是外交的根本和基础。赵可金。今日 中国文化报 一版刊登文化部部长蔡武稿件,他对中国式文化外交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次彰显了新时期文化外...

高一语文试卷

2010年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卷i 识记和积累 28分 一 选择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愀然 悄无声息游弋 熠熠闪光不屑一顾 舞榭歌台。b 惆怅 一筹莫展给予 济济一堂少不更事 亘古不变。c 熨贴 妥妥帖帖斑斓 直栏横槛桑梓之情 锱...

高一语文试卷

第一卷阅读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文 隐士 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